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国工业筋骨升级 “世界工厂”地位难被撼动

2020年12月08日 15:24   来源:瞭望   李松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制造业大国。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有220多种工业产品占据全球第一

  ?中国工业的发展壮大,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极大提升了产业发展的整体技术水平,为其他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对中国产业结构和要素的优化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数据,近年来世界工业年度增速在2%~4%徘徊,而中国工业经济年均6.7%的增长速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是推动全球工业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

  “我要向每一位科学家、每一位工程师、每一位‘大国工匠’、每一位建设者和参与者致敬!”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国工业进行了“时代点名”,将人们的情感辐辏于中国工业一个又一个的“代表作”之中,让国家发展和人民情感产生了强烈共鸣。

  继往开来。近两年,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继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

  2020年12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该校潘建伟等人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要用6亿年。这一突破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

  2020年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上升器3000N发动机工作约6分钟,成功将携带样品的上升器送入预定环月轨道。这是我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起飞;

  2019年5月23日10时50分,我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青岛下线。这标志着我国在高速磁浮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

  这些高精尖的背后,闪烁着中国制造的光芒,是中国工业的厚积薄发。

  70多年来,中国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工业奇迹。

  奠定中国工业的基石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制造业大国。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有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工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120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0多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约971倍,年均增长11%。

  相比之下,旧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工业部门残缺不全。1949年,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近代工业只占17%,年产铁24.6万吨,钢18万吨,煤3098万吨,棉布3018万吨。

  这个经济水平,不仅不能和发达国家相比,就是和同期印度相比也相差甚远。中国在战争中遭遇破坏的工业基础千疮百孔:全国钢产量,不够建造两座鸟巢(鸟巢总用钢量11万吨),不够全国每户人家造一把锄头;人均铁路长度不足5厘米,还没一根香烟长。

  中国工业从几乎一穷二白到第一制造大国,是中国人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创造工业奇迹的壮丽历程——

  “每一块钢铁里,都隐藏着一个国家兴衰的秘密。”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传记作者彼得·克拉斯说。从这一视角观察,包括钢铁产业在内的工业之浮沉,主宰了现代世界一国之兴衰。

  1953年10月27日下午两点多,伴随火红的钢管从穿孔机中缓缓露出,中国鞍钢的工人们振臂欢呼,有的甚至激动得喜极而泣。此刻,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根无缝钢管诞生。

  当年12月,这根无缝钢管其中的一段被作为60岁生日的特殊礼物,送给了毛泽东。他给鞍钢全体职工复信祝贺:“鞍钢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和第七号高炉的提前完成建设工程并开始生产,是1953年中国重工业发展中的巨大事件。”

  时至1978年,鞍钢的无缝钢管产量为15.6万吨,大致相当于1949年全国钢产量,而当年全国的钢产量首次突破3000万吨大关。

  1953年,全国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仅为17.6%。此后,我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达到44.1%。

  与1952年相比,1980年全国工业固定资产增长26倍多,发电量增长40倍……几经曲折和磨难,一批新的工业基地在东中西部建立起来,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防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都有很大的发展。

  1949年到1978年,是新中国实现“站起来”的30年。中国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一个大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筋骨已经比较完整,奠定了中国工业的基石。

  制造业持续增长

  1979年7月8日,改革开放“第一炮”在深圳蛇口打响,工业成为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付诸行动的最生动领域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晓东说,在改革开放的前期阶段,即1978年至1991年,中国工业快速增长。一方面,通过引进外国资金与技术,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生产与管理经验,国内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短缺问题得以破解,并训练了大批产业工人,锻炼了企业管理队伍,培育了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中国工业化体系逐步由行政指令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国企放权让利,大量企业开始探索适合自身的激励机制和经营路径,民营经济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第一批“下海”者已经动身。

  由于整个社会生产力得以释放,我国制造业在世界中的份额持续扩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9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为2.7%,居世界第九位;2000年上升到6.0%,位居世界第四。

  总体而言,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前20多年中,中国工业主要还是基于国内市场的狭小空间,而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则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不仅经受住了全球化的洗礼,也在全球化浪潮中实现了快速成长。

  “中国的工业化不仅促进了世界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的提高,也深刻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陈晓东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以年均14%的速度增长,快速融入国际分工体系,一举成为“世界工厂”。

  中国强大的工业产出能力为全世界提供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多样化商品,包括空调、冰箱、彩电、洗衣机、微型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在内的22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的标签出现在世界每个角落。

  从全球制造业竞争态势来看,近年来制造业国际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个别国家推动制造业回流,但中国制造全球出口竞争力不降反升。日本《日经亚洲评论》杂志网站2020年11月18日刊文称,2016年以来,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事实上反而增加了,2019年占比18%,是过去二十年来第二高的水平。

