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质量知识产权人才

2020年12月18日 07:1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陈永强

  知识产权是国际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申请和注册数量快速增长,尤其是专利的申请量。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2019年专利数据显示,中国通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途径提交的专利申请为5.899万件,超过美国的5.784万件,成为全球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庞大的知识产权申请数量需要高质量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来支撑,如何培养高质量的知识产权人才是当前一个重大课题,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以知识产权人才为关键支撑,必须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我国现有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以本科知识产权专业为基础、大专和知识产权学科方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为补充。从全国知识产权人才市场需求的学历层次来看,社会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集中在大专和本科,共占85%,本科学历层次占比超过50%,硕士和博士的需求占比仅5%。总体上,知识产权人才需求的学历层次还有待提升。经过十多年的培养实践,传统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与创新、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与保护提供了大量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撑,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也都有了很大提升。随着新兴科技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化等新兴技术革新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质量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亟待进行新的定位与转型。

  一是法治化维度,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要立足法治化。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是保护知识产权的最佳方式,保护知识产权需要依靠法律、依据法律。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法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知识产权专业(030102T)共有14门法学核心课程,其中7门为法学基础课程,7门为知识产权专业课。因此,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主要以法学教育为中心,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要立足法治化,要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法律的研究和学习,以提升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能力和水平。在国际贸易领域,国际法是各国处理贸易纠纷的基本依据。必须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发展和涉外法治建设,加强国际法运用和国际法治合作。在贸易全球化的今天,涉外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的培养是当务之急。要与海外高校建立知识产权人才交流互访机制,学习和研究知识产权的国际知识和国际规则。要建立知识产权人才从事国际知识产权事务的渠道和机制,推进知识产权人才走出去,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依据国际知识产权法律规则来应对跨国贸易的知识产权问题,防范法律风险,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企业自身利益。

  二是国际化维度,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要突出国际化。首先要强化知识产权国际课程体系的构建。1980年我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以来,相继加入《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专利合作条约》等10多个国际公约、条约、协定或议定书,大大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合作。但在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中,国际化视角、国际化水平仍存在不足。知识产权专业教学体系中,大多数高校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产权国际课程体系,应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国际课程体系设置为一个必选的课程模块,针对国际公约或国际协议设置更为精细的课程体系。其次要建立一支国际化的一流知识产权师资队伍。外语加国际知识产权是国际知识产权师资的基本能力要求,要积极探索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机制和激励机制,畅通与海外知名高校的知识产权人才流入通道。实施更加有效的知识产权人才政策,建立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制度体系。

  三是新科技维度,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要强调科技化。扎实的科技知识是高质量知识产权人才应具有的最基础的技术能力。不懂得科技,即便是顶尖的科技发明也难以及时转化为有效的知识产权,不转化为有效的知识产权更难以建立科技的世界标准以引领世界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尚缺乏与最新科技相融合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在量子技术、信息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不断更新迭代的时代背景下,新兴科技正取代传统生产要素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对知识产权人才的交叉学科知识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围绕这些新兴技术开展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就要坚持产教融合的知识产权人才模式,科技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必须以现代科技产业为支撑基础。要建立与现代科技企业联合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联动机制,与前沿科技领域的研发深入结合。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实务专家库制度,大量吸收各科技领域的知识产权实务专家,他们既精通前沿科技知识,又具备丰富的知识产权实务经验,是确保产教融合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富有成效的关键。要广泛建立科技前沿领域的知识产权实务专家授课制度,邀请实务专家进高校担任课程导师和培养导师,由实务专家来设立相关科技领域的知识产权课程,如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专题等实践课程,着重培养知识产权技能人才。

  高质量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还需秉持高度开放的办学理念和保持高度开放的办学结构,要在科技企业、产业联盟等市场主体和市场组织中建立知识产权实训基地,将人才培养放在实务部门中、放在产业联盟中训练知识产权技能,从具体知识产权的申请案例、运营案例和管理案例中感知、掌握知识产权实务技能,提升知识产权人才的实务能力和技能水平。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培养高质量知识产权人才

2020-12-18 07:1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