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之痛”凸显创意保护的短板

2021年04月01日 10:27    来源:安徽日报    胡旭

  眼下正值樱花季,很多地方不约而同推出以“着汉服,赏樱花”为主题的文创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参与。近些年,汉服作为一种时尚潮流快速兴起,成为所谓“国潮”的代表性品类。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有人大代表提出设立“中国汉服日”。根据各大电商平台发布的数据,汉服是销量增长最快的服饰品类之一,甚至有数据显示汉服销售前后一年就猛增30倍,并且以年轻消费者为购买主体。

  汉服兴起既促进了文化传承,也是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服饰产业原创设计、加快产业升级的新探索,表明了传统文化元素与潮流风尚趋势嫁接融合能够打动年轻一代,造就体现中国风格的流行文化基因。但即便是这样一个“三观”很正且前景广阔的行业,起步就遭遇侵权困扰,让很多原创者逐步失去立足根基、丧失创新活力。据披露,汉服原创设计正在遭遇侵权“寒流”,最常见的是对原创设计进行所谓的“改编”,而直接挪用原创设计的“山寨”行为也很普遍,更有甚者,公然直接抢注别人商标和店铺名称。

  汉服作为“国潮网红”,遭遇的这种“越红越痛”的困局,再次凸显当前知识产权保护的短板。一些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在很多从业者眼中只是缺乏刚性的“道义高线”,而不是必须坚守的“法律底线”。部分行业坚持原创未必拼得过山寨玩家的现状仍然存在,这种扭曲状况就纵容了一些从业者惯于坐等别人创意,只靠所谓山寨、“高仿”甚至恶意窃取别人设计、商标等成果来“渔利”。究其根源,就在于有的坚持原创的企业尽管申请了专利,但并未得到及时和有力的保护。

  也要看到,知识产权保护在现实中还存在程度不等的重技术、轻创意的问题。文化创意因为无形、随机且难以记录的特点,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取证难”等操作层面难题。这就要求在司法实践特别是行政执法中破除“技术创新才是干货”的偏见,让文化创意产业得到更加有力的保护。

  知识产权诉讼专业性强。像汉服设计销售多是中小微企业和经营者,缺乏发起知识产权诉讼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由于很多企业和个人即便被侵权也不愿进入司法诉讼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山寨之风。去年底,中央政治局曾就加强知识产权举行集体学习并明确强调,强化民事司法保护,研究制定符合知识产权案件规律的诉讼规范。贯彻落实这一要求,需要探索建立简易快速的司法诉讼程序,让保护原创的法律武器易用、好用,真正做到为崇尚原创者撑腰、为创新创意护航。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江涛 )

“国潮之痛”凸显创意保护的短板

2021-04-01 10:27 来源:安徽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