从2016年1月5日至今,我国首次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已整整五年。五年来,长江经济带发展顶层设计日渐清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随着各项整改措施相继落地,相关省市经济明显转型,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等新动能正逐步显露头角。
作为黄金经济带的长江经济带,不仅是我国总量最大、腹地最广的经济区,也是重要的生态宝库。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部,覆盖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和贵州11省市,以20%左右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40%以上的人口,经济总量占全国40%以上。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修复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近年来,长江经济带领导小组先后多次暗访,建立问题台账,地方也相继自查自纠,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表示,截至2020年12月24日,湖南已全面完成长江干流及湘江两岸10公里范围545座废弃露天矿山、1911公顷修复任务。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透露,截至2020年12月底,2018年、2019年国家移交的两批共41个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已整改完成37个;282个自查问题已整改完成246个。其中,应于2020年底前完成整改的18个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
日前,安徽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项行动工作部署会议。会议指出,要筑牢绿的底色,聚力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的战略节点,做到“一把手”抓到底,“一张网”查到底,“一清单”管到底,“一条线”督到底,打好突出问题整改歼灭战,打好环境污染治理攻坚战,打好生态保护修复持久战。重庆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会议指出,将狠抓尾矿污染、船舶污染、污水乱排和岸线侵占等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暗查暗访,追根溯源,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区域发展样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云中表示,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是过去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长江经济带经济动能转换是关键。
5年来,“腾笼换鸟”、破“旧”立“新”已成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发展共识。有数据显示,5年来,长江经济带累计搬改关转化工企业8000多家,与此同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规模大幅增长,占全国比重超过50%。以浙江为例,从2015年到2019年,浙江数字经济总量从1.48万亿元增长到2.7万亿元,数字经济总量占全省GDP比重上升到43.3%。2020年前三季度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893.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安徽方面,2016年至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6%,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2018年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2019年数字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江苏瞪羚企业也保持高成长发展态势,创新型企业集群加速形成,不断壮大。”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赵志强介绍,2020年全省高新区瞪羚企业总数较上年度增加69家,增幅高达15.75%,2017至2020年,瞪羚企业数年增长率均保持在10%以上。
刘云中说,严守生态“红线”,随着长江边化工等传统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关停,倒逼沿线地区提升“腾笼换鸟”主观能动性,依靠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着力为新动能发展创条件、留空间。
记者获悉,近日,湖北相关会议指出,2021年确保43个预增产值过10亿元的重点项目投产达产。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力争在光纤激光器、高端显示面板、高精度实时遥感、高端医疗装备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力争“光芯屏端网”新增产值超过1000亿元。同时,强化先进制造业主导。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压实“链长制”,大力推进稳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50条重点产业链,打造汽车、大健康、现代化工等。
(责任编辑: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