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是一个集中体现了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特征,具有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新兴产业。然而,不少地方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融资的难题。拓展资本市场,正是突破文化产业资金短缺瓶颈的重要途径。当前,利用资本市场获得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的条件已经形成,资本市场拓展是文化行业在进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与服务的商业化、市场化、产业化进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观念是实践的先导,树立先进的文化产业观念,对资本市场拓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文化产业资本市场拓展的前提是经济能力,应树立文化财富观 文化资源要进行资本市场的拓展,就要通过产业化运营,成为能够对资本市场的投入、融资进行回报的产业。我国文化领域过去是多投入、少产出的事业,现在逐步从传统事业形态向产业新形态转变,这里面的变化在于:一方面,事业内部一些机构、项目、产品、技术被剥离转化为产业;另一方面,将各种文化资源进行开发运营,或将有关自然资源进行文化开发而形成文化产业。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09年,新闻出版业总产值增长20%左右,电影票房增长近40%,动漫游戏产业总收入超过700亿元。而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创造财富的能力更是惊人。美国是文化产业大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年生产总值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日本的文化产业是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400家最富有的公司中有81家是文化企业。有经济学家认为,当今世界有两类最赚钱的产业——高科技产业和文化产业。文化的经济价值已经为人们所认识,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提出了如何改变经济评价习惯的问题,即单纯从物资生产的角度来评价经济发展,把文化创意、传播等作为非生产性活动的看法正在受到冲击。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运作,使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服务有了经济价值,有了创造财富的现实能力和巨大潜能,这正是文化产业资本市场拓展最基本的条件。
文化产业资本市场拓展的内在动力是资金的支持,应树立文化融资观 在我国,文化资源的传统利用方式主要是靠国家投资。而国家财力的有限、投入的不足,使资源的优化组合难以实现,制约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使文化事业成为以投入为主而缺乏产业的行业。对文化资源进行商业化和企业化运作,既是发展文化事业的需要,更是文化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完全依靠国家投资,与文化产业市场化的开放性格格不入;仅靠自有资金或亲戚朋友相借是小农经济的做法,不利于文化产业深度开发和规模经营。因此,发展文化产业应当突破过去单一计划投资体系,面向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寻求投资,为社会资金转化为文化产业资金创造条件。2008年至2009年,我国共有4家文化企业在境内A股市场完成首次公开发行新股,我省以及安徽、深圳、江苏等地均有不同形态的文化企业正在积极推进IPO上市。推动文化产业进行多渠道直接融资,还有待于全社会文化融资观念的形成。
文化产业资本市场拓展的激励是消费者增长的欲望,应树立文化商品供求观 经济越是发展,人们越需要文化消费。最能反映实际生活水平的文化娱乐消费是国民幸福、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文化产业还不发达,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比例还比较低。有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到1600美元、恩格尔系数为33%时,文化消费应占个人消费的20%,消费总量应为20100亿元。而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700美元,但实际文化消费总量却只有4186亿元。有关专家分析,扣除消费习惯和城乡差别等结构因素,我国文化消费方面还应有3000亿元至4000亿元的潜力。如此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强大的刺激力。通过各种传播形式和营销手段,引导国民的文化消费意识,以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变社会潜在文化消费者为现实消费者势在必行。而随着消费结构的不断改变,城乡居民支出中用于文化消费的比重不断增加,也激励着文化产业不断向资本市场拓展,以丰富品种、扩大规模,提高各类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
文化产业资本市场拓展的客观成因是社会资金增值空间,应树立文化市场观 据有关统计,2009年底,我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26万多亿元,较2005年上升了近1倍,为股市提供了发展潜力,为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创造了条件。资本市场规模日益扩大,投资者队伍不断壮大,表明资本市场已具备了良好的资金利用基础。建立文化市场观,一方面,是对文化领域而言。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按市场规律和市场规则办事,参与市场竞争,以丰富、优质的文化产品吸引消费者,以较好的赢利前景聚集投资者,使之形成一个大的消费市场和投资市场。同时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向更多的投资主体、资本领域开放。我国电视剧市场就从开放中尝到了甜头,开放后短短几年,民营公司就承担了电视剧制作90%的资金,中国电视剧的产量也跃居世界第一,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另一方面,是对资本市场而言。资本市场的发育滞后,会导致整个文化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本市场应加快向文化产业开放,将文化产业作为自己瞄准的一个新兴投资领域,为社会剩余资金寻求增值的空间,给投资者提供分享经济增长成果、增加财富的机会。通过树立文化市场观,文化市场和资本市场互相开放、双向选择,优化资源配置,可以促进两个市场共同发展。
文化产业资本市场拓展的外部动因取决于发展定位,应树立文化战略观 文化产业发展迅速的国家和地区,无不是把文化产业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1995年,日本文化政策推进会议发表了《新文化立国,关于振兴文化的几个重要策略》的重要报告,提出了21世纪“文化立国”的战略方针,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学术和研究机构负责提供市场预测、前景分析等信息支持,企业则通过与政府及研究机构的合作来谋求发展。1998年,韩国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方针,1999年至2001年先后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等,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2009年9月,我国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发展文化产业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我国文化产业出现了跨地区整合,比如,2008年,由江西出版集团与中央一家出版单位联合重组的中国和平出版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江西出版集团控股80%,实现了以资本为纽带的战略性重组。然而,总的来看,我国不少省市目前都缺乏有前瞻性、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尤其对本地文化产业的结构、布局、重点缺乏研究。文化产业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不明,发展方向不清,会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信心,使其失去资本市场拓展的外部动力。因此,树立文化战略观刻不容缓。
