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在“百年世博”上海世博会开馆100天之际,上海世博会国际信息网馆,隆重举行了“漆彩中华·百年世博”上海世博会国际信息网馆优必德主题日。举办“第八届优必德漆线雕艺术节暨漆艺论坛”,展出了中国漆艺大师沈锦丽设计、优必德公司制作的漆宝中华九龙壁、锦漆云雕家具、世界冠军《龙凤呈祥》奖盘、漆画《上清明上河图》等佳作。
联合国计划开发署高级官员和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的负责人为来自厦门的中国漆艺大师沈锦丽颁发联合国“千年金奖”,以表彰她为弘扬发展中华漆文化艺术作出了杰出贡献。
优必德在国家重要活动上崭露头角已有多次。2008年奥运会期间,国家领导人会见各国元首的贵国家奥体中心贵宾厅,就是由优必德设计装饰,所有陈列品都是沈锦丽和她的团队的漆艺精品。2008年,国家文化部授予优必德工贸公司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厦门优必德公司的工艺品不但享誉国内,而且出口到世界各国。以优必德为代表的厦门传统文化工艺品正在形成产业优势。形成海沧油画、优必德漆线雕、惠和石艺、玛瑙、法蓝瓷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品牌。
厦门文化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新兴文化产业门类快速成长,动漫作品名列全国前列。文化会展等文化服务业带动效应显著,一批展会品牌享誉全国。新闻出版业连续多年保持良好增长,从2006年初到2009年底,厦门市新闻出版业从业单位数、总资产、总产值、增加值的增长均超过1倍。人均图书消费、报刊拥有量、印刷复制业竞争力等位居全国前列。
培育品牌,建设基地,形成市场 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洪碧玲说,发展文化产业是提升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品位的重要内容。文化产业要尊重经济规律,坚决按照培育品牌、服务企业,建设基地、推动产业化,培育市场,促进产学研和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对接。
厦门注重通过服务企业来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文化产业品牌。“乌石浦”油画、“厦门外图”和“光合作用”图书发行、“惠和”石艺、“优必德”和“蔡氏”漆线雕、“东孚”玛瑙和贝雕、“三乐”钢琴、“小白鹭”民间舞团、“厦门爱乐”乐团以及“大拇哥”、“青鸟”、“吉比特”、“嘉影”动漫等成为全国同行业知名品牌。厦门的油画生产占到全国市场的三分之一,“东孚”玛瑙和贝雕品牌占全国的四成,漆线雕牢牢占据中国礼品的高端市场。
利用优美的环境,通过服务全国培植一批会展、节事品牌。“厦门马拉松比赛”、“海峡两岸文博会”、“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海峡两岸民间文化艺术节”、“厦门国际动漫节”、“海峡摇滚音乐节”、“厦门帆船、游艇节”、“乌石浦油画大赛”等都成为享誉全国的展会品牌。
通过引导企业聚集,培育文化产业基地。2009年组织开展了首批厦门市重点文化企业评选认定工作,有36家文化企业获得首批重点文化企业称号,有1家文化企业获得网络游戏产业示范基地称号。对于经认定的重点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从财政、金融等方面支持其做强做大,加快成长为行业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目前厦门市拥有文化部授予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湖里区乌石埔油画村和厦门优必德工贸有限公司)、国家广电总局授予的国家影视动画产业基地1个(厦门软件园二期动漫网游区);福建省文化厅授予的福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7个(蔡氏漆线雕有限公司、海沧油画街、厦门惠和腾飞石业、厦门吉比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厦门青鸟动画有限公司以及湖里区乌石埔油画村和厦门优必德工贸有限公司)。
鼓励建设文化产业专业市场,不但使本地文化产品有了出路,而且为全国文化产品销售提供了交易平台。
古玩市场成为全国三大市场之一。近年来厦门市古玩艺术品交易市场快速扩张,仅短短一年多时间,形成了唐颂古玩城、闽台缘古玩城、裕鑫古玩城、东镀文化古玩城等7个有一定影响的古玩城,累计商铺近2000个,吸引了台湾、上海、广东及周边地区的古玩商入驻。
商品油画市场影响世界市场。形成了乌石浦油画一条街、海沧油画一条街、明发商业广场油画市场。目前,厦门已有画师1万多名,从事油画进出口贸易企业30多家,大、中型油画制作工作室100多家,画廊近500家,销售油画颜料、生产油画布及画框的企业近40家。整个油画产业链年产值约10亿元人民币,成为重要的商品油画基地。有人说,厦门的油画深度影响国际油画市场的价格。
演艺娱乐市场繁荣。2009年全市共举办商业性演出266场,其中境外来厦商演17场;举办了海峡摇滚音乐节、观音山沙滩文化节等演出品牌活动,成功举办了第11届中国戏剧节。大型旅游定点演出项目《闽南神韵》初见成效,促进了旅游演出市场的发育。
发挥特色,对台交流,构建平台 近年来,厦门市充分发挥对台独特优势,勇于探索、先行先试,积极推进厦台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
搭建平台,促进对台文化交流平台。由海峡两岸共同举办的海峡两岸文博会,搭建了两岸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推介和交易的综合性平台,目前已成功举办3届,共计有台湾13个县市的200多家台湾企业参加,共设706个标准展位,占总展位数的33.52%。
突出新闻出版,从文化方面加强两岸合作。从2005年开始,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届的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累计参展图书2260万册、销售图书1.2亿元人民币码洋、项目签约446项,图书交易会已成为推动两岸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品牌、两岸业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两岸同胞文化沟通的重要桥梁和展示华文出版成就的重要窗口。建立了对台交流平台、销售网络和渠道,4年来,厦门日常出口入岛的大陆图书累计达2亿元,年增长超过20%,持续多年占大陆图书入岛总量的1/3强。成立了大陆首家与台商合资的图书发行公司。为了促进对台交流,厦门建成了福建省最大的外图书城。
