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扎尕那:守护好风景 吃上“旅游饭”

2020年09月28日 08:19    来源:中国青年报    马富春

  在甘肃省甘南草原深处的迭部县益哇镇,扎尕那村周边山势奇峻、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近百年前,因风景秀丽,扎尕那被奥地利探险家约瑟夫·洛克誉为人间天堂。但因交通不便,在过去的许多年里,迭部农牧民虽坐拥好风景,却一直过着苦日子。

  桑闹代主一家是扎尕那达日村的农户,家里有6口人,以前以在高山草场放牧为生。“放牧很辛苦,还会经常遇到病害,收入也不稳定。”全家人轮流放牧,生活一直过得紧巴巴。

  近年来,甘南州确定生态立州、旅游兴州战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产业成为全州的重点发展方向。迭部县也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依托扎尕那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带领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

  通过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和旅游基础设施,迭部县采取“旅游+扶贫+三变”模式,引导农牧民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把农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把藏家特色建筑变成旅游设施,鼓励大家办特色农家乐、藏家乐,让旅游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桑闹代主也办起了农家乐。2017年,他贷款在自家庭院里新建了家庭宾馆,设有17张床位,可以同时接待20多人就餐。在旅游旺季,农家乐几乎天天爆满。桑闹代主家成了村里脱贫致富发展农家乐的典型,真正吃上了生态“旅游饭”。

  “现在来扎尕那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我的农家乐开张第一年营业额有8万多元,去年纯利润达到9万多元,随着扎尕那旅游的兴起,相信生意会越来越好的。”桑闹代主说。

  扎尕那东哇村的班玛九一家有10口人,起初也是以放牧为生,家里有90多头牦牛,由于牧场离村子较远,全家人都被拴在了放牧上,特别辛苦,一年收入只有6万元左右。随着扎尕那知名度的提升,游客逐年增加,班玛九和村里几户人家最早带头开起了农家乐。2017年,班玛九卖掉了所有的牛,将家里的小木屋全部改建成小型民宿,经营1年下来,纯利润达20多万元,家人的生活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近年来,扎尕那达日村成立了游客接待专业合作社,集资建成生态旅游民宿酒店,以家庭入股的方式,将村里的建档立卡困难群众吸纳到集体产业中,让他们就近在村集体经济中打工挣钱。到了年底,村民还有分红,很多人不用外出打工就有一笔可观的收入。

  2013年,扎尕那成立了村集体合作社,当年就筹建了民宿酒店,到2018年,所有配套建设完成,正式对外营业。“村里将酒店承包给其他公司经营,每年能拿到50万元的承包租金,村里拿出租金的70%给村民平均分红,30%留作合作社的流动资金。同时,招聘酒店工作人员时优先考虑本村未就业青年和家庭比较困难的群众。”迭部县格宗游客接待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阿桑介绍。

  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为扎尕那的农牧民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今在扎尕那村,各具特色的农家乐、藏家乐随处可见,大山里的农牧民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转变为“守护绿水青山吃生态饭”,增收渠道不断拓宽,旅游产业的规模和效益均得到大幅提升。

  “近年来,我们因地制宜谋划发展,把乡村旅游作为主要产业来抓,形成了镇党委统领、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益哇镇通过发展旅游,群众家庭收入越来越高,生活质量越来越好。”迭部县益哇镇党委副书记刘继宏说。

  截至目前,扎尕那村群众自主经营主体已从2013年的10户发展到现在的146户,日接客量达3000人以上,农牧村群众年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5100元增长到2019年的1.1万元。2019年,扎尕那接待游客138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55亿元。如今,文旅业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也是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