文化产业资本市场拓展的关键是操作专业化,应树立文化产业人才观 文化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资源特殊,需要既谙熟文化发展内在规律和趋势,又懂得策划经营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尤其是掌握国际市场游戏规则,懂得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谈判和经营的优秀管理人才。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其人才的产品开发经营能力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起了核心作用。比如,美国的影片虽只占全球电影产量的6.7%,却占据了全球总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其文化产业人才的发掘能力、制作包装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都非常强。而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匮乏现象突出,许多人面对机遇没有反应;面对资源不会进行市场运作;面对小作坊企业,没有办法使其发展壮大,做出知名度。我国发展文化产业,急需培养下列专门人才:一是策划创意人才。香港有识之士就曾经探讨如何打破学科界限,进行课程创新,成立创意文化产业学院,突出文化产业人才的高智力和创新优势。二是文化产品的开发人才。日本传统漫画产业的形成发展,是产品开发、深度开发、延伸开发的结果。它沿着卡通漫画——动画片——卡通商品的脉络,使漫画产品得到多次开发,衍生出卡通产业、游戏产业、电脑动漫产业,进而带动电影、电视、音乐、出版、主题公园等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三是经营管理人才。我国一些高校正在进行这项工作,如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整合历史学和管理学资源,在本科教育中设立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山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点设立了文化产业理论研究方向,等等。确立文化产业人才战略,要加大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的创新力度,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库,进行文化产业方面的职业资格认证,进行文化产业企业家培训。文化资源配置机制从简单组合过度到要素组合,人才在生产要素的组合中将对资本市场拓展起关键作用。
文化产业资本市场拓展的促进力量是政策扶持,应树立文化系统工程观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正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即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我国文化部已经提出推动国有文化企业经营机制转换、逐步放宽文化市场准入政策等措施。对于文化产业,不仅文化部门要关心,经济管理职能部门、政府宏观调控部门都要关心,建立政府对文化产业支持的政策导向。文化产业向资本市场拓展,要改变文化系统单纯依靠国家投资的体系,实施市场化筹融资的政策措施,即从单纯输血过渡到培养造血功能;改变文化资源的单一权属关系,实施“谁条件优谁经营”的政策措施,调动投资者投资文化产业的热情;制定文化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从财政支持转为政策支持;建立文化产业专项基金,用于对文化产业项目开发与发展的扶持,采取官民配套投资的方法运营文化产业项目;鼓励文化领域的创业,出台有关政策,对获得风险投资和进入二板市场给予扶持,促进文化产业的中小企业发展;建立文化产业园区,促进产学研结合,形成文化产业链,进行集约经营,引导资金流向。我省已经规划和进行江西出版产业园、江西国际影视文化中心、江西数字电视产业园、江西省艺术中心、八大山人文化产业园、江西民俗风情展演中心、泰豪动漫产业园、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园等重点文化园区建设,文化产业将在政策的推动下成为我省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财政厅2009年12月下发了《江西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政将每年安排2000万元人民币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动漫等五类文化产业,助推全省文化产业驶入“快车道”。由此可见,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政策来拓展资本市场是明智之举。
文化产业资本市场拓展的现实依据是项目平台的构筑,应树立文化招商引资观 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是促进社会资金有效转化为企业投资。树立文化招商引资观,就是要以现有的文化平台进行筹融资,实施文化品牌、技术、产品、项目引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平台吸引资金。一个好的平台可能是竞争力强的,如有特色的项目、有规模的项目、有好“卖点”的项目,有好品牌的产品、有高质量的产品、有精技术的产品等。我省未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应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围绕报刊传媒业、影视制作业、出版印刷复制业、演艺娱乐业、广告会展业、文化旅游业、数字、动漫、文化创意业等,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一个好的平台也可能是前景好的。企业凭借未来赢利前景争取投资,投资者则根据对企业预期收益的判断决定资金投向,其过程是资本投向最有成长潜力和预期收益领域的导向过程。没有投资价值发现的文化产业平台,就没有文化产业资本市场拓展的现实依据。
文化产业资本市场拓展的有力保障是主体权益意识,应树立文化产权观 文化产业进入资本市场,不可能回避产权问题。文化产业的市场化、企业化、集群化的运作与发展,要求资产归属清晰,文化产业的投资者、经营管理者、创作技术人员各自的权益也要清晰。资产归属权、经营权、知识产权等均是进入资本市场,获得直接和间接资金支持的重要砝码。产权清晰的多元利益主体是明确责权、形成激励机制的关键,也是进入金融和资本市场,尤其是进行产权交易、进行机构投资和散户投资时,明确索要对象与回报主体的条件和保障。在传统文化事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系统内文化产业往往产权模糊,因此,要发展文化产业,进行资本市场拓展,首先要在文化系统内部形成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提高资产市场化运作的程度,实现国有资产权向国有资本的转变;文化系统的企业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进行公司化治理;实行灵活的产权经营方式,对经营权进行有偿转让,以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加强产权对人力资本的激励,鼓励知识产权入股企业,参与利润分配。产权改革需要有更规范和更多的交易平台。因此,在明晰交易主体产权的同时,也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形式的产权交易市场,形成相应的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交易环境和市场体系。还要注意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保护产权的安全性和持续性,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