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日益增长的老龄人口,一边是数字化发展的日新月异,面对移动支付、线上挂号、网络约车等“数字化生活”洪流,不少老年人感到茫然。“手机扫码”时代,数字化带来的便利正在成为一些老年人的“障碍”,老年人与数字化社会的龃龉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
那么,目前辽宁老年人数字化生活的状况如何?又遭遇了哪些困境?连日来,本报记者通过调查问卷以及电话、邮件、微信随访方式,调查了解辽宁老年人“数字化生活”现状。
从调查结果来看,我省87.5%的老年人会使用手机上网,每天上网时长多于5小时的占15.62%,上网用途主要是阅读新闻资讯、看电视剧或短视频等。由此可见,我省大多数老年人在努力适应“数字化生活”。
虽然有很多老年人在积极地适应“数字化生活”,但仍有12.25%的老年人从未用手机上过网。相对于老年人用手机上网主要是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打发空闲时间等,不用手机上网的原因则不一而同。对于65岁的张桂枝老人来说,用手机上网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张桂枝现在每天都围着自己两岁的小孙子转。谈及不用手机上网的原因,老人直言“很复杂”,归结起来,无外乎几点:自己眼睛花了,看屏幕会累;每天都在带孙子,没时间上网;不愿意让小孩过早接触电子产品;网上骗局太多,担心上当受骗……同张桂枝一样,买东西用现金、出门没有健康码只能登记身份证号是一些老年人生活的常态,对他们来说,保留传统的服务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不用手机上网的老年人希望能保留传统的服务方式,会用手机上网的老年人则在手机上网过程中遭遇各种各样的困境,令他们在“数字化生活”边缘手足无措。而在众多令老年人“寸步难行”的窘境中,手机APP下载、手机系统升级与维护、软件注册登录这些基本操作是他们遇到的最为常见的难题。
另外,会用手机看资讯、刷短视频、展示健康码、线下支付等,只能说明老年人“能”上网而非“会”上网。网络上真假信息难辨,谣言与真理共存,刚接触网络不久的老年人还很难判断信息真伪,更容易上当受骗。
与调查结果一致的是,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老年人在使用手机遇到困难时一般都会求助于儿女。深圳大学“数字代沟与数字反哺课题组”曾就此开展过专题调研,得出的结论是“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需要多方合力”,其中“家庭反哺”是最有效的方式。从调查结果来看,老年人很希望儿女能够做自己的“数字化生活”领路人,与老年人的意愿相比,儿女的积极性则略有差距。数字化时代,老年人更应该被温柔以待。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