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上映不易:500多部电影只有1/2进影院

2011年01月12日 13:12   来源:法制晚报   
    中国银幕数跻身世界第三平均每天添4.3块

    几家欢乐几家愁。在百亿凯歌高奏,《唐山大地震》、《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等国产大片赚得盆满钵满、数钱数到手软的同时,大量中小投资影片却成为炮灰、血本无归,而且还有很大一部分国产片根本进不了院线。

    这已经成为中国电影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上映不易

    500多部电影只有1/2进影院

    2010年,中国电影市场一共生产了526部电影,但其中真正走进影院的也就260部左右,大约只占总数的1/2.

    诸多业内人士一致认为,这是中国电影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这些片子不但普通观众看不到,我们也难以看到。”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秘书长何平表示,“片子拍完了不能拿到影院放映,不管对投资人还是对影片主创来说都是一种伤害。”虽然道理大家心里都明白,但问题是年复一年,情况并没有多大改观。

    香港影星曾志伟的长子曾国祥执导的首部长片《恋人絮语》于2010年12月31日在国内公映,曾志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坦言他对该片票房不抱任何希望:“一个年轻导演的第一部片子能够拿到影院上映,本身就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我们哪敢奢求更多?”

    由此可见,对大量中小投资的国产片而言,能够进影院确实不是一件易事。

    挣钱很难

    200多部国产片 60%血本无归

    影片进院线,就像挤独木桥,大约有1/2能通过,剩下1/2都掉河里淹死了。而成功挤过独木桥的这些影片,等待它们的并不都是好运:据业界统计,2010年到院线公映的200多部国产片中,大概有60%血本无归。

    回首2010年,至少出现过3次中小投资国产片集体沦为炮灰、尸横遍野的局面。

    第一次是2010年6月,大量国产片为了躲避2010年7月22日上映的《唐山大地震》而把上映档期提前,导致一个月之内有22部国产片上映,结果没有一部过亿。别说赚钱,就连收回成本的影片都屈指可数,也就一部《人在囧途》还拿得出手。

    第二次是2010年8月,避过《唐山大地震》的风头,又有近30部国产片挤在8月份上映,其结果与6月雷同。

    第三次是2010年10月,一口气上映了27部国产片,最后只有一部《迷失之不可告人》赚钱,其他几乎全部沦为炮灰,至多也就像《西风烈》一样,算上植入广告在内,打个平手。

    据悉,目前国产片的总体状况是:20%挣钱,20%打个平手,60%亏损。

    电影名称票房(元)

    《不是闹着玩的》 100万

    《寻找刘三姐》不足50万

    《马文的战争》几十万

    《如梦》 30万

    《感情生活》 20多万

    《好雨时节》十几万

    《米香》 10万

    《熊出没注意》不足10万

    2010年部分中小投资影片的票房

    电影名称票房(元)

    《惊情》 360万

    《四个丘比特》 300万

    《财神到》不足200万

    《麻辣甜心》 100多万

    《我们天上见》 100万

    《一只狗的大学时光》不足100万

    《西游新传》不足100万

    《梦回金沙城》 100万

    排片有限

    放映空间有限大量片子“一日游”

    2010年6月、8月、10月,每个月都有二三十部中小投资国产片上映,差不多每天一部,影院有那么多的排映空间吗?肯定是没有,北京新影联院线副总高军一语道破实质:“大部分片子都是来影院一日游,到市场上露个脸就下来了。”

    高军分析说,当市场上国产片扎堆的时候,大量片子是一日游,“今天卖得不好,明天就被新片顶下去了”.

    而当市场上都是进口大片或国产大片的时候,中小投资影片同样是一日游。“一旦卖得不好,影院第二天立马就不给它排了。这个你也不能怪人家太现实,影院的运营成本在那里摆着,亏本的生意谁都不愿干。”高军说。

    以最近的片子为例,2010年12月中下旬,《让子弹飞》和《非诚勿扰2》两部贺岁大片在市场上杀得难分难解。2010年12月24日,中等投资惊悚片《午夜心跳》在国内公映,结果在上映的第一天,北京相当一部分影院就没给它排片。2010年12月30日,统计结果显示,《让子弹飞》和《非诚勿扰2》在一周之内占据了97%的市场份额,其他片子只能喝西北风。

    “影院一日游”,直接导致了大批影片票房超低。

    记者搜集整理资料发现,2010年上映的影片中,共有98部(含35部纪录片)一次都没登上过艺恩咨询周票房排行榜,这意味着它们的票房低得都没有引起业内关注。

    除纪录片外,有25部导演和演员还有一定名气的影片在2010年的票房争夺战中处于颓势,本报共搜集到该类影片中的14部影片的票房,在这些影片中,仅《美丽密令》一部影片过千万,其余均不足五百万,多数影片票房定格在100万,而《熊出没注意》的票房只有几万元,属末位。

    专家问诊

    片子不好看是根本原因

    不管市场上有没有国产大片或进口大片,中小投资国产片的命运似乎都是一样--血本无归。这是一个极端不正常的现象,它们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着名影评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赵宁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片子不好看是根本原因,而导致片子不好看的原因则又有很多种,但最关键的还是相关制作团队不专业:“目前,国内电影投资者大部分是业余的,非常缺乏清醒的判断。”

    作为北京市电影审查委员会成员,赵宁宇告诉记者,他看过很多剧本,都是已经通过审查立项的,“大部分一看就知道血本无归”,但是还有人在投资,还要组成明星阵容。

    “中国很多投资商没有明白,投资商和艺术家是两回事,(艺术)水平有限,但特敢指挥。因此,导演因为意见不一致被炒掉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很多导演有机会拍片子已经不错了,(碰到这种情况)只能忍着。”赵宁宇表示。

    低成本操作致质量粗糙

    在赵宁宇看来,另一大原因是低成本操作导致的影片质量粗糙,损害了观众信心。

    据赵宁宇透露,在2010年500多部国产电影中,约有300部投资在50万到100万之间。“50万,拍出好电影就是见鬼了。一套基本的数字摄影机,15天的租金就是5万块钱,此外,再除去灯光、车辆、宾馆、盒饭需要的钱,基本上没留下创作的成本。一天要拍16个小时,完全不符合创作规律。”赵宁宇说。

    “我们的电影产业壮大之后,需要更多的人才,我们要靠中小成本电影锤炼从业者的技术和艺术水准,将来中国电影接班的就是他们。”赵宁宇说,“但这些人完全不是按照电影的创作规律成长的,这样,即使有好人才也磨没了。”

    一味避大片致小片“踩踏”

    北京新影联院线副总高军则认为,现在的中小投资国产片习惯大片来了一起跑,大片过了扎堆上,这是非常要命的一环:“本来身板就不结实,强大的选手打不过,弱小的选手又互相踩踏,只能是死路一条。”

    高军说,中小投资影片一定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档期,虽然不能去和实力强劲的大片鸡蛋碰石头,但也不要完全看对方的脸色行事。

    高军举了个例子:“《七小罗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唐山大地震》一上,所有的片子都跑了,就剩下一个《七小罗汉》,刚好当时正值暑假,学生们正放假,这个片子又适合孩子,所以轻松拿下好几千万票房。”

    万达院线、中影星美院线等多条主流院线的负责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也都提出了类似观点:对于中小投资影片来讲,除了影片质量,档期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张晓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