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市场的天花板有多高?

2025-04-21 11:2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1日讯(记者 成琪、李冬阳)今年春节,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创造了中国电影的票房记录,截至到4月20日,《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含预售及海外)已破156亿,暂列全球影史票房榜前5。猫眼数据显示,截至到4月12日,中国2025年度票房(含预售实时)破250亿!这一系列骄人数字让中国电影人再次充满信心和力量,中国电影也迎来了里程碑时刻。

  4月19日,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和中国电影博物馆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产业论坛在郎园 Station·准点剧场举办。与会嘉宾就中国电影产业当前的发展进行了交流碰撞。

中国经济网成琪/摄

  “走出去”是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通道”

  对于今年春节档华语电影的成功,华人文化集团公司副总裁、华人影业总裁、东方梦工厂总裁应旭珺表示,她非常高兴能够看到有这样的一部电影在中外两个市场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它能够把全世界的观众联系到一起,带到电影院,让大家再次看到了中国电影的魅力、电影院的魅力。”她说道,“中国电影人经过了几十年沉淀探索之后,有自信的同时也更加有能力了。未来世界电影舞台上,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人是非常有机会的。”

  国家电影局发布的《“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中提出,“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拓展国际发行网络,支持中国电影走出去”,“走出去”是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通道”。

  根据相关数据平台统计,华语影史国产片票房TOP20中有19部都进行了海外发行的动作。尤其是2025年春节档,无论是票房规模还是上映规模都成为了华语电影海外发行的一个里程碑。

  今年春节档6部影片有4部有海外发行计划,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在18个国家和地区上映,北美票房破2000万,海外票房总计超6100万美元,取得了近20年华语电影海外发行的最好成绩。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主席杨燕子讲述了她在任职奥斯卡主办方主席的3年里与华语电影的缘分,对于今年华语电影的里程碑式的成功,她认为,这是通过提高文化代表性与内容真实性,与全球观众产生更深层次的共鸣。“对于中国电影人来说,这是一个走向全球的机会——进行国际合作,特别是与我们的侨民合作,讲述细致入微的故事,提升中国的代表性并加深全球影响力。”

  技术是推动观众回到影院的动因

  今年春节档虽然再次以创纪录的方式为内地电影市场开了一个好头,但市场的起伏依然是所有从业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尤其是优质的剧集、综艺节目、短视频、AI、游戏,不同的媒介也在稀释着电影观众的注意力。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春节档特效厅票房占比比去年大幅增长成为电影市场的一大亮点。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傅若清认为,如今观众看电影追求的是观影体验,体验感差异是主导观众在多种媒介间作出选择的核心动因。在“宅文化”盛行的当下,观众愿意主动走出家门,把宝贵的时间投资给银幕,电影更要充分证明自己值得托付,而电影科技则是当之无愧的主力担当。

  英国CineAsia Trinity公司联合创始人塞德里克·贝雷尔提出,“提升观影体验和降低票价,这两者的结合,是吸引观众重返影院的关键。目前欧洲各地的影院正在不断升级改造,不只是换上更大的银幕,更多的是通过优化餐饮服务和整体体验,带来一种‘轻奢感’。这样的做法已经被证明能有效吸引观众回流。”

  除了终端技术不断升级,给观众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在上游同样通过技术驱动产业升级。著名导演、编剧、监制,北京电影家协会主席,厦门大学电影学院院长黄建新表示,去年在他监制的一部科幻片中,AI在后期已经被大量使用,“未来AI在降低电影制作成本方面可能对产业有更大的帮助。”

  中国电影市场的天花板有多高

  今年是中国电影120周年,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提升,电影想要和观众保持亲近感,需要高质量的电影也需要高质量的电影院,让一代又一代观众养成观影习惯。

  IMAXChina首席执行官孟丹青认为,前几年电影行业非常急躁,现在感觉到电影行业慢下来了。他说道:“对于电影产业来说故事是核心,营销和银幕再好也掩盖不了一个糟糕的故事。之前太多导演、编剧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发一个好的故事,最近感受到行业开始有一些变化了。而且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这样的爆款,会让从业者意识到故事好,回报就好。”

  有能力、有技术,中国电影市场的天花板在哪里?黄建新认为,电影票房“天花板”不能替代“总量”的概念,所以即使其他单片票房暂未再次触及所谓“天花板”的数字,电影人也不要气馁,中国电影票房总量还是有的,中国电影人应该有概念、有信心。

  中国电影市场天花板有多高,这个答案可能没有人知道。也许“中国电影人的创作和创新能力有多强,中国电影市场的天花板就有多高。”也许“中国电影观众对电影的热忱有多高,中国电影市场的天花板就有多高。”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李冬阳)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产业 > 文化大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国电影市场的天花板有多高?

