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产业 > 文化大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安徽和县:打造长三角后花园

2020年11月19日 07:4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常兴胜

  地处长江之滨的和县为安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天门山、霸王祠、龙潭洞、陋室等原汁原味的景点,让人如数家珍。

  千年乌江小镇、百年历阳篾匠街,这些古民居街巷是和县历史旧影,历经千百年风雨而傲立。

  一座座白墙黛瓦、一条条青石板、一棵棵梧桐树,都在无声地向世人诉说着光阴的故事,斑驳而遥远,古老而绵长。街巷文脉清晰而悠长,潋滟有波纹。

  打造后的乌江小镇——历阳篾匠街,集霸王古迹、文化体验、湿地游览于一体,尽显文化旅游小镇与人文景观魅力。

  青山、碧水、古寺、温泉,是香泉独特的自然资源,而香泉湖景区集自然与人文资源为一体,构成一幅风光绮丽的田园山水画卷。

  据史书记载:公元521年,20岁的南梁昭明太子萧统在香泉如方山“萧家藏经寺”读书礼佛。他当时身患疥癣,久治不愈,在此温泉沐浴后,皮肤光洁白润,便将此泉命名“太子泉”,并挥毫写下“天下第一汤”。从此,香泉名扬天下。

  香泉为苍山环绕,放眼望去,满山满坡葳蕤葱郁,山岚萦绕,微风徐徐。龙脉下,白色鹭影点缀在苍山绿水间。一场新雨过后,空山秋水更显灵动、清新和旷远。山青青,水碧碧,袅袅秋风,木叶渐落。这里森林覆盖率超过80%,置身观音古寺,佛家文化芳香四溢;漫步香泉湖畔,水波不兴,掬一捧湖水,清凉在手,缕缕乡愁顿生。

  坐落于香泉湖畔的安徽省青少年赛艇训练基地,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吸引南京、上海等长三角市民前来观看皮划艇锦标赛、赛龙舟挑战赛。梨花观赏节、香泉湖诗歌节、香泉文化旅游节、温泉灯光节等主题鲜明的节庆活动,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来探幽寻胜。

  登山健身,观湖养性。“剃个头、洗把澡、羊肉面、锅贴饺”这具有民俗特色的香泉“四宝”让民众品尝特色美食小吃,体味别样民俗。

  和县毗邻长三角,为打造长三角后花园,还将在北部山区兴建现代农业生态园,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林果、花卉及初加工等产业,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实现文旅、农旅深度融合,吸引长三角地区居民体验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农村生活。与此同时,该县还打造地脉主题公园,修复矿山生态、矿坑生态,并与文化、旅游、养老等产业相融合。

  据和县县委书记陈永红介绍,和县打造滨江生态产业新城,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美丽新和州,唱响“山水和州、江北新城”新名片,为马鞍山市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作出和县贡献。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安徽和县:打造长三角后花园

2020-11-19 07:4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地处长江之滨的和县为安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天门山、霸王祠、龙潭洞、陋室等原汁原味的景点,让人如数家珍。

  千年乌江小镇、百年历阳篾匠街,这些古民居街巷是和县历史旧影,历经千百年风雨而傲立。

  一座座白墙黛瓦、一条条青石板、一棵棵梧桐树,都在无声地向世人诉说着光阴的故事,斑驳而遥远,古老而绵长。街巷文脉清晰而悠长,潋滟有波纹。

  打造后的乌江小镇——历阳篾匠街,集霸王古迹、文化体验、湿地游览于一体,尽显文化旅游小镇与人文景观魅力。

  青山、碧水、古寺、温泉,是香泉独特的自然资源,而香泉湖景区集自然与人文资源为一体,构成一幅风光绮丽的田园山水画卷。

  据史书记载:公元521年,20岁的南梁昭明太子萧统在香泉如方山“萧家