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鄂尔多斯集团创业启示录

2018年01月12日 10: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鄂尔多斯集团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诞生、成长起来的一家本土企业、地方领军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从当初国家投资225万元的羊绒衫小厂起家,经过38年的艰苦创业,现已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逾700亿元、员工4万多人、年销售超400亿元、纳税超20亿元的多元化大型企业集团,位居内蒙古民营企业榜首,入围中国制造业100强和中国企业500强。

  鄂尔多斯集团在自身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为社会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累计贡献税收超过200亿元,为公益事业捐赠4亿多元,在引领中国羊绒加工业升级进步、实现农牧民养羊致富、建设民族自主品牌、发展循环经济、带动地区特色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树立了一面旗帜。

  鄂尔多斯集团是时代的产物,自诞生以来,经历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每一段时期、每一个节点的重要变化;鄂尔多斯集团也是本土民营企业的杰出代表,参与和见证了内蒙古经济腾飞的全过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鄂尔多斯集团用生动实践完美诠释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与发展非公经济的深刻内涵,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的时代光芒。

  历史昭示未来,历史的光芒能够照亮未来的前进方向。探索鄂尔多斯集团的创业成功密码,是为了更好地引领下一个三十年的发展。

  启示一:把握机遇,顺势而为,改革驱动,做正确的事

  王林祥总裁在总结集团成功经验时讲到:鄂尔多斯集团之所以能够长足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好环境、好政策,而我们又抓住了改革开放、国企改革、西部大开发和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几次大的难得的机遇,踏准节拍乘势而上,从而实现了大踏步的前进。

  事实的确如此,鄂尔多斯集团几次飞跃,都发生在特定的大背景之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门。伊盟绒毛厂得到一个消息,引进日本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分梳设备,在仍然投入1200吨原绒的情况下,能提取500吨无毛绒,比当时的国产设备足足多了200吨,经实地考察后得以证实。伊盟盟委领导非常重视,决定争取上马这个项目,随后全权委托自治区纺织工业公司与日本三井株式会社进行谈判。引进设备和技术的投资要2300万元,当时全盟一年的财政收入才1600万,资金就是一大问题。那时的政策环境不可能搞合资,姓“社”和姓“资”根本不能“联姻”。经多方研究,伊盟盟委决定以补偿贸易方式引进全套羊绒加工设备和技术,用生产出来的产品抵顶设备技术价款。在自治区20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伊盟羊绒衫厂作为伊盟绒毛厂的扩建项目、作为自治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招商引资项目,终于落户东胜。羊绒衫厂年设计生产能力为无毛绒510吨、羊绒纱200吨、羊绒衫30万件,总投资3355万元,其中国家投入225万元,就此掀开了中国羊绒加工业新的篇章。1979年8月7日,项目破土动工;1980年2月,伊盟羊绒衫厂成立;1981年4月1日,羊绒衫厂进入试生产;10月1日,作为国庆献礼正式投产。

  羊绒衫厂投产第一年,实现利润3450万元,当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以后连续几乎每年赚回一个同等规模的厂。1986年,羊绒衫厂再次以补偿贸易方式引进日本先进设备技术进行了二期工程扩建,新增羊绒纱100吨、羊绒衫30万件,行业龙头初现峥嵘。

  1987年,随着全国各地推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王林祥厂长代表羊绒衫厂向上级立下军令状,三年承包上缴利润6600万元。承包之后的羊绒衫厂实行厂长负责制,启动了全面内部承包,把竞争机制引入全厂承包的各个环节,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管理经营水平和全员的积极性,最终超额1100万元圆满完成了承包。1991年,又进行了第二轮经营大承包。两轮承包夯实了企业的基础,促进了企业的良性发展。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加快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1988年,羊绒衫厂因原料收购和利润留成等问题,打报告要求破除大锅饭体制,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引发了与上级主管纺织公司的“分立”之争,引起了自治区政府和中央媒体的高度关注。时任自治区主席布赫亲临现场办公,主张把羊绒衫厂作为改革开放的“特厂”,给予原料收购权、自营进出口权等更多的自主权。1989年3月,伊盟盟委决定,伊盟羊绒衫厂与伊盟纺织公司分立。中央媒体报道,“两伊战争”结束,国企改革的大门终于艰难地打开了。羊绒衫厂自此成为一家一条龙经营的企业,为伊盟及至自治区的国企改革提供了经典先例,趟出了一条可借鉴的路子。

