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寻根追味”小吃街品尝最正宗的沙县小吃,在“遇见俞邦”茶社里静静地品茗阅读,在“俞生有梦”民宿里感受乡村星空……时下,走进“沙县小吃第一村”——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夏茂镇俞邦村,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随处可见日新月异的变化。
2021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俞邦村,在小吃摊边、特产店里、村民家门前同乡亲们亲切交谈,关心村民吃住行,牵挂大家的冷暖安危。在特色小吃民俗文化馆前,总书记再次对沙县小吃寄予厚望:“乡村振兴和城镇化为你们提供了机遇,你们也为乡村振兴和城镇化作出了贡献。可谓是应运而生、相向而行,希望在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领风骚。”
时任夏茂镇镇长、现任夏茂镇党委书记的张卫华当时沿着村道一路向总书记汇报。“总书记调研时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亲切的嘱托,我们牢记在心。”张卫华说,“一年多来,我们牢记新嘱托、争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俞邦村迎来了全新的发展。”
擦亮“沙县小吃第一村”金字招牌
青山环抱,绿水流翠。在俞邦村村口的一块石头上,“沙县小吃第一村”七个红色大字格外耀眼。“全村1100多人,有60%的村民在全国30多个城市经营沙县小吃。”谈起村里的发展,俞邦村党支部书记张昌松信心满满,“小吃产业富民兴村,我们是实践者,也是受益者。现在,我们又有了新的起点。”
“以前要外出做小吃,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做得一手好春卷的俞金珠,早年在外地做小吃,后来选择返乡,在村里“寻根追味”小吃街经营一家小吃店,成为街上20多名店主中的一员。
“总书记很和蔼,非常平易近人。”总书记到俞邦村考察时,在俞金珠的摊位前停留,亲切地和她交谈,询问春卷传统技艺。带着总书记的嘱托,俞金珠和乡亲们不断丰富小吃品种、创新制作工艺、提高小吃品质。去年她的小吃店营业额达5万元,家庭总收入超过20万元。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希望在现有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还要探索,还要完善,还要使它办得更好。”一年间,俞邦村不断提升“沙县小吃第一村”核心竞争力,引进制作技艺高、产品质量好的沙县小吃业主入驻俞邦村,小吃品类增至50多种。完成小吃团餐馆建设及俞邦村客厅亮化工程,统一租赁给区文旅集团经营管理,实现村民村财“双增收”。
小吃产业还带动了特色农业生产,俞邦及各联建村“按需选认”一名科技特派员,双方结成“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建设俞邦村科技特派员试验基地。由联村公司流转土地800亩,邀请县农业农村局、农科院等单位帮助谋划,引导村民发展红芽芋、辣椒、黄精、铁皮石斛等特色种植,签订回购协议,着力打造沙县小吃原材料生产基地,培育特色种植示范园。
三大党建品牌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打好‘跨村联建、人才回引、居民夜谈会’三大党建品牌,大家心更齐了,发展的劲头更足了。”张昌松说,“2021年村财收入突破3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28320元。”
以俞邦为联建主村,联合周边长阜、松林、儒元、东街、西街等5个村党支部,成立俞邦片区党委,由镇党委书记兼任片区党委书记,各村书记兼任党委委员,统筹推进联建工作。同时,邀请退休乡贤返乡担任片区乡村振兴指导员,建强片区党委领导班子,充分发挥片区党委核心引领作用,“一盘棋”推进区域协同发展。
虎年新春伊始,张昌松又多了一个新身份——夏茂俞邦片区农贸发展公司董事长。为实现抱团发展,共同致富,俞邦片区农贸公司俞邦村占股20%,其余5个村各占股16%,注册“俞邦村”“寻味俞邦”“印象俞邦”等商标,开发红边茶、酒水饮料、面干、酱料等系列产品,探索实施订单式、托管式、普惠式、股份式、联营式“五项共富机制”。
推行片区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党委会议提议、各村‘两委’讨论、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同意、党委组织实施”五步工作法,共同研究议定片区内重大事项;建立片区党委委员“月例会、季述职、年考评”、发展贡献积分等机制,定量考核评价片区各党支部工作实绩,根据各村年终积分发放村“两委”绩效补贴,调动片区各村的工作积极性。
农历正月十四,一场村民夜谈会在古樟树下进行,“小吃二代”俞中骏谈自己的返乡想法:“今年想尝试用直播平台推进村里的美景和特产,如果条件成熟,将在村里打造电商直播基地。”类似的“夜谈会”,一年来俞邦村召开了33场,在一次次的交心夜谈中,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为实现人才回引,俞邦片区联建村不断完善在外优秀人才库,结合村级组织换届,回引优秀在外人才回村任职;设立返乡创业工作站,对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在土地流转、融资担保、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支持;成立“返乡大学生党支部”和“大学生创业联盟”,给返乡大学生以就业奖励、创业补贴、购买服务等一系列支持。
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游客来了一拨又一拨,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旅游大巴就有十几辆。”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喜不自胜。
俞邦村成为网红打卡地,一方面是因为她独特的小吃文化,另一方面是基于她亮丽的绿色底色。“建美青山绿水,作出山水价值”,长期以来俞邦村通过制定“禁伐公园”,聘请“专职人员”巡山等办法,让保护林木意识深入人心,全村森林覆盖率高达74.52%。
俞邦村口旁的休闲森林公园,占地2000多平方米,百年樟树群郁郁葱葱,吸引着喜欢健身的游客。沿着登山步道盘旋而上,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张昌松说:“没有这一方山水,哪能做得起旅游,青山绿水就是无价之宝。”
让旅客进得来留得住,在保证正常旅游秩序的同时,俞邦村坚持“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建成茶社、精品民宿、小吃研究院、研学馆、小吃街、特产街等一批文旅项目,推出集小吃体验、红色研学、民俗展示、生态康养、茶艺互动于一体的多元化旅游线路,推动乡村旅游全面升级。
作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一年来,俞邦村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张昌松介绍,随着“小吃源乡,寻根追味”“第一抹红,初心闪耀”“自然生态,乡愁记忆”等系列文创产品不断推出以及“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消费节点的不断延伸,文旅产业将成为俞邦村又一个新兴的富民产业。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