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编者按:伴随着百姓收入和欣赏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艺术和设计的需求明显增长,艺术开始广泛地介入生活和工作。不少企业机构开始将与艺术的联姻,中国经济网特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黄隽通过对企业与艺术联姻的几种形式的分析,指出艺术和设计的融入提升商业机构的独特定位和文化品质,拥有了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和细分市场的竞争优势,从而创造了附加价值,同时也成为当地亮丽的文化风景。
黄隽教授
优秀的艺术和设计创意无限,魅力无穷。伴随着百姓收入和欣赏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艺术和设计的需求明显增长,适应这种变化,艺术开始广泛地介入生活和工作。不少企业机构开始将与艺术的联姻,主要表现在:
第一 企业直接藏购优质艺术品 重视办公环境的格调
欧美知名企业普遍重视艺术品对企业多方面的价值和艺术品的作用。例如,瑞士银行、德意志银行、摩根大通银行、IBM、谷歌等金融机构和高科技企业本身都有较为完整的收藏体系,直接藏购优质的艺术品。德意志银行的收藏规模大于许多专业美术馆。最近10年,国内的一些企业开始涉足艺术品市场,在拍卖市场上,来自企业资金成为最为重要的力量。例如,泰康人寿每年将其利润的一定比例来持续完善企业收藏,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花巨资拍得“过云楼藏书”。
调查显示,在工作场所放置艺术品,不仅可以减轻员工压力,增加合作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拓思维,而且还有助于建立更好的客户和社会关系,塑造企业活力创新和与时俱进的文化形象。当企业开始藏购艺术品时,说明企业开始重视软环境的情绪精细化管理、人文关怀和文化的外溢效应,收藏高质量的艺术品成为优秀企业的标配。
第二 企业赞助艺术家或艺术活动
赞助艺术活动既提升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性,同时也对企业人文情怀和文化品位具有很好的宣传效应。例如,德意志银行设立“德意志银行奖”,为刚毕业的年轻艺术家、手工艺者、设计师等提供实践和资金支持。中国民生银行也多次赞助艺术论坛和美术馆活动。
第三 企业建立美术馆
不少企业家最初是由于自己的喜欢收藏艺术品,当收藏的越来越多时,就萌发了拿出来展示的愿望。在2000-2015年期间,全球新建的博物馆超过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几乎每天都有一家博物馆诞生。
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已达到4692家,其中国有博物馆3582家,非国有博物馆1110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在国内不少企业家掀起了开办私人美术馆和博物馆热潮,将私人行为转换为社会公益行为,把收藏当作事业和社会责任来做,扩展了其正的外部性和正能量。中国民生银行在北京和上海都建立了美术馆,上海龙美术馆的资金也是来自企业。
上海龙美术馆
第四 在商业中巧妙地嵌入艺术元素 进行差异化经营
商场在同质化竞争中,能让消费者印象深刻、流连忘返是商业成功的第一步。不少商场在环艺设计上将艺术欣赏与人文体验完美地融合,通过有创意和个性化的生活品牌,带给人们赏心悦目和耳目一新的感官体验。还有一些商场开辟年轻艺术家的对外展示工作室,透过开放式的工作坊和沙龙活动等,让大众消闲或购物的同时,欣赏到艺术和设计作品。近年来,以上海K11、北京侨福芳草地等艺术为主题的商业地产,在通过艺术提升商业价值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艺术酒店使客人感受就像居住在美术馆里。各种绘画、雕塑、装置巧妙地嵌入在酒店的空间和周边中,酒店的灯具、家具、卫浴、用具等皆为当代设计师原创,有机地渗入到客人的起居生活中。定期替换的艺术品使回头客常驻常变,充满新鲜感,印象深刻,提高了口碑传播率。艺术酒店的价格明显高于一般酒店。
最近几年,国内出现了不少艺术服务机构可以为企业量身定制。
有艺术品电商发起了“办公室文艺复兴运动”,倡导让艺术品走出美术馆,利用专业的艺术和设计力量,与企业特质相结合,让艺术进入办公环境。一些艺术机构走进医疗中心,让艺术成为病人减压的精神治疗的一部分。
有艺术网站一方面征集年轻艺术家的系列作品,另一方面征集酒吧空间,为酒吧进行专业设计,既让年轻艺术家有了更多的展示空间和发展机会,也使酒吧更有个性和格调。互联网的深入人心推动了艺术品租赁市场发展,有艺术品电商通过租借艺术品的形式,给艺术品爱好者提供了“先试后买”的服务。不少金融机构、高科技企业、房地产公司、文化中心、酒店公寓等在环境布置上对艺术和设计的需求凸显,通过艺术品租赁当代艺术和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不仅正好契合了这些企业的消费痛点,而且也满足了他们定期更新的需求。
每个人内心里都住着浪漫和美好,这与性别和年龄无关,而艺术和设计往往是触动这种情感的媒介。根据不同的建筑空间和周边环境特征,创造不同的艺术形态和场景语汇。艺术和设计的融入提升商业机构的独特定位和文化品质,拥有了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和细分市场的竞争优势,从而创造了附加价值,同时也成为当地亮丽的文化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