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新创优文化产品内容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王学斌
“近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增长势头强劲,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上升,文化产业已成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王学斌这样认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数字文化产业一直是近些年文化产业中一个亮点,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王学斌认为,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关键在创新。在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延伸文化产业链的同时,要集聚大量创新人才,从而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文化产业不仅应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也应是一个巨大的创新型人才蓄水池。
2020年4月,故宫博物院在600岁的紫禁城里进行2020年的首次网上直播。此外,莫高窟推出“云旅游”,优秀的传统文化突破了地域的障碍,文物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活”了起来。
“传统的文化产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不仅可以解决我国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同时能够对大众科普起到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还可以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知识与素养。”王学斌说。
“随着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才能持续输出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也是值得全社会深入思考的问题。”王学斌强调,文化供给不能有“数量”少“质量”,更重要的是多出精品。
“文化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王学斌指出,文化产业具有意识形态和产业双重属性,要做到双重属性的统一,创造出更多优秀的文化产品,须处理好三对关系:
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文化产业具有市场属性和产业属性,但更要发挥其启迪思想、温润心灵、引领社会风尚、成风化人的作用。如果只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即使取得了一时的市场效益,但做不到可持续性发展,最终也会影响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处理好实和虚的关系。目前,不可否认文化产业存量中有一定的“泡沫”成分,扭曲了市场的供求关系,不利于文化市场的长远发展。这种现象提醒我们,要端正思路、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以一种更加务实、理智的姿态上路,这样才能让文化产业走得更快、更稳。
处理好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注重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协同一致发展,一方面可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能培育人民群众在文化消费方面的潜力,从而反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发展完善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是大势所趋。”王学斌表示,“要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同时,更好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最终以文化的繁荣兴盛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记者 李睿宸)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