2025年04月21日 11:2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1日讯(记者 成琪、李冬阳)今年春节,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创造了中国电影的票房记录,截至到4月20日,《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含预售及海外)已破156亿,暂列全球影史票房榜前5。猫眼数据显示,截至到4月12日,中国2025年度票房(含预售实时)破250亿!这一系列骄人数字让中国电影人再次充满信心和力量,中国电影也迎来了里程碑时刻。

  4月19日,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和中国电影博物馆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产业论坛在郎园 Station·准点剧场举办。与会嘉宾就中国电影产业当前的发展进行了交流碰撞。

中国经济网成琪/摄

  “走出去”是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通道”

  对于今年春节档华语电影的成功,华人文化集团公司副总裁、华人影业总裁、东方梦工厂总裁应旭珺表示,她非常高兴能够看到有这样的一部电影在中外两个市场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它能够把全世界的观众联系到一起,带到电影院,让大家再次看到了中国电影的魅力、电影院的魅力。”她说道,“中国电影人经过了几十年沉淀探索之后,有自信的同时也更加有能力了。未来世界电影舞台上,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人是非常有机会的。”

  国家电影局发布的《“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中提出,“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拓展国际发行网络,支持中国电影走出去”,“走出去”是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通道”。

  根据相关数据平台统计,华语影史国产片票房TOP20中有19部都进行了海外发行的动作。尤其是2025年春节档,无论是票房规模还是上映规模都成为了华语电影海外发行的一个里程碑。

  今年春节档6部影片有4部有海外发行计划,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在18个国家和地区上映,北美票房破2000万,海外票房总计超6100万美元,取得了近20年华语电影海外发行的最好成绩。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主席杨燕子讲述了她在任职奥斯卡主办方主席的3年里与华语电影的缘分,对于今年华语电影的里程碑式的成功,她认为,这是通过提高文化代表性与内容真实性,与全球观众产生更深层次的共鸣。“对于中国电影人来说,这是一个走向全球的机会——进行国际合作,特别是与我们的侨民合作,讲述细致入微的故事,提升中国的代表性并加深全球影响力。”

  技术是推动观众回到影院的动因

  今年春节档虽然再次以创纪录的方式为内地电影市场开了一个好头,但市场的起伏依然是所有从业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尤其是优质的剧集、综艺节目、短视频、AI、游戏,不同的媒介也在稀释着电影观众的注意力。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春节档特效厅票房占比比去年大幅增长成为电影市场的一大亮点。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傅若清认为,如今观众看电影追求的是观影体验,体验感差异是主导观众在多种媒介间作出选择的核心动因。在“宅文化”盛行的当下,观众愿意主动走出家门,把宝贵的时间投资给银幕,电影更要充分证明自己值得托付,而电影科技则是当之无愧的主力担当。

  英国CineAsia Trinity公司联合创始人塞德里克·贝雷尔提出,“提升观影体验和降低票价,这两者的结合,是吸引观众重返影院的关键。目前欧洲各地的影院正在不断升级改造,不只是换上更大的银幕,更多的是通过优化餐饮服务和整体体验,带来一种‘轻奢感’。这样的做法已经被证明能有效吸引观众回流。”

  除了终端技术不断升级,给观众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在上游同样通过技术驱动产业升级。著名导演、编剧、监制,北京电影家协会主席,厦门大学电影学院院长黄建新表示,去年在他监制的一部科幻片中,AI在后期已经被大量使用,“未来AI在降低电影制作成本方面可能对产业有更大的帮助。”

  中国电影市场的天花板有多高

  今年是中国电影120周年,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提升,电影想要和观众保持亲近感,需要高质量的电影也需要高质量的电影院,让一代又一代观众养成观影习惯。

  IMAXChina首席执行官孟丹青认为,前几年电影行业非常急躁,现在感觉到电影行业慢下来了。他说道:“对于电影产业来说故事是核心,营销和银幕再好也掩盖不了一个糟糕的故事。之前太多导演、编剧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发一个好的故事,最近感受到行业开始有一些变化了。而且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这样的爆款,会让从业者意识到故事好,回报就好。”

  有能力、有技术,中国电影市场的天花板在哪里?黄建新认为,电影票房“天花板”不能替代“总量”的概念,所以即使其他单片票房暂未再次触及所谓“天花板”的数字,电影人也不要气馁,中国电影票房总量还是有的,中国电影人应该有概念、有信心。

  中国电影市场天花板有多高,这个答案可能没有人知道。也许“中国电影人的创作和创新能力有多强,中国电影市场的天花板就有多高。”也许“中国电影观众对电影的热忱有多高,中国电影市场的天花板就有多高。”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李冬阳)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