  新世纪以来,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国家战略能源重点开始向西部转移。鄂尔多斯集团清醒地认识到,尽管羊绒事业如日中天,但是这毕竟是个小圈子,已经满足不了事业发展和员工致富的要求,必须培育次主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长期反复对比论证,最终把发展的目光聚焦在了棋盘井,于2003年开始进行二次创业,志在打造一条以煤炭—电力—冶金—化工为主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通过十几年全力以赴的建设,集团以一企之力投入380多亿元,建成了煤炭—电力—特色冶金、煤炭—电力—氯碱化工两条主产业链以及煤炭—煤化工、天然气—化肥两条关联产业链以及三废利用产业链,其中硅铁合金的产销规模占到了国内的40%,成功打造出了鄂尔多斯集团的又一个世界第一。棋盘井园区成为自治区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国家级技术创新试点企业,并以资产、销售过百亿位列自治区十大工业园区,成为践行市场经济的集大成者,为全市、全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表率。

  鄂尔多斯集团在国内发展的同时,有抢抓国际产能合作机遇,于2015年在柬埔寨投资建成了3×13.5万千瓦发电厂,率先踏入了“一带一路”。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可能就不会有羊绒衫厂的诞生;如果没有经济体制改革的好机遇,可能就不会有鄂尔多斯集团;如果没有国企改革的好契机,鄂尔多斯集团就不会有旺盛的活力从而就成如今的事业;如果没有西部大开发和市场经济的建立,鄂尔多斯集团也不会有如今的产业格局。正是因为紧紧地抓住了这些机遇,比别人先走了一步,鄂尔多斯集团才有了今天的事业成就。

  感谢改革开放!

  启示二: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发挥了强大的引领作用

  企业家是当今社会最为稀缺的资源。真正的企业家志存高远,以发现价值、实现价值和创造价值为使命,终其一生追求伟大的事业,通过立德、立功、立言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与长成不衰。王林祥早在伊盟羊绒衫厂成立之初就担任副总指挥和常务副厂长,1983年,32岁的他出任厂长,此后一直担任鄂尔多斯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至今。他以卓越的功勋成为鄂尔多斯的创业领头人,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成为企业的精神领袖,并以其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当选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成为引领鄂尔多斯事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王林祥对鄂尔多斯集团影响最大的他提出的四个奋斗目标和由此形成的四大战略。

  第一个目标是建厂初期提出的要把羊绒衫厂办成世界最大的羊绒加工企业,在当时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因为羊绒加工业的霸主是有一百五十多年历史的英国道森公司,即使国内同等规模的羊绒衫厂也有北京雪莲等好几家,但王林祥坚信,我们一定会成长为行业龙头。在龙头战略的引领下,王林祥以分立之后的伊盟羊绒衫厂为母体和核心,组建成立了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公司,大规模新建和兼并了二十多家羊绒加工企业,还在马达加斯加和蒙古国投资建厂,羊绒制品生产能力急剧扩大到500万件以上。1995年,第50届世界统计大会授予鄂尔多斯“中国羊绒制品大王”称号。2000年以后,鄂尔多斯羊绒制品的产销量达到1000万件以上,占到了中国的40%和世界的30%,成就了“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内蒙”的新格局。鄂尔多斯也取代道森公司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羊绒大王,成就了鄂尔多斯的行业领军地位。

  王林祥提出的第二个奋斗目标是“立民族志气、创世界名牌”,由此形成了鄂尔多斯奋斗至今的名牌战略。早在1984年王林祥在日本考察时,看到百货店羊绒衫专柜一件普通羊绒衫卖到3—4万日元合人民币1800多元,他一眼就认了这些羊绒衫都是我们厂生产的,只是挂了人家的商标,售价就提高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震惊之余,萌生了创自己品牌想法。经反复研讨,他认为我们的优势在原料,而鄂尔多斯就是世界优质羊绒的主产区,企业的根在草原,确定就用“鄂尔多斯”这个民族的、地域的名字来命名品牌。1989年伊盟羊绒衫厂分立后更名为鄂尔多斯羊绒衫厂,同年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广告“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王林祥随口说出的一句话,成为如今哈佛商学院的经典案例,也成为鄂尔多斯首次向全世界发出的宣言。

