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写能力遭遇尴尬 "提笔忘字"与科技无关

2011年07月27日 09:52   来源:河南日报   刘洋

    “今天,你还会写字吗?”这个原本不成问题的问题,如今却成了问题。

    随着手机、电脑的日渐普及,汉字书写脱离日常生活正在成为一种趋势,汉字书写水平下降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7月24日,国学经典与汉字书写研讨会在郑州举行。来自北京和我省的多位国学专家对手写汉字的现状提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声。“我们每天习惯于双手在键盘上敲出一个个汉字。但有一天,我们却突然提笔忘字,突然发现手写出来的汉字如此不中看。这意味着什么?难道在当今这样一个节奏越来越快的信息时代里,书写真的离我们很遥远了吗?”

    汉字书写能力遭遇尴尬

 

    “喷嚏、饕餮、鳏寡、羸弱、逶迤、针砭时弊、沆瀣一气……这些常用词,很多人可能会读,但多少人能正确书写?”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李伯谦说,“现在提笔忘字的大有人在。”

    纬五路小学的张老师告诉记者,现在小学生写作文大多不再手写,而是用电脑打印出来。整洁的页面少了手写的温暖。郑州大学的刘东南老师说,大学生手写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现在想找出来写得一手好字的大学生越来越难。”

    曾几何时,写一手漂亮汉字是令人无比羡慕的技能。如今,当不少人写不出“尴尬”二字时,中国人的汉字书写能力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尴尬。

    据光明网近期开展的一项关于手写汉字的调查结果显示,有94.93%的人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与他人取得联系,仅有5.07%的人通过书信、留言条等方式进行联系;而85.29%的人认同全民汉字手写水平在下降;83%的人承认自己有提笔忘字的经历;74.2%的人表示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手写机会不多。

    郑州大学张宽武教授疾呼,汉字是我们文化的根,是滋养我们现实生存发展的血液。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忘了笔杆”,汉字不能沦为失落的文明。

    河南省书画学会主席刘尚忠指出,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百余年来,古老的汉字置身于传统与现代的漩涡,守望着命运的沉浮起落,它所承载的,不仅是一个民族的荣辱兴衰,更是一个日渐强大的国家永远不可忘记的历史。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就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提笔忘字”与科技无关

    汉字书写在20世纪急速滑向低谷,最直接的原因是两波“换笔潮”,悄悄改变了我们的书写传统。

    第一波是传统的毛笔换为自来水笔、圆珠笔、铅笔之类的“硬笔”。这波换笔,虽然笔已变种,但汉字还要一笔一笔写出来,“书写”传统犹在。第二波换笔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以往日常笔写之事被计算机取代,连“书写”动作也换掉了。汉字书写的灵巧动作简化为两种简单垂直的操作:键盘上的“敲”,鼠标上的“点”。

    但新技术的冲击绝非导致当下汉字境遇的唯一原因。“将汉字手写艺术的尴尬,完全归因于新技术的罪过乃是推脱我们自身传承文化的使命与责任。”李伯谦说,“造成手写水平下降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对汉字缺少一份应有的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缺少一份应有的敬重。我们或许早已忘记了汉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早已忽视了手书汉字也是传承汉字文化极具生命力的方式。”

    如何重拾“汉字之美”

    汉字自诞生以来,一直是传承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并非仅是一种表意符号和交流工具。在光明网的调查中,高达96.4%的被调查者认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瑰宝,决不能放弃”。

    令人欣慰的是,书写退化的趋势已经得到足够的重视。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规范汉字书写”,再次强调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

    针对目前汉字书写存在的问题,有专家呼吁将书写规范列为小学必修课。“写字、练字的使命在学校里就该完成,因此学校要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大学生,无论是作业、笔记都应该手写,少用电脑。”省书画学会副主席葛臣说。

    据了解,郑州的很多学校里,每周一次的写字课也一直在坚持。为了让学生在学写生字的同时练好书法,有的学校还专门请书法家将课本里的生字书写成字帖。而广东、天津等省市目前已将书法课列为中小学必修课,专用教材编写以及专业教师培养工作将同步推进。

    郑州大学书画院院长翟本宽表示,重拾汉字之美,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坐下来慢慢喝杯茶的兴致。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张晓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