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如今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文化产业概念,从而将文化产业逐步从理论层面上升为国家发展规划的重要概念。2009年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建议,再一次把文化产业提升到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战略地位。10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断攀升。 【点击进入2010文化产业大发展盘点专题】
中宣部副部长:文化体制改革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2010文化盘点(一)——艺术品拍卖:从"价格时代"转向"资本时代"
>>>2010文化盘点(二)——新闻出版:2010年总产出达1.3万亿元 新闻出版站在新起点上
>>>2010文化盘点(三)——演艺娱乐:"沉睡"文艺院团焕发活力 2010文艺大军硕果累累
>>>2010文化盘点(四)——数字动漫:2010年10亿元动漫"大罗盘"快速旋转
>>>2010文化盘点(五)——影视产业:票房首破百亿 资本对接影视业 院线投资热浪来袭
数据客观 成果可观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总量的5%以上,才能称为支柱性产业。京沪等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已逾当地GDP的5%
10余年间,我国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自发到自觉、从局部到全局,发展势头强劲。据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司长李小磊援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自2004年以来,全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5%以上,超同期GDP增速大约6个百分点。2008年,我国的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7630亿元,增长了121.8%,增加值占同期GDP的比重由2.15%提高到2.43%,提高了将近0.3个百分点;200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约为8400亿元,比2008年增长10%,快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相当于同期GDP的2.5%左右。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发展较快的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按国际标准,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5%以上,才能称之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外部给力 内部发力
国家和各级政府为促进和激励文化产业发展而制定与颁布了诸多政策或措施;金融业、保险业等涉足并助推文化产业的发展
之所以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正是由于内部条件、外部条件的日益成熟和政策体制、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善。目前来看,促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外因大致体现在两个方面:国家和各级政府为促进和激励文化产业发展而制定与颁布了诸多政策或措施;金融业、保险业等涉足并助推文化产业的发展。
纵观国家政策,从2003年后文化体制开始改革以来,政策重点已经从最初的体制改革转化到目前的文化振兴和产业发展。2007年,商务部会同中宣部、外交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等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了《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从改进和完善金融服务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出口信用、保险体系三方面为文化企业提供了政策支持。2009年,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同年7月22日,国务院审议通过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首次将文化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明确了文化产业振兴的指导思想和八大重点工作,标志着国家层面正式将文化产业提升至“战略性产业”层面加以培育,标志着国家已经把文化产业作为实现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内需以及进行文化输出的重点行业来发展。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指出,2009年堪称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转型之年”,全球金融危机凸显文化产业的特殊优势,让文化产业登上国家战略性产业的位置。 【详细】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国文化产业配套政策尚不完善,还存在着有些政策难以兑现、有些政策相互冲突、有些政策保障和引导作用发挥不到位等问题。这也是制约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有些政策扶持不到位,我国文化产品营销人才还比较缺乏,国内外消费习惯、消费方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华文化走出去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可以说,我们的文化产业从内容到形式,从市场到营销都与国外竞争者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详细】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张晓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