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县:抢抓机遇促转型 上下同心谋跨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山西古县:抢抓机遇促转型 上下同心谋跨越

2010年12月22日 10:02   来源:山西日报   杨木林 郭兆宾 杨琦 刘广亮
 
    “一城青山半城湖”,是对今日古县县城的真实描述。凡到过古县的人都会发现,“十一五”期间,这个山区县城发生了巨变,一个充满生态园林色彩和人文关怀的“现代小城”,走进当地百姓的生活中。从最初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到如今的“不求最大,但求最美”,像一颗明珠,镶嵌在太岳山上。2008年,该县一举拿下“国家卫生县城”称号,2009年,又获得“省级园林城”“省级环保模范城”“省级文明和谐县城先进县”等荣誉。

    今天,打开思想跨越发展之门

    记者在古县采访时,恰巧遇到这样两件事:一件是,9月7日,县委书记和县长,正带领全县股级以上干部700多人,在县文化活动中心,聆听来自北京和太原的3位专家的授课;另一件是,9月13日,县上选派的36名干部,赴清华大学、北京市旅游局、密云县和延庆县,就县域经济发展、乡村旅游等内容,进行培训学习和挂职锻炼。

    今日古县,已成为临汾17个县市(区)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在近期该市为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而划分的“四个梯队”中,古县稳居第一梯队。该县的决策者没有守成求稳,而是清醒地认识到:古县的煤焦产业,仍然占据着县域经济主导地位,占到全县财政收入的82%。当下,要占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实现“十二五”末人均财政收入2万元的目标,就必须引导全县干部群众继续解放思想,冲破一切影响和制约当地发展的思想心结和体制障碍。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展开“百日思想大解放”活动,以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促动干部大转型,推动经济大转型,发展大跨越;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形成最佳投资“洼地”;围绕赶超发展、先行发展目标,层层分解任务,抓紧每一天,干好每件事。

    建设书香型古县和学习型政府,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是该县“百日思想大解放”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该县投资1250万余元、藏书达10万册的现代化国家一级标准图书馆,已经投入使用。该县领导干部“强素质、做表率、谋发展”的主题系列读书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阅读、思考、进步”读书活动;围绕全县经济形势,开展“应对危机、转型发展”读书活动;围绕“爱、树、建”主题活动,开展“三源文化与古县精神”读书活动;围绕“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要求,开展“好书伴我行”读书活动。

    用“爱我古县、树我形象、建我家乡”主题活动,深化解放思想,提高全民素质,提振转型跨越士气。该县着力实施4项文化精品工程,即:征集一首“古县县歌”、评选一篇“古县赋”、编写一册“爱、树、建”主题教育读本、出版一本“古县画册”。在全县开展争创“文明和谐行业”竞赛活动,围绕“优化发展环境”主题,紧扣“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宗旨,通过制定和完善职业道德规范和文明服务标准、实行社会服务承诺制度、开展“文明窗口”和“服务明星”等创建活动,在全县范围内评选出了“十佳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十佳科技创新人物”等十大系列先进人物。

    通过开展“百日思想大解放”活动,广大干部群众普遍认识到,古县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煤炭依赖中解放出来,从思想上和发达地区实现对接,把现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他们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集思广益,邀请专家学者,实地调研,科学论证。今年,在制定的《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牡丹园二期(蝴蝶花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时,特地邀请北京达沃斯旅游规划设计院设计,并于7月16日,在国家旅游局通过了专家评审。根据评审意见,该县正式出台了旅游文化产业“七个一”工程实施方案,即:依托一座山(霍山),养艳一朵花(牡丹花),扮靓一座城(县城),对接一棵树(洪洞大槐树),推广一个人(蔺相如),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差异化发展),把古县建成“书香古县,牡丹花源”。据了解,今年以来,该县在邀请20余名旅游、经济、政治理论方面的专家,前来传经授宝的同时,又组织干部外出学习100余人次,其中,23人到清华大学培训,6人到密云、延庆等县挂职锻炼。

    明天,绘就转型跨越宏伟蓝图

    古县的“思想大解放”活动,为“十二五”的转型跨越发展,绘就一幅催人奋进的宏伟蓝图。

    9月9日,在古县古阳镇白素村,一排排白色的蔬菜大棚,在青山绿树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40岁的村民刘国鹏,正在自己的大棚内点种黄瓜。老刘以前曾在煤矿打工,每年能赚2万元。去年,由于煤矿资源整合而下岗,县政府及时给他贴息贷款5万元,建起“五代日光温室大棚”,并加入了当地的“绿生源合作社”。据了解,到今年5月份,老刘的大棚已经收入1.5万元,一年能赚5万元。

    “刘国鹏现象”,只是古县引导农民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的一个缩影。县农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这种农业产业化模式的健康发展,预计在2年之内,由政府贴息贷款扶持的蔬菜大棚,全县将达到300个。“十二五”期间,作为全省的优质核桃基地,全县农民人均优质核桃可达到200株,培训核桃技术人员5万人次,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年可增收2000元;县上的龙头企业,进行核桃深加工的系列产品,目前市场前景十分看好,预计年生产总值将达到1亿元;小杂粮种植基地将达到3万亩;梅花鹿养殖达到1万只。

    9月10日,记者在古县利达焦化有限公司欣喜地看到,这里的一期10万吨甲醇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该公司负责人黄晓俊介绍说:这项工程,预计明年后半年竣工投产,每年的销售收入将达到2亿元,实现税金5000余万元。仅此一项,到“十二五”末,每吨焦煤的附加值将提高50元。目前,我们正朝着“精壮焦炭下游产品”的目标跨越。今后5年,我们还计划投资45亿元,建成二期10万吨甲醇项目及粗苯精化项目。

    从利达焦化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古县重新认识煤、用好煤,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大气魄,看到大力推行新型煤化工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精细化、清洁化发展的大动作。县上分管煤炭的副县长李荣强告诉记者,到“十二五”末,县上5大焦化企业将以资本入股的形式,组建成年产500万吨的焦化企业集团,围绕“肥、醇、苯、油”4条主线,发展煤焦油深加工、焦炉煤气制甲醇、粗苯精制、煤矸石发电制砖等系列下游产品。届时,全县将形成横向集聚、纵向成链的产业集群,新型煤化工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将由2009年的2%提高到8%左右,靠做强、做精、做细煤化工,真正实现煤化工产业规模化。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