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木版年画被誉为“中国年画之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色彩绚丽,寓意吉祥。2006年,杨柳青木版年画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天津杨柳青画社作为项目保护单位,在2022年正式启动了“老版复生”工程,这是让杨柳青木版年画从古版中活起来的新举措,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新亮点,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针对杨柳青木版年画这一民间艺术瑰宝的传承与发展,本报记者对天津杨柳青画社副社长杨文进行了专访。
将社藏古版规划成符合市场消费内容的研发路径
记者:请简要介绍一下杨柳青木版年画“老版复生”项目。
杨文:“老版复生”工程是将社藏古版规划成符合市场消费内容的研发路径,按照复制、创作、生产、设计不同的工作类别,分类进行艺术人才建设,逐步积累工作经验。复制工作学习借鉴古人经验,创作工作合力攻克工艺难题,生产工作建立艺术评价标准,设计工作衍生工艺故事。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馆藏画版6597块,年画线稿及彩稿28453张,是中国年画产地中最大的非遗活态保护空间。本次老版复生项目选择了最具知名度的娃娃类年画,包括《吉庆有余》《鱼龙变化》《富贵有余》《二八登科》《八百千秋》《二甲传胪》共六幅。自2022年10月份开始创作,历时七个月的时间,于2023年5月份完成。首版投入量产的是《吉庆有余》。
记者:杨柳青木版年画“老版复生”项目,对非遗传承和文化市场具有怎样的意义?
杨文:此次“老版复生”的六幅古版均只有线版,无彩稿可以依据。这是最新的一次工艺恢复过程。在工艺恢复中,长期困扰量产的点套(分布颜色)、分版套色中缺失的传统颜色等难题均得到了解决,能够保证稳定量产。仅在蓝色的调色试验中,试制色就达十余种,调色试验包括研磨精度、抗氧化性、固色性、透明度等方面。“老版复生”工程主创团队包括赋彩、勾描、刻版、套色的工艺技师,在工艺恢复中,生成了由青年传承人思考创建的“工艺思维导图”。与此同时,随着工艺研发的推进,项目积累了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基础色彩程式。
记者:除了“老版复生”,在传承保护中天津杨柳青画社是否还有其他创新举措?
杨文:除了“老版复生”,我们也在做很多能够传承和发展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事情包括:利用数字化档案的成果,分类解构社藏年画,夯实基础研究,推出基础纪念品,滋养国潮品牌;以“粉本”画稿试验符合当代审美的工艺标准,探索年画装饰形式;联合其他年画产地、设计师、时尚新民艺,运营社属销售门店和展览馆;分类当代生活产品线,深耕设计开发和品牌授权等领域,创新开发模式和合作模式。天津杨柳青画社将加大数字化保护和开发的探索力度,为动态文创和立体文创做好人才建设。
以亲近生活与时尚的态度活化传统文化
记者:目前,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人才培养、储备情况如何?
杨文:目前杨柳青画社的勾描、刻版、套印、彩绘、装裱工艺在岗专业人员25名,退休艺人40人,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人,保留了完整的核心工艺。目前彩绘第四代传承人是首批专业院校的新生代传承人,均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平均年龄40岁,他们对杨柳青木版年画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随着研究、试制和生产工作的进行,画社也在引导大家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杨柳青木版年画,更大地激发了新生代传承人对杨柳青木版年画的思考和热情。
记者:为了把杨柳青木版年画这项文化瑰宝更好地传承发扬下去,在人才培养上,杨柳青画社有什么举措?
杨文:杨柳青画社持续进行传承人的梯队建设,通过与国家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签约,以“师傅评活”“师傅带班”等形式让他们参与到实际生产中来。对于在岗艺人,画社以“项目负责人制”培养他们去专注艺术质量,用详尽的“工艺描述”约束艺术在实践转化中的质量部分,不断积累手工技艺研究资料,以期培养具备专业研究能力的艺术工人,不断提升传承人的实践能力和艺术水平。
记者:目前杨柳青木版年画在传承中是否遇到一定的困难?
杨文:由于受到工艺技术和材料的影响,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画面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社后没有持续更新,影响消费市场的普遍认知。真实的情况是,大量优秀的古版未被开发,画稿静止保护和呈现,不能满足消费升级所需。由于经年的常规生产,我们已经锻炼了一支优秀的原创队伍,却能而不知。
记者:目前杨柳青木版年画海内外市场情况如何?天津杨柳青画社的发展新目标是什么?
杨文:杨柳青木版年画以丰富的品种、精湛的技艺、美好的寓意,受到海内外朋友的喜爱,早已从天津走向了世界,并多次作为天津礼物赠送给国际友人。天津杨柳青画社作为事业单位,有能力也有责任将杨柳青木版年画介绍给更多的人。
我们将以杨柳青木版年画和木版水印画为对象,对接国内外版画艺术家,培养复合型版印艺术人才队伍,探索当代文化产业管理与发展的研究内容;解构年画艺术符号,用于对传统历法节气、服装饰品、家居饮食等的阐释,为“辅助形成新的节日习俗的宣传引导,使其有益的文化价值深度嵌入百姓生活”建立支撑;分类示范创造性转化的生活实用艺术品,发布主创IP和年度色彩,联合专业院校、协会和企业,发起融合话题,实现跨界合作的示范目标,生成可以讲好中国故事的“城市礼物”,推动经济效益逐年增长。2024年天津杨柳青画社将扩大商业合作领域,联动国货品牌;引入相关手作项目和青年艺术家,互补产品结构,丰富文化表达。以“艺术空间、雅集聚落”集结艺术团队,探索创意集市及主题景区、主题酒店等延伸形式,以亲近生活与时尚的态度活化传统文化,推广可以管理和创新的实体业态。
记者:近些年国家出台了对非遗项目的支持政策,为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传承发展带来了哪些变化?
杨文: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关于非遗项目的支持政策,杨柳青木版年画也在其中受益。仅在划归出版传媒集团后,就在政策的支持下进行了工作室的提升调整,材料和工艺研究被纳入了出版社的日常工作中,使得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生产和研究得以顺利进行。2023年,画社在财政经费支持下配套自筹资金完成的工作有“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改造提升”“传统技艺和传统材料的‘活态展示’再造”“杨柳青木版年画数字化建设”,初步形成可以利用的项目基础,为聚集资源搭建更大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