第二届海峡两岸文博会共吸引30余万人次、带动相关服务业收入1.71亿元。其中,海峡两岸演艺方面签约1.9亿元。第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主会场读者人数达22万余人次,现场销售采样量近百万册。第二届海峡摇滚音乐节聚集的人流量近5万人,浓郁的闽台元素成为区别于国内其它音乐节的标志性特色,在国内音乐节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地位并在港澳台及日本的独立音乐领域形成了深刻的影响。
创办了《台海》杂志、《海峡商业》、《书香两岸》等专业对台期刊,厦门报刊通过厦金航线、两岸包机、在台湾连锁书店上架销售等多种渠道对台发行,多个方面为全国首创,凸显了厦门区位优势和特色,形成了在全国独具特色的对台宣传体系。吸引、推动台资发行、印刷和网游动漫企业在厦投资,至2009年底,台资出版企业数、实现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显著提升,台资成为境外资本投资厦门新闻出版业的最主要来源地。台资新闻出版企业数、实现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显著提升,分别占全市外资新闻出版企业的41.3%、47.3%、49.1%。在广播影视方面,创建了我国地方电视台第一个专门对台湾市场的频道厦门卫视,以乡音、乡情,较好地发挥了对台宣传舆论导向作用,逐步成为台湾同胞了解祖国大陆的重要窗口和增进两岸人民情谊、促进两岸经贸文化交流的平台。厦台媒体合作制播影视剧数量不断增加,质量在提升,其中《转角遇到爱》2007年在台湾中视播出时,取得了当年戏剧类节目收视第二名的佳绩。
对接产业,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品种。厦门是海峡两岸动漫产业对接的“桥头堡”。落户厦门的火凤凰、天堂鸟等网游动漫公司是最早进入大陆的一批台湾文化企业。建成了总面积20多万平方米的动漫产业园区,并配套建成了中国南部最大的公共数字媒体平台等设施。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正式落户园区,成为承接台湾动漫产业的重要平台。目前台商在厦门设立了6家大型动漫企业,实现年产值超亿元。
2009年底厦门市动漫企业达65家。2007至2009年,厦门原创动画数量达17部692集6097分钟,其中有6部获“优秀国产动画片”,3部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原创作品数、获奖数和央视播出数在国内城市中属领先地位。从2006年初到2009年末,数字出版等新兴出版行业实现增加值5.4亿元,增长超过2倍,网络游戏产业、电子杂志出版等位居全国前列,多媒体互动期刊——“读客网”继续保持在全国同类前4位的排位。
制订政策,重视扶持,推动发展 厦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林起介绍,近年来,随着厦门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产业在全市产业布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制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整合有关资源,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先后成立文化体制改革小组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和政协主席先后曾出任组长。
厦门市政府多次专题研究文化产业发展问题,明确将发展文化产业列入我市重点扶持发展的10个现代服务业之一,2009年以来,刘赐贵市长多次率有关部门领导深入文化企业专题调研文化产业发展,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和协调,推动了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从财政、土地、金融、服务等方面进行扶持。先后制订了《厦门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厦门市文化产业近期发展规划》、《厦门市重点文化企业认定暂行办法》、《厦门市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集聚区认定暂行办法》、《厦门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财政扶持政策实施细则》等政策规定,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政策保障。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后,厦门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厦门文化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全局的高度,对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任务及措施提出明确要求。
刘赐贵说,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但提升了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为地方经济作了突出贡献。2009年厦门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GDP)111.86亿元,同比增加9.19亿元,增长8.95%,高于全市GDP增长速度0.95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比重为6.8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4.57%,同比提高11.37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1.17个百分点。
来自厦门文改办的数据表明,随着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其对就业和税收贡献逐年增大。2009年厦门市从事文化及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17.10万人,同比净增加1.28万人,增长8.09%。占全市城镇就业总人数的10.58%。税金及附加达到5.05亿元,比增22.6%,与厦门市全年财政总收入10.1%和地方级财政收入9.2%的增速相比,高出了12个百分点以上,成为重要的就业点和财税点。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