  当时,国内市场是一片空白,没有多少人能认识羊绒衫,更不要说消费了,王林祥决定拓荒国内市场,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第一步是在央视做广告,“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作为同行业在央视的第一个广告,一时间红遍大江南北。第二步在此前与一些大城市的涉外饭店和友谊商店合作试销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渠道范围和业务。第三步在国内各大城市举办展销会,盛况空前,被首都媒体誉为“北京掀起了鄂尔多斯风暴”。第四步从1991年开始,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八大城市设立鄂尔多斯经销部进行直销,全部取得了成功。第五步,举办首届鄂尔多斯羊绒制品交易会,并参加内蒙古那达慕和蒙交会、广交会等贸易大会,推销鄂尔多斯羊绒产品。第六步,先是聘请中国国际广告公司时装表演团,配合展销会和经销部进行品牌宣传推广,第二年就组建了自己的鄂尔多斯羊绒时装表演团,一年在全国巡演300多场次。到1993年,在全国56个城市开设了60多个专卖店,在北京设立工贸中心,内销羊绒衫达到70万件。

  经过长达五年的精心布局和大胆尝试,王林祥领导鄂尔多斯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营销风暴,不仅让国人从此认识了羊绒衫,记住了鄂尔多斯,而且一举奠定了鄂尔多斯在国内市场的行业龙头地位和行业标志性品牌形象。鄂尔多斯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民族自主品牌的奋斗史。

  1998年,“鄂尔多斯”牌羊绒衫获得国家质量金奖。

  1998年,“鄂尔多斯”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同行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第一枚中国驰名商标。

  2007年,鄂尔多斯及旗下1436品牌系列羊绒服装入选“中华国宾礼”。

  2013年,1436围巾、披肩精彩亮相水立方,成为APEC领导人专属配饰品牌。

  这就是鄂尔多斯的品牌故事,王林祥一步一个脚印地履行了他的承诺,用扎扎实实的行动践行了“温暖全世界”的宣言。因为“鄂尔多斯”名声在外,2001年伊克昭盟撤盟建市,就以鄂尔多斯命名,从而成就了一家企业一个品牌与一座城市的佳话。

  王林祥提出的第三个奋斗目标是本世纪之初提出的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再造铁合金世界第一。由此形成了鄂尔多斯集团的多元化扩张战略,掀起了二次创业的新高潮。

  王林祥决定上马棋盘井重化工项目,一石激起千层浪,同事们认为用30多亿净资产扛起100个亿的投资项目,这完全不可能,表示反对,社会上也是一片质疑声,故友们劝他搞出羊绒这片事业天地已经很不错了,五十多岁的人了,何必再去冒险。王林祥力排众议:一定要干,而且一定要干成!

  2003年,棋盘井工业园区动工,王林祥一头扎进了这片创业热土。谁能想到仅仅十年时间,当初王林祥站在这块不毛之地描绘出的宏伟蓝图,已经全部变成了现实,而且远不是最初规划的规模,用380多个亿的投资建成了自治区首屈一指、国内外绝无仅有的重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成为地方骨干企业,也支撑起了鄂尔多斯集团的大半壁河山。即使在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传统行业步履艰难的背景下,鄂尔多斯集团依然一枝独秀,依靠长产业链的综合竞争优势保持持续高额盈利,不得不佩服王林祥卓越的战略远见和把控能力。他身上体现出来的“只顾攀登莫问高”的奋斗精神、“事在人为”的创业精神、“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迎难而上”的攻坚精神以及他倡导的一系列价值理念和经营管理理念,已经融入到了鄂尔多斯集团的血脉之中。这样的企业家精神也造就了鄂尔多斯优秀的文化,优秀的文化成就了优秀的企业。

  王林祥提出的第四个奋斗目标是2013年提出的“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幸福企业”,由此形成了集团的转型升级战略,鄂尔多斯集团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的发展时期。

