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新也爱旧 北京“长”在青年审美点上

2022年07月28日 09:10    来源:中国青年报    沈杰群

  在北京,一个年轻人有多少种打开文化资源的方式?

  沿着北京中轴线游览,你可以穿梭于老建筑群,感知千年古都的深厚底蕴;可以跟随爆款剧《觉醒年代》打卡北大红楼,体悟红色文化的传承。

  你会看到老城的“有机更新”,充满青春活力的文化空间密植于寻常生活社区;在首钢园,你能领略到工业遗存绿色蝶变,北京冬奥会在此激荡起的热情犹存心中,也将感染更多人。

  你会很容易地在北京的剧场里欣赏到一出好戏,在书店觅得好书,在博物馆里欣赏到珍贵的藏品;而这些线下的乐趣和美好,亦能通过手机屏幕得到完美呈现。古老的传统文化就活在你“身边”,也随时闪耀于你的“面前”“指间”。

  北京悠久深厚的历史,兼具人文和自然的环境,总能为文学艺术创作激发灵感。

  日前举办的首届北京文化论坛,充分展示了在这座城市里,我们究竟和“文化”的距离有多近,以及北京的文化宝藏能为一个年轻人带来多少获得感。

  你可以永远相信北京,传统文化很新潮、很浪漫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研究员王巍从事考古工作整整40年。在北京文化论坛上,他感慨,周口店遗址1929年就被发现了,但发掘工作持续进行;他40年前参与了琉璃河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而该遗址2021年的新发现,又见证了北京3000年建城史,可谓“老树开新花”。

  传统文化和历史积淀,是北京吸引年轻人的重要理由。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感,在北京得到集中体现。“喜新不厌旧”的文化氛围,让这座城市“长”在青年群体的审美点上。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闭幕式的“折柳寄情”,让全世界为东方美学惊艳。在北京文化论坛上,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说,开闭幕式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2月4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代表了对新的未来的向往,代表了生命蓬勃的开始。在疫情期间,这样一个倒计时,特别能传递我们中国人对于战胜困难、蓬勃的生命力重新焕发这样的一种美好的愿景。”

  张艺谋提到,为了在主火炬设计上体现环保、低碳的理念,他们最终大胆采用“微火”“雪花”方式来表达。网友总结“微火虽微、永恒绵长”,张艺谋认为,创新的主火炬和它的点燃方式,体现中国传统美学中“以点带面、含蓄、留白、浪漫的意境”。

  那些传统的、古老的文化宝藏,也可以很新潮,很浪漫。

  住在“文化场”里,才能拥有文化体验感、获得感

  年轻人如何在北京这样文化资源富集的城市中汲取养分?

  “文化看似无形,实则有序,它的力量就在于百姓日用而不觉,能润物却无声。所以我们要尽力让无处不在的文化更能够被感知、被人懂、被人用。”北京市东城区委书记孙新军如是说。

  文化与日常生活的联结感,能充分提升城市年轻人的幸福指数。当咖啡店、书店、剧场、博物馆等环绕在人们触手可及的生活场域中,年轻人就可以随时随地生活在美好温馨的文化氛围里。

  当下年轻人对文化空间的“复合功能”“多元功能”需求日益提升。

  今年年初,中国青年报社在前门“书香世业”街区开设了“温暖的BaoBao”青年书店,成为东城区正在打造的“十分钟文化圈”的生动实践,亦是这家媒体对打造新型文化空间的创新探索。目前,中国青年报社还在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的指导下,联合北京生态文化协会和北京世园公园等,打造集自然生态文化与传统文化、先进文化为一体的“园立方”。

  有书香,有花香的地方,就会“生长”出年轻人丰富的文化体验感、获得感。

  北京激发创作灵感,文艺精品多渠道抵达年轻观众

  北京集纳了大量优秀的文艺创作者,这片土地也激发着每一个人的创作灵感,打造了众多触动青年观众的佳作。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孙郁表示,北京城市高度发展的过程中,青年作家不再仅仅满足于自己单一的趣味。“他们融入时代的风潮,沉浸在古老的文脉里面,激活那些已沉淀的辞章,运用到当下的审美表达里面”。

  《觉醒年代》《长津湖》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圈粉无数年轻人,也入选“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1年度十件大事”。因为《觉醒年代》的火爆,北大红楼如今成为很多“剧粉”来北京的必去之处。

  在北京文化论坛上,《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说:“我们看到平台的数据,《觉醒年代》这个剧最大的粉丝群是00后、90后的年轻朋友,占比约在67%以上。拿到这组数据的时候,我心里特别激动。”

  党史题材作品,能够得到年轻观众喜爱,这让所有主创人员非常感动。“演员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在剧中饰演陈独秀的演员于和伟说,当初在参与创作这部剧时就有一分心思,希望让孩子们也能看懂,也能共情,内心的情感被激发。

  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说,我们的精神生活一定要阅读,一定要看戏,一定要看电影,一定要看美术馆。“艺术让城市改变性格”。

  《茶馆》是北京人艺在院庆时的传统剧目。今年是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人艺首次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高清实时直播的方式,向全网观众完整呈现《茶馆》现场演出。还特别设置了“后台探班环节”,带观众沉浸式“潜入后台”,看看工作人员和演员如何细致地开展准备工作。在看直播过程中,观众可以通过弹幕实时表达心情,真正领略一出好戏“台前幕后”的全过程。

  网络平台已成为年轻人与优秀文化艺术之间的桥梁。据抖音集团首席执行官张楠介绍,目前“大戏看北京”项目已联合12个院团和文艺机构、79个项目共81场演出在抖音平台展开宣传。同时,互联网平台也给非遗等带来了“活下去、活得更好”的新机遇。

  从线下火到线上,再让线上“反哺”线下。在北京,年轻人和文化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共建健康积极、长远发展的文化生态空间。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喜新也爱旧 北京“长”在青年审美点上

2022-07-28 09:10 来源:中国青年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