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话音频丨九九重阳登高去,重阳糕也有讲究「我们的节日」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老底子上海人是怎么过重阳节的?除了登高还有什么好吃好玩的庆祝方式?重阳糕有什么讲究?一起来听听吧。(讲述人:王蔚)
全文:
九九重阳登高去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勒中国古老的《易经》里,拿“六”定为阴数,拿“九”定为阳数,又称“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月初九,月与日侪逢九,是双九,故名“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勒一道,故称“重阳”。又因为九九归一,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所以,重阳勒中国传统文化里历来被看作是一个邪气吉祥的日脚。
据传说,从上古时期开始,华夏民族就已经有过重阳节的习俗了。农历九月正处于丰收之际,秋高气爽,五谷丰登,人们更期盼来年也能收成满仓。所以,勒重阳节之际农家踊跃兴起登高活动,寓意生活节节高。尤其是一派丰收美景的故乡,更能勾起无数游子的思乡之情。最著名也是流传最广的一首诗,要算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天南海北侪有“重阳无雨一冬晴”的说法。按时令节气计算,“喫了重阳糕,夏衣打成包”,天气很快就会转凉了。所以,勒农耕社会里往往会拿进入秋末的重阳作为一个重要时节,进而演变成节日,祈祷漫长的冬去春来的岁月能风调雨顺。
金山区档案馆特聘专家、陕西作家黄开林回忆,小辰光就晓得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有条件的人家会蒸点腊肉、杀只鸡,喫顿好的算是过节。伊讲,土地承包到户那年,水稻丰收,娘蒸了一些米浆馍,叫伊带进城里分送朋友尝新,正好是重阳节,就拿娘亲手做的馍也叫作重阳糕了。屋里还有老人从荷包里掏出一把像花椒的东西,气味老大,直冲鼻头。老人讲这是吴萸籽,能驱虫辟邪。后来,黄开林勒房屋后院发现了这棵树,有拳头粗细,花勿哪能起眼,但籽粒红得交关好看。再到后来读了王维的诗,才晓得这种树就是茱萸,最好的采摘时期就勒了重阳节。
孟子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国是一个邪气讲究孝道的国家,尊老、敬老之风千年相传。九九重阳,九又被看作是最大的一个数字,有长久、长寿、长兴旺的意思,而且重阳也是收获的黄金时节,拿老年人作为重阳节的座上宾,有祝愿老人安康幸福、长命百岁之意。再从另外一层意思来讲,敬老、尽孝其实就是为了感恩,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怀念祖辈对后辈的恩泽。又因为重阳节有庆丰收的含义,所以,敬老也是敬天地、敬社稷。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2013年7月1日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为全国“老年节”。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插茱萸、赏秋、赏菊、登高、踏秋、喫重阳糕、饮菊花酒,是重阳节里民间最隆重的活动,很多习俗保留到今朝。再加上敬老之风勒社会上得到广泛响应,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就又成了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从前上海农村里绝大多数人家侪会勒格几天做重阳糕,女儿、外孙回来了侪欢喜喫糕。条件好点的人家会勒糕里摆大红枣、小黑枣等做点缀,条件差点的人家会得勒糯米里掺进点高粱粉。”原南汇博物馆馆长郭南凯讲,重阳糕也叫寿糕,送拨了老年人喫,象征高寿。“糕”又与“高”谐音。江南地区是平原,从中原地区移民而来的人,呒么高山可登,也不像现在有高楼大厦可以攀登,只好借用“做糕”来表达登高之意,这就演化成了重阳节做糕、喫糕的习俗。欢度重阳不能仅仅局限于老年人,应该当作是一个全民的节日。年轻人的登楼,小朋友去郊野寻找茱萸,侪可以成为一种参与方式。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