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从中央文献中首次使用“文化产业”概念。 2010年,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已从中央到地方被推至产业振兴发展的最前沿。
但不容乐观的是,一些地方在发展文化产业时出现了盲目浮躁的苗头。一看有需求,就一窝蜂地来做,根本不考虑自身有什么样的主客观条件,市场论证是不是充分,是不是有那么多的消费群体。”经济学家焦新望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向记者表示说。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位于河北、山东等地的各种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大型主题公园等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出现,由此带来的盲目跟风、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现象愈演愈烈。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发展文化产业一定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扎扎实实推进,不要头脑发热,更不要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了长远利益,甚至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障碍。”
焦新望也表示,界定一个产业是否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一般的衡量标准就是其在GDP中的所占比重比例。这也就意味着,起到推动文化产业主导地位的各地政府一味地的强调GDP,在政绩考核的压力下,就可能导致两个问题:一是一些地方盲目上马文化产业项目,二是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被装到文化产业的框框里,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提高当地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这样一来,使得地方出现热衷于追求规模和数量的增长,导致数量与质量失衡、规模与效益失衡等。
焦新望告诉记者,不能只看GDP,但也不能不看GDP,关键是要走内涵式发展和科学发展之路。”
那么,在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政府部门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对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你把他扶上马后就应该及时松开缰绳,好让他自由驰骋,而不是紧紧拉住缰绳不松手。”尹鸿认为,“政府主要做的是制定产业政策和培育消费市场。只有消费市场培育起来,这个产业才能够健康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齐勇锋则认为,由于国内消费市场发育不健全、信息不对称以及市场主体比较弱小等原因,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期阶段,应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包括政策引导、市场培育和监管等。但到了一定的阶段,政府就应该转变职能,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张晓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