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从文化需求来看,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以后,文化消费将占到个人生活总消费的20%以上,文化市场的需求将呈井喷式增长。从政策环境来看,国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湖南建设文化强省的力度在加大,步伐在加快,文化发展的外部环境比任何时候都要好。省委、省政府2年前召开了建设文化强省工作会议,对文化产业发展明确了目标、制定了措施、配套了政策。
2009年,全市共有文化经营单位49962个,比上年增长11.8%;2010年文化产业总产出(收入)达93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5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10%以上。一是新闻出版业保持兴旺,二是广播电视业屡创佳绩,三是娱乐演艺业影响广泛,四是新媒体产业蒸蒸日上,五是动漫产业持续发展,六是民间文化独领风骚,七是文化创意方兴未艾。
虽然我市近年来的文化产业发展是富有成果、卓有成效的,但离文化强市的要求、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不少差距,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先进地区相比,差距也还比较明显。具体表现为产业规模不大、产业层次不高、发展平台不宽、核心品牌不多、市场主体不强。21世纪第二个10年开始了,在这个10年里,长沙文化产业发展如何抢占制高点、创造新优势,目前的关键是要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切实强化政策扶持。
一、强化组织领导。抓紧出台建设文化强市、振兴文化产业的系列政策性文件,引导全市各级各部门把文化产业发展提到战略高度、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长沙作为省会城市,要率先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切实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二、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和国有文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国有文化企业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加大开放力度,加快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发展理念,以繁荣发展为目标,在资金、项目、人才引进等方面充分给予政策支持。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积极打造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产业发展,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积极创新经营模式、合作模式、分配模式,走出具有长沙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
三、构建服务体系。以行业为重点,加快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沟通、协调、自律与助推作用。加强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培育和发展项目推介、商业经济、人才培训、风险投资、代理服务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围绕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建立和完善信息、技术、人才、交易、创业孵化、融资等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形成以市场化为方向,以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服务体系。
四、推进品牌建设。依托企业、院校和社会团体,创新文化艺术创作机制,营造创新创意宽松环境,积极推出一批文化创意精品;依托众多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会展品牌与行业品牌,打响“长沙创意”整体品牌。
五、注重招商推介。坚持“非禁即入”原则,以大项目招商、楼宇招商、地块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形式,重点加大对知名企业、规模企业、品牌活动的引进力度。创立专业刊物和网站,定期编制和发布全市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创设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扩大对外宣传。加强与欧美、日本、韩国等文化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交流,提升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
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探索搭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鼓励和规范知识产权评估等中介机构发展,不断促进知识产权可评价、可物化、可质押、可交易。鼓励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各种资质认证中心、版权资源信息中心和版权评价交易中心。抓好版权“五进”工作(版权服务进园区、软件正版化进企业、版权监管进市场、版权宣传进学校、版权顾问进单位),建立维权举报奖励机制,加大对版权的宣传和保护力度。
在努力优化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再切实强化财税、投融资、文化园区建设以及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扶持,那么,长沙文化产业必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春天。
(作者系政协长沙市委员会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主任、中南大学兼职教授)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