  根据外部环境的巨变和自身发展阶段的要求,从2013年开始,王林祥决定收缩战线,将战略重点由投资为主的数量型增长转移到以经营为主的内生性增长上来。通过现有产业的深耕细作来提升集团的整体运营质量和经营效益,成为集团战略性成长的大逻辑。并确定集团现阶段的战略方向,一是继续做大做强羊绒产业,推进品牌升级;二是继续完善提升棋盘井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产业升级。围绕转型升级战略,鄂尔多斯集团启动实施了以组织变革、管理变革、人力优化、重塑文化新风尚为核心的系统工程。对绒纺老产业实施了振兴战略,投资35亿元建成国内一流的罕台现代羊绒产业园区,以搬迁为契机对包括设备在内的整个生产系统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升级;将鄂尔多斯品牌重塑为1436、ERDOS、鄂尔多斯1980和BLUE ERDOS四个品牌,全面进行了线上线下的营销升级;加大了品牌推广和渠道升级的力度,鄂尔多斯在低迷的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中强势出击。

  棋盘井循环经济产业链不断加粗、补齐、拉长,不断推出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园区大采购、大生产、大营销、大物流、大财务的集团型专业化经营格局已然成型,释放出新的活力和协作化效益,各产业各领域都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王林祥提出的四个目标、四大战略保证了鄂尔多斯始终行进在正确的轨道上,四大成就粗线条地勾勒出鄂尔多斯集团38年创业发展主线,也集中体现了他强烈的企业家精神。这种精神,必将继续引领鄂尔多斯下一个30年的发展。

  感谢有你!

  启示三:坚守理想、坚持理念,做好自己的事,打赢关键的仗

  在三十多年的创业实践中,鄂尔多斯集团始终坚守“温暖全世界”的崇高理想与“立民族志气,创世界名牌”的神圣使命,始终坚持 立足地区资源优势,以循环经济模式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经营定位,将理想具化为不同时期的一个个战略目标,一个个里程碑地渐次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以大好的态势踏上了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幸福企业新征程,迈向百年老店、幸福企业的终极目标。

  为了实现理想和目标,鄂尔多斯集团一直恪守王林祥提出的“事在人为,做好自己的事”的理念,以改革创新为主要手段和关键突破口,掀起了一场场自我革命和全方位的集成创新。

  羊绒衫厂创立之初,王林祥提出第一个奋斗目标时,就指出要做大首先要做好。当时从日本引进的不仅仅是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还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而“国企病”的根本症结却在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从1984年开始,羊绒衫厂开始实行了大刀阔斧的内部改革。首先是砸“三铁”,砸掉了固定工的“铁饭碗”,实行“见习工制”和“合同用工制”;砸掉了传统八级工资制的“铁工资”,实行计件联产的全浮动效益工资制;砸掉了干部终身制的“铁交椅”,实行干部能上能下的竞岗聘任制。这三项改革发生在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前夕,在内蒙甚至全国都是超前的,即使是处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也派出官员和企业负责人前来学习取经。这三项制度经过不断完善优化,成为延续至今的最基本制度。王林祥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87年羊绒衫厂向上承包之后,启动了彻底的内部承包。把竞争机制引入全厂各个环节、各个车间部门直到工段班组,压缩机构建立工厂和车间单独核算体系,推出层层组阁制,以不同的承包方式做到了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时至今日,这一套行之有效的好传统还在传承延续。

  九十年代先行先试产权制度改革,更使鄂尔多斯集团摆脱了国企制度的枷锁,充满了无穷的成长活力。之后集团进行了一场推墙入海的流程再造,民营化的鄂尔多斯集团又一次成为市场经济的弄潮儿。如果没有这场民营化改制,鄂尔多斯很可能和当时齐名的其它几家国有羊绒衫厂一样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如果没有这一场彻底的民营化改制,鄂尔多斯很可能就不会进军棋盘井进行二次创业,也就不会有现在如此的规模和成就。鄂尔多斯集团用生动的实践证明,民营经济能够主动与市场经济接轨,要完善市场经济,就应该鼓励、引导和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

