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铁路铺就的通途砥砺奋进

2025-07-25 17:00 来源:荆楚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佟明彪)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沿着铁路铺就的通途砥砺奋进

2025年07月25日 17:00   来源:荆楚网   

近年来,湖北将系统提升开放枢纽功能作为关键抓手,特别是2024年“市市通高铁”目标的顺利实现,不仅重构了荆楚大地的时空格局,更成为驱动湖北向“建成支点”目标迈进的坚实路基。这一钢铁动脉的贯通,其意义远超交通本身,它正深刻重塑湖北的发展逻辑,尤其为曾经闭塞的大别山区注入奔涌活力。

高铁成网,是打破地理壁垒、重塑时空格局的坚实第一步。当“市市通高铁”从宏伟蓝图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湖北的发展空间迎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以武汉为核心的“米”字形高铁网辐射八方,城市群之间的时间距离被急剧压缩。京广高铁、武九客专、汉十高铁,织就区域发展“黄金网”,助力湖北支点建设。高效服务鄂豫两省经济发展,优化交通网络、加速资源互通,两省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的人员流动和经济互动显著增强。人流、物流、信息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效涌动,生产要素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优化配置。这强大的基础网络,为后续构建更高层次的开放格局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石。高铁延伸之处,即是发展机遇抵达之地。

枢纽强化,是贯通内外循环、跃升开放层级的战略支撑点。依托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湖北对内对外开放的“任督二脉”得以真正打通。对内,高铁极大密切了省内城市群的协同,加速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融合,为承接产业转移、优化区域分工提供了高效通道。对外,高铁成为湖北链接全球的强力纽带。中欧班列(武汉)年开行量持续位居全国前列,“钢铁驼队”驰骋欧亚;武汉吴家山站崛起为“钢铁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载着光电芯片、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等穿越欧亚大陆,让“中国智造”闪耀世界舞台。光谷科技创新走廊借力高效交通,得以更深层次对接全球创新资源;武汉天河机场空铁联运优势日益凸显,形成“天上有客机、地上有高铁”的立体开放格局。这一系列开放“组合拳”,使湖北从传统的内陆腹地,跃升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交汇点上生机勃勃的重要门户,开放层级实现质的飞跃。

路通山乡,是激活老区潜能、共享发展成果的温暖落脚点。铁路延伸的深远价值,尤为可贵地体现在其对革命老区、脱贫山区的精准赋能上。黄黄高铁、荆荆高铁等线路相继开通,让荆楚大地上更多的乡村驶入振兴快车道;公益慢火车数十年穿梭在革命老区的山间,以“慢速度”守护老区民生温度,与高铁共绘振兴图景。大别山区,这条曾经见证光荣与奉献的红土地,如今因高铁疾驰而焕发新生。麻城北站、红安站、大悟站等成为山区联通世界的窗口。麻城福白菊、罗田板栗、大别山黑山羊等特色农产品,搭乘高铁快车走出深山,远销全国大市场;红安、大悟等地的红色旅游资源,因交通瓶颈的打破而迎来如织游人,红色精神在便捷的瞻仰中得以传承发扬。一条条闪亮的钢轨,如同穿山越岭的金线,将大别山区的生态禀赋、红色基因与广阔市场紧密缝合。老区人民在新时代的致富路越走越宽,沉寂的山乡因铁路的牵引,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与盎然活力,共享着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

放眼荆楚,密织的高铁网络,正是湖北奋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钢筋铁骨。从重塑时空格局的坚实起点,到贯通内外循环的战略支撑,再到激活山乡、惠泽民生的温暖落点,这条钢铁动脉的每一次延伸,都在深刻诠释着“建成支点”的丰富内涵。新征程上,继续沿着钢轨铺就的通途砥砺奋进,湖北必将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激发开放新势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挺起更加坚实的脊梁,书写“九省通衢”在新时代的璀璨华章。

作者:刘卫兵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