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越南旅客阮翊飞带着对中国AI产品的期待,从东兴市站搭乘高铁前往南宁参加东博会;当客运员周雪如用中越双语播报,指引越南团队旅客安全出行;当防东铁路通车近两年来,东兴市站累计服务超3.5万人次越南旅客——这条全长仅47公里的高铁,早已超越交通基础设施的范畴,成为串联中越情谊、激活跨境发展的“黄金纽带”,更书写着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的崭新篇章。
防东铁路的价值,首先在于打破地理阻隔,让“天堑”变“通途”。通车前,东兴市长期“地无寸铁”,边境群众出行、跨境贸易往来多受交通掣肘;通车后,73分钟直达南宁的便捷,让这座边境城市瞬间融入全国高铁网。更值得关注的是,三季度铁路调图后新增的西安、广州方向动车组,构建起“双向引流”的黄金线路:西北游客循着高铁感受边境风情,越南旅客借铁路北上探秘古都、南下体验都市活力。这种“双向奔赴”的人流互动,正是交通基础设施赋能区域发展的生动注脚——它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更拉近了人心距离,让跨境旅游从“遥不可及”变为“说走就走”。
防东铁路的意义,更在于激活经济动能,让“口岸”成“枢纽”。数据是最好的证明:通车至今,东兴口岸出入境人员突破1150万人次,日均超3万人次;越南游客段玉香在东兴国贸商场满载而归,直言“过关快、商品好”;越南导游微氏缘一周接待5个跨境游团队,见证“游客大包小包带特产”的热闹场景。这些细节背后,是铁路通车对口岸经济的深度激活。它让中国的红枣、桂圆等干货,以及款式新颖的日用品更便捷地进入越南市场,也让越南旅客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新客源”,更推动东兴从传统陆路口岸向“跨境旅游枢纽”转型。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这条铁路恰似一条经济动脉,为中越贸易往来注入澎湃动能,也为东盟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搭建起高效通道。
防东铁路的温度,体现在“无语言障碍”的服务里,彰显着“民心相通”的智慧。东兴市站选拔培训精通越南语的工作人员驻守关键岗位,在服务台、售票窗口配备翻译机,用贴心服务化解语言隔阂;面对暑期高峰,车站从容应对日均5至8个越南旅游团的接待压力,协助旅客办理票务、托运行李。这些看似细微的举措,恰恰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跨境实践——它让越南旅客在异国他乡感受到温暖,让跨境出行不再有“陌生感”,更让“中越一家亲”的情谊在一次次便捷出行、暖心服务中不断深化。
从47公里的铁路线,到186万人次的旅客流量,再到1150万人次的口岸出入境数据,防东铁路的每一组数字,都在诉说着互联互通的力量。它不仅是一条跨境旅游的“黄金通道”,更是一条经贸合作的“发展动脉”、一条民心相通的“友谊桥梁”。当前,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日益紧密,“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不断扩大,防东铁路的实践启示我们:基础设施的联通,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基石;民心相通的温度,是合作共赢的底色。
未来,随着更多跨境基础设施的完善,随着更多“无语言障碍”服务的推广,中国与东盟的互联互通必将迈向更高水平,跨境发展的故事必将更加精彩。而防东铁路,这条穿梭在中越边境的“黄金纽带”,也将继续见证着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书写着区域协同发展的崭新篇章。(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