  该文指出,这个增幅是其他任何一个出口大国无法匹敌的。德国、美国、日本和韩国同期在全球制造业出口中所占份额全部下跌。中国制造业地位不可撼动。

  增强中国综合国力

  发出指令,即可操控屋内所有智能家电;轻触手机,远程也能指挥电饭煲焖饭……这是格力电器打造的智慧家居样本,让万物互联触手可及。这是中国制造迅速崛起的一个缩影。

  这几年,中国工业不断升级,加强质量技术攻关和自主品牌培育,健全职工技能体系,定期淘汰落后技术,提高工业质量的技术基础等,打造出不少高质量的中国品牌。

  “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一座人口480万的熙熙攘攘的城市,在线食品配送公司DeliverAddis人气飙升,原因是其APP能够将食物非常精准地送到顾客所在地。这种精准性背后的秘密是中国的卫星导航技术。”《日经亚洲评论》2020年11月25日一篇刊文这样描述。

  2018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规模首次超过30万亿元,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的位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计量司司长谢军认为,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提升综合国力,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

  纵观世界200多年工业化历程,工业始终是大国崛起的根基,是承载综合国力的基石。目前,中国制造业已显著地改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改变了中国在世界舞台的角色和地位。

  一是极大地改善了国内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为全球市场提供了丰富而价廉物美的产品。

  “随着中国制造加速向中国创造转变,遍布全球230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工业品正在摆脱过去低端的形象。”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鹏说,价格优惠并不全是缺点,在产品升级同时,保持高性价比仍然是中国制造要好好坚持下去的一大优势,这可以为全世界人民创造更多福祉。

  二是增强了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为提升综合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到“十三五”期末,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预计将达15.5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到2019年底,我国农村公路里程达420万公里;2019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6172.2公里,里程全球最长;到“十三五”期末,我国内河高等级航道达标里程1.61万公里,民用机场241个;截至2020年9月末,我国光缆线路总长度已达4983万公里;截至2020年10月末,我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6亿户。

  三是提升了国民经济的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史丹认为:“中国工业的发展壮大,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极大提升了产业发展的整体技术水平,为其他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对中国产业结构和要素的优化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

  拉升全球工业增速

  2020年8月10日,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和往年相比,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公司数量达到124家,历史上第一次超过美国(121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郭朝先说:“1978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折算成美元仅为963亿美元(现价),规模总量不及美国的1/6,日本的1/3,德国的1/2。”

  资料显示,2015年,中国制造业规模总量已是美国的1.3倍,日本的4.2倍,德国的4.8倍。此后,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比例进一步提高,由2010年的18%提高到2015年的25%,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一些技术已从跟跑到领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高,成为促进中国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由2004年的0.56%提高到2018年的1.06%,规模以上工业有效发明专利数达到了93.4万件,比2004年增长了29.8倍。

  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数据,近年来世界工业年度增速在2%~4%徘徊,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速仅在0%~2%,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增速也多在4%~6%。而中国工业经济年均6.7%的增长速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是推动全球工业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

  勇攀世界工业强国高峰

  近年来,中国工业技术进步持续深入发展,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科技成果涌现。

  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中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C919和支线飞机ARJ21等产品顺利下线和试飞成功,中国标准动车组成功完成420km/h交汇试验,国产钻井平台实现深海海上气田开发,载人深潜取得突破,国产高档机床关键功能部件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中国具备成熟的大型水电设计、施工和管理运行能力,风电关键零部件基本国产化,在建核电机组数量世界第一。

  在智能制造领域,中国高精度数控齿轮磨床等产品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数控一代”应用示范工程研制专用数控系统及相关设备350余种,推广应用22.3万台套,高性能大型金属构件激光增材制造、分布式控制系统、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等一批长期以来依赖进口的项目实现突破。

  特别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复兴号”高速列车、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等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涌现出华为、中车等领军制造企业。其中,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轨道交通设备、通信设备等产业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以移动通信产业为例,我国实现了“4G同步”“5G引领”的历史性跨越,5G标准必要专利数量全球第一。截至2018年底,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

  但也要看到,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告诫,中美经贸摩擦所引发的许多问题,再次提醒我们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把美国‘卡脖子’的清单变成科研任务清单进行布局。比如航空轮胎、轴承钢、光刻机,还有一些关键的核心技术、关键原材料等。”2020年9月16日,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的这番话受到广泛关注。

  扭转这一切的关键是本土技术创新能力的持续培育和积累。

  过去70多年,中国工业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让许多不可能成为了可能;未来道路上,中国工业一定要初心不改、使命不忘,勇攀世界工业强国高峰!

  完整工业体系

  工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目前,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的国家。2019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31.71万亿元,其中制造业增加值达26.9万亿元,占全球比重28.1%,连续十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地位,多项重大工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涌现出一批制造业领军企业。中国工业用发展诠释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内涵。中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正在不断提升,为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机遇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魏金金)

精彩图片

中国工业筋骨升级 “世界工厂”地位难被撼动

2020-12-08 15:24 来源:瞭望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