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并购重组
主持人孙华:自证监会提出并深入推进“依法、全面、从严”监管以来,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为上市公司实施并购重组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尤其2017年国企并购重组高潮迭起,资本市场并购重组风生水起。今日本报围绕并购重组的热点话题特请专家学者给予详细解读,以飨读者。
今年已有13家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申请上会,12家获得通过,1家被否
■本报记者 朱宝琛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公告,1月31日,并购重组委将审核南兴装备、中光防雷、老白干酒和豫园股份等4家公司的并购重组申请。
与此同时,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截至1月30日,今年以来,并购重组委已经审核了13家公司的并购重组申请,其中,8家获得无条件通过,4家获得有条件通过,1家被否。
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最重要的方式。专家表示,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如何更加充分地将并购重组这一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已经成为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大局和实体经济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据了解,通过持续简政放权,目前90%以上的并购交易已由上市公司自主实施,以更好支持产业整合与经济转型升级。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在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方面的主渠道作用日益彰显。同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并购重组央企和地方国企的资源和产能得到有效整合,产业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以沪市为例,2017年,沪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延续了近年来的良好态势,质量配比更为合理,扶优限劣效果彰显。全年共完成并购重组864家次,交易总金额9200亿元,较上一年度分别增长45%和8%。
值得关注的是,并购重组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的主旨却更加突出,涌现出一批推动改革、风险可控、设计合理、示范引领的重大突破性案例,成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鲜明例证。
比如,中国联通引入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等战略投资者,同步完成增强资本实力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成为国企混改的“里程碑”案例;中国重工推出首单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方案,整体降低资产负债率5个百分点,开拓出国企可持续化降杠杆的新路径,丰富了资本市场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和手段。
在新旧发展动能的转换中,并购重组的发现、甄别、培育、激励功能日益显现。一批已经显示出强大发展后劲的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为后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批尚未实现盈利或盈利不稳定、但具备发展潜力的新经济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进入上市公司,获得了急需的资金支持。
典型的就是360科技通过江南嘉捷实现重组上市,带动实现我国网络安全技术体系自主可控,夯实我国网络强国的坚实技术基础,成为沪市“新蓝筹”行动的标志性事件。
对于并购重组,监管部门近年来一贯坚持加强监管与鼓励发展并举,引导并购重组真正为实体经济服务。专家表示,此举将真正对上市公司起到提质增效的效果,这会是未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核心发展方向。
大同证券首席投资顾问郑虹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服务实体经济是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业务的根本出发点。并购重组在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助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可以预期,未来随着市场化深入发展,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将呈现出更加积极更加合规的态势。
(责任编辑: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