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点之二
人才 任何产业都需要人才,文化产业尤其需要人才。人才,是文化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和最优质的资产。从一个文化企业的壮大,到整个产业的振兴,都离不开领军人才的脱颖而出,离不开专业人才队伍的形成,离不开行之有效的人才集聚机制。
周国瑞与蓝景龙并称“周蓝”,在吉林省文化界是两个颇有名气的人物,在他们手中,吉林市歌舞团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市级团成长为全国歌舞演艺界响当当的“铁军”。
13年前,周国瑞刚到吉林市歌舞团时面对的情景是:团里欠债80多万元,职工几个月不开工资,业务骨干纷纷外流,能上台表演舞蹈的只有10来个人,歌舞团已处于生死边缘。
周国瑞决意带领吉林市歌舞团到市场上找饭吃,蓝景龙是“商演”跑外的高手,在他们手中,歌舞团实现脱胎换骨的质变。
抓管理,实行半军事化的管理方式,参加大型演出,演员们从不耍大牌、要条件;抓质量,大到一台晚会的总策划,小到一个节目的创编,都严格把关,每个细节反复琢磨,直到磨出精品。
羽化成蝶,13年后,吉林市歌舞团早已叫响全国,成为吉林一张“流动的名片”。这张名片流光溢彩:连续12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去年,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开闭幕式和残奥会的闭幕式;现正赶排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节目。
“演员技艺精,好管理,服务意识和团队意识强,这就是我们团的口碑,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现在,很多大型演出和大导演都点名要我们团去演,每年的演出项目接不完。”吉林市歌舞团副团长王鹏远告诉记者。
在吉林省,有一批像周国瑞这样的领军人才,是他们的努力,赋予吉林文化产业充盈的生命力。像赵国光、刘丽娟之于长影,毕述林、李建平之于吉林电视剧,周殿富之于吉林出版集团,郑立国之于吉林动画学院,包天仁之于《英语辅导报》等,一位位脱颖而出的领军人才,使一个个文化企业走上了新生、壮大之路。
正如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所说,文化发展,关键在人。一个名家就是一个品牌,一位大师就是一座丰碑,一个文化人才就可能带活一个曲目、一个团体、一个产业。要把人才作为推进文化发展最为宝贵、最可持续和最具潜在优势的战略资源来看待,要加快人才的优先发展和人力资本的优先积累。
吉林省能在产业基础几乎空白的情况下,平地而起一个令业内瞩目的动漫产业集群,也是由于优先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吉林动画学院在校学生6000多人,是全国最大的动漫人才输出基地。“我们实现办学和市场零距离对接,学生们一毕业,就是社会可用之材。”院长郑立国说。
与动画学院相隔不远,坐落着吉林省知合动画产业集团所办的动画职业学校,该学校每年为众多动漫企业培养大量实用型技术人才。
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吉林动漫产业就拥有了令人憧憬的发展未来。
今年刚组建的吉林动漫集团,旗下11家企业总资产近4亿元,具有超过3万分钟的年加工生产能力。5月份的长春国际动漫艺术节上,吉林省的动漫企业与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签约10多个项目,达成意向性投资总额近4亿元。
吉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荀凤栖告诉记者,任何产业都需要人才,文化产业尤其需要人才。吉林省深知人才对文化产业的极端重要性,因而努力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人才集聚机制。
长春市文化产业办公室主任赵建华将人才集聚机制形象地总结为,“培养一批人、留住一批人、回来一批人、引进一批人”。
“培养一批人”,顾名思义是要依靠吉林的高等院校和民间培训机构培养专业人才。
“留住一批人”,是依靠环境,依靠政策,依靠服务,让吉林培养的人才留在吉林。5年前,动画学院毕业的学生没有一个留在长春,纷纷“东南飞”;现在情况已大不一样,留下来工作创业成为许多学生的首选。
秦红波则是“回来一批人”的典型代表。他原是长影的资深美工师,前几年离开长春到京沪等地发展,如今又重回长春,创办了“红波美术学校”,投身于吉林文化产业的发展热潮。
人才兴产业,产业育人才。在吉林省,文化产业和文化人才之间正形成良性互动。
(责任编辑:程海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