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竞技IP已逐渐形成消费数据库

2020年10月22日 08:34    来源:文汇报    尹一伊

  原标题:与网文、影视剧携手“出圈”

  电子竞技IP已逐渐形成消费数据库

  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S10)目前正在上海如火如荼地进行,电竞的魅力又一次席卷全球。事实上,随着电子游戏与电子竞技产业近十年来的飞速发展,“电竞”已经不再是专属于游戏玩家或竞技观众的亚文化狂欢领域,而是演变为在广义大众娱乐范围内逐渐“出圈”的资本新宠。在网络文学领域,电子竞技成为新晋的热门创作标签。在通常被认为是男频网文平台代表的网络文学网站“起点中文网”上,“电子竞技”标签下的网文作品接近五万部。而在以言情为主打类型的晋江文学城上, “电子游戏”和“电子竞技”相关的网文作品也超过两万部。近年来,以电竞为题材的各类型电视剧、网络剧也纷纷上线,其中不乏 《全职高手》《亲爱的,热爱的》 《穿越火线》等 “爆款”产品。

  可以说,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中,当下电子竞技产业的重心已不再局限在竞技项目的经营和运作,更在于围绕电子竞技IP的跨媒介、跨文本开发。资本布局中,网络文学、影视剧和体育竞技各领域的文化和实践话语被互相借鉴、挪用,游戏的“酷”、竞技的“燃”、言情文学的 “情”等多样元素,形成了以电竞IP为中心的青年文化“消费数据库”。

  电竞IP的形成与转型:从《全职高手》说起

  在中国大陆,最早“广泛出圈”的电竞题材网络文学恐怕是由作者蝴蝶蓝创作的长篇小说《全职高手》。《全职高手》从2011年开始在“起点中文网”上连载,2014年正式完结,完结后陆续推出了小说番外、广播剧、动画番剧、大电影、影视剧等衍生或改编作品,至今仍受到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喜爱。作者蝴蝶蓝在《全职高手》之前的上一部长篇小说《近战法师》同样取材自网络游戏,与《全职高手》一样以DNF(《地下城与勇士》)为原型游戏。然而,《全职高手》在角色和情节设置上跳出了网游的范畴,涉及了职业竞技、俱乐部运营等话题,因此被认为是许多青少年的“电竞IP启蒙作”。

  《全职高手》在2013年前后走红,而现实中的“电子竞技”在当时正处于刚刚萌发、即将面临产业转型的时期。2012年,WE战队在IPL5为中国战队赢得了英雄联盟项目的第一个世界冠军,而中国大陆英雄联盟职业联赛(LPL)则在2013年第一次正式举办。尽管从未得到作者证实,但“《全职高手》的主角叶修以WE战队的sky李晓峰选手为原型”的江湖传闻在当时的读者群中得到广泛流传,甚至因此为LPL输送了第一批“圈外”观众。当时IG战队的著名职业选手“笑笑”,也曾是一位出色的DNF职业选手。甚至连小说中“预言”的全息化、景观化的电子竞技现场,也在2015年前后第一次在专业体育场馆中实现,在2017年的全息“飞龙”赛场景观中达到巅峰。对于《全职高手》的读者而言,小说为他们建构了一个燃、酷,又充满友谊温情的电子竞技行业,而现实中的电子竞技恰恰在自身高速的发展中,与小说世界发生了化学反应。可以说,网络文学《全职高手》与电子竞技产业在当时就有着相当程度的相互渗透,而实际竞技中的种种“情感”元素对于游戏玩家之外的观众具有天然的吸引力。

  受众对电竞网文与电子竞技的消费模式也在这一时期产生了相似的发展和变化,主要体现在“非玩家”受众的增加、跨媒介产消的结合和积极文化消费的强化。例如,《全职高手》虽然起初在以“男频文”为主的“起点中文网”开始连载,却经历了一个相当明确的从“男性向”向“女性向”的转变过程,其人物关系的设计本应延续《近战法师》,着重描写男主角因游戏内外的出众表现而吸引身边多个女性角色,但在中后期却明显转而描写男主角与队友、对手之间的感情羁绊,恋爱关系变得不再重要甚至消失,其主要读者也明显由男性向女性观众倾斜。几乎同步,电子竞技在2015年左右迎来了产业转型,通过竞技神话叙事、明星选手的形象打造、“队伍情怀”等策略吸引了一大批“非玩家粉丝”。尽管遭到诟病,但包括“选手颜粉”“冠军粉”在内的粉丝群体,不可避免地指向了电竞观众的多元化和娱乐化。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对于网文还是电竞产业本身,二者的转变过程都极其依赖这些非玩家粉丝的消费能力和二次创作。最终让电竞“出圈”的种种元素,正是通过这些“产消合一”式的文化创作不断提炼、不断融合,最终形成令大众乐于消费的“电竞IP数据库”。

