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既是我们党对思想理论建设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的崭新论断。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与文化相互融通,形成了崭新的网络文化,为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具有重要价值。
网络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打破了受众的局限 第一,网络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扩展了受众范围。在传统文化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总是受到时空的限制,而网络文化则是开放性的,它彻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论受众身处何时何处,都可以从网络文化窗口获得知识和信息。只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料发表在网络上,瞬间就能传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在网络上可获得马克思主义的大量理论信息,可以与外界任何人自由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研讨,足不出户就能获得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知识与应用经验。
第二,网络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个性化的条件。由于受众个体的年龄、经历不同,特别是文化水平的不同,不同受众对马克思主义的需求不同。但传统文化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往往只能以同一主题进行集体教育与宣传,而网络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再以“原子”的形式存在和传播,而是以“比特”的形式存在和传播。在网络文化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知识不仅可以无限量地传播,而且可以表现为多种形态,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形态表现出来。每个受众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内容及其表现形态。同时,网络文化的国际性能够拓宽受众的马克思主义视野。
第三,网络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增强了吸引力。在传统文化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常常是采用“一本书、一支笔、一个讲台、一个节目、一份报刋”等手段,这种宣传教育手段,使受众深感单调乏味,同时它和受众之间也只是一种单向被动的传递关系,不可能根据受众的兴趣和要求来选择。而网络文化具有多样性、平等性等特征,这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形态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动态化、形象化,集文字、影片、音乐、图片、直播等于一体,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激发了受众的学习兴趣,同时受众可以主动和有选择性的获取信息,并可以与对方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提高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效果。
网络文化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第一,网络文化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提供了丰富的优秀成果。马克思主义是在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而一切划时代的优秀成果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资源。在传统文化条件下,这些资源的获取非常困难,往往还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渗透到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体育、卫生等各个领域,这就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使马克思主义更加符合时代化要求,具有时代化特征,为现实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试验服务,永葆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
第二,网络文化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提供了崭新的生活环境。马克思主义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存在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又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在服务群众生活中实现着自身的发展。脱离了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马克思主义就失去了生命力,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互联网的发展,使网络文化迅速崛起,受众数量不断上升,正在形成一个网络社会。网络文化是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具有鲜明的开放性、虚拟性、丰富性等特征,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网络文化之中,使其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均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网络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第一,网络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搭建了学习交流平台。传统的三大媒体(广播、电视、报纸),它们和受众之间只是单向传递的关系,受众只能被动接受信息。而网络文化信息的传播,受众既可以主动有选择地获取信息,还可以对信息反馈意见、与信息提供者和传播者进行实时交流与对话,甚至可以为网络媒体发布自己的信息。同时,网络文化的传播可以有效地打破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各种壁垒。网络文化的这一特征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传播者提供了世界的创新视野,他们可以在网络文化中选择更广泛的研究内容,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借鉴和参照,不断创造出符合中国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第二,网络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搭建了实践平台。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在网络文化的条件下,人的实践活动得到了极大的延伸——虚拟实践。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虚拟实践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新型实践形态,它不是简单地从属于传统意义的现实实践,也不是现实实践的翻版,而是现实实践的延伸和升华”。虚拟实践较之现实实践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如便捷性、廉价性、超现实性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说到底就是要靠亿万中国人民的实践。在实践中认同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更好地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在网络文化条件下,使亿万中国人民的虚拟实践成为可能,这将有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作者单位: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湖南科技大学基地)
背景链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前时代的发展、同当前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使之能够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普及和推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归根到底是回答四个重大问题,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张晓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