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29日电 针对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中国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总支书记李志新29日表示,老年人受离婚、丧偶、子女外出打工、亲友离世、自身健康等因素影响,加上老年人目前普遍对心理健康问题认知度不高,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等原因,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29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就“健康中国行动”之老年健康促进行动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李志新在回答相关问题时作出如上表述。他表示,老年人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总体来说,中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李志新指出,首先,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容易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可能会发生离婚、丧偶、子女外出打工、亲友离世等等,都会造成人际关系丧失。同时,居住关系的改变,居住环境的改变,经济状况比较差等因素也会影响老年人的社交意愿。受到家庭关系、社会联系、婚姻状况等因素影响,老年人特别容易产生孤独感,这种孤独感容易引发老年人产生抑郁和焦虑等心理和行为问题。
其次,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容易受到自身健康状况的影响。两个重要的因素是长期患病的状况和慢性疼痛,这两种情况都会严重降低患者幸福感,容易使患者产生绝望情绪。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精神障碍。同时,因为长期卧床造成活动受限,如失智情况,会导致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降低,从而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第三,中国老年人目前普遍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度不高,老年群体自身的思想观念比较固化,对心理健康问题认知率较低,而且还存在一些社会偏见和歧视现象。所以,讳疾忌医多,科学就诊少,即使感觉有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也担心受到歧视,不愿意去就诊,不愿意向专业人员请教,容易错过最佳的心理疏导和治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