  电竞IP数据库为创作提供灵感也促进了文化消费

  日本学者东浩纪曾针对日本二次元文化消费的现状提出“数据库消费”的概念,意指后现代日本社会中,个体通过对数据库元素的提取与消费,完成对宏大叙事的离心式再现。在媒介融合和数字媒体时代,“数据库”又成为了字面意义上由数据的搜集和迭代而推动发展的元素仓库。国内的文化研究学者林品指出,网生代消费者往往通过文化消费和二次创作,自行扩充亚文化数据库并对其进行消费。从产业层面上说,“数据库”不仅为青少年的日常文化消费提供“萌元素”和素材,同时也为创作和生产方提供创作了线索和提示。作为一种非物质劳动,粉丝长期的消费习惯和创作主题在媒介的记录下成为数据,提炼出供给市场参考的创作要素,成为媒介文本创作的“命门”。在电子竞技相关的网络文学和影视剧中,不仅出现了从电竞赛场演化出的 “燃”“酷”元素,也综合了传统言情“霸总”“甜宠”元素。很多时候,这些话语元素在现实的电竞领域或言情创作领域内相互冲突、并不相容,却能够在电竞IP作品中得到充分融合。

  正在举行的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S10)上,每场赛前宣传片的开头总是一句极具诱惑力的宣言:“你永远不知道世界赛上会发生什么”(You never know what would happen at Worlds)。这句宣传词准确地概括了电子竞技的魅力,即赛场上“一切皆有可能”的不确定性。

  在电竞赛场上,不确定性为观众带来感官与心理上的刺激,而在电竞IP改编的作品中,“不确定性”却成为了确定的“创作公式”。从最早的《全职高手》到2020年的《穿越火线》,主人公或是重返巅峰,或是低谷逆袭,几乎走完了从不被看好到爆冷夺冠的规定流程。赛场爆冷的小概率事件,成为了电竞题材网文和影视剧的助“燃”剂。与此同时,对手间的惺惺相惜、队友间的相互磨合与破镜重圆,也成为电竞网文和网络剧的标配。尽管以sky李晓峰为代表的电竞“孤胆英雄”才是中国电子竞技时代真正的开端,但是单人竞技项目几乎从未出现在电竞相关的网络文学或影视剧中。在电竞IP作品中,似乎只有团队竞技才符合竞技题材对热血、友谊的要求。这一现象似乎暗示着,文学和影视作品表达竞技的途径往往并非通过对游戏操作或个人技巧比拼的深入描述,而是通过更情感化的叙事途径。这与电竞产业的现状也奇妙地吻合了:越来越多的观众不需要精通游戏也能成为电竞选手粉丝和电竞比赛观众,竞技之外的情感叙事变得越发重要。

  在有关电竞的情感叙事中,爱情是相对复杂的一个“例外”。一方面,不苟言笑的电竞大神往往是“霸总”“甜宠”的最佳素材。电竞网文《蜜汁炖鱿鱼》及由其改编的电视剧作品《亲爱的,热爱的》也因此受到关注。小说《你微笑时很美》也因塑造了帅气冷酷的男选手与古灵精怪的女选手之间的爱情而斩获粉丝,并即将拍摄为影视剧。《陪你到世界之巅》等作品中也不乏电竞选手与电竞解说之间的感情故事。在这些作品中,游戏技能和竞技成绩被建构为一种社会资本,成为角色“霸道”“炫酷”的底气,从而形成了电竞题材与“甜宠”等言情类型相融合的基础。但在另一方面,选手的“爱情”在现实中的电子竞技产业中依然相当敏感。尤其对于成绩不佳的选手而言,恋爱几乎是粉丝口中的“原罪”。爱情对竞技实力与状态的实际影响,在网文和影视剧中隐形了,却在现实电竞环境中被贬义地称为“风花雪月”。与之类似,电子竞技选手现实面对的残酷竞争、伤病、过载且不合理的训练时间、以及俱乐部内部的权力结构,几乎也在网络文学与影视剧中被忽略或浪漫化。

  “电子竞技IP数据库”的逐步形成,一方面丰富了电子竞技文化元素与消费元素,使其面对的受众、对话的文化都更加多元,也为网络文学与影视剧创作提供了新鲜的题材和创作灵感;另一方面,情感消费倾向也掩盖了电子竞技产业面对的部分现实问题,为观众建构了过于浪漫的电子竞技图景,也变向加速了电竞选手的明星化与电子竞技娱乐化的进程,其中不乏隐患。在欢呼电子竞技“出圈”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真审视这条“出圈之路”上隐含的假象与危险。

  (作者为传播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青年教师)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