  为了打造鄂尔多斯品牌,集团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经过四次大的技术跨越,始终保持着行业技术领先。集团技术中心2001年被国家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以此为依托于2002年组建了“国家羊绒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泛开展羊绒行业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新材料开发、成果产业化、工程项目自动化等科技创新项目,对一些行业深层次的技术难题进行攻关,研制开发出了永久抗静电、纳米三防、抗菌、机可洗、抗起球、数码印花等多项技术专利产品,完成研发项目300多项、科技成果153个,开发新技术产品232个,承担国家科技计划20多项,并主持制定了几十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推动中国羊绒产业与世界接轨。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众多的企业收缩战线,拥金为王,低调熬冬,王林祥又提出了“冷静分析,沉着应对,坚定信念,主动出击“的十六字方针。一方面,围绕产业链构建,全力以赴建设既定战略项目,另一方面,坚定不移地内抓管理、外抓市场。主动出击收获了巨大成效,循环经济产业链大功告成,低成本核心竞争力集中呈现,集团的抗风险能力持续增强。

  在目前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集团再一次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从组织架构变革入手,全面梳理规范了所有的业务流程,形成了园区“大采购、大生产、大营销、大物流、大财务“的一体化管控运营模式,进一步释放出专业化经营的巨大效能。即使在市场低迷的背景下,依然呈现出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态势,综合贡献值逐步攀升,以全产业链参与终端产品市场竞争的独特盈利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如果是单一产业经营,绝对不会有如此效果,循环经济这条路又走对了。

  鄂尔多斯在羊绒和硅铁合金领域成功打造出了两项世界第一,当好行业龙头老大志在必得,当仁不让。在现阶段的转型升级期,鄂尔多斯集团在提升产供销运行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节能环保,已经成为行业技术的领跑者和节能减排的标杆。为了实现以技术创新引领自治区羊绒产业振兴升级,2017年6月,在自治区科技厅和鄂尔多斯市政府的支持下,以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优势为依托,组建成立了内蒙古羊绒研究院,将通过自主创新和产学研联合,主要围绕自治区羊绒产业发展中的瓶颈性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攻关,首先解决山羊绒智能检测、自动化分梳、高品质纺纱等生产工艺难题,推进行业技术的升级。

  棋盘井电冶板块更是后来者居上,于2015年将冶金技术中心、化工技术中心合并扩建为循环经济技术中心,聘请国内一流的技术专家担纲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发,重点提升现有产能水平。同时,在上海成立了鄂尔多斯高科技有限公司,聘请十多位博士加盟,并与多家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致力于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研究,集中研发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前沿性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新开发的一些小众创新产品,成为市场的抢手货。

  棋盘井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是严格按照“高起点、高技术、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节能环保”的要求规划和建设的,虽然所处的都是传统高载能行业,但鄂尔多斯真正打造出了先进产能,做到了高载能中的低耗能,高排放中的低污染。园区坚持把环保当作产业来做,累计投入30多亿元建设“三废”利用产业链,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放大了社会效益,彰显出行业龙头的责任担当和领军风范。环保项目包括:原煤选洗后的煤矸石、中煤、煤泥用于“吃粗粮”的煤矸石机组发电,煤矿疏干水成为电厂水源之一;电厂的粉煤灰一部分用于制生态砖,一部分和硅渣、电石渣一起用来做水泥;电厂17台机组全部完成了脱硫脱硝和除尘改造,目前正在进行剩余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电厂三期2×33万千瓦机组更是采用国内最先进的“三塔合一”技术,环保指标达到了行业领先;冶金和化工的矿热炉装备技术也在遥遥国内领先,全国的大型密闭矿热炉有一半就在棋盘井园区,矿热炉全部配套除尘设备和烟气回收装置,余热发电规模达到8万千瓦;化工产业重点攻克了高盐水处理技术,真正实现了高盐水处理的产业化。园区率先成为国家首批资源节能型、环境友好型试点,体现了循环经济“吃干榨尽”的优势特征。漫步棋盘井园区,看到的是蓝天白云,闻到的是清新的空气和遍地花香,绝不是人们想像之中的重污染。鄂尔多斯集团用自身的实践忠实地践行了绿色发展的理念,用自己的行动证明重化工也可以清洁发展。

  鄂尔多斯的故事还在上演,温暖全世界,鄂尔多斯在路上。

(责任编辑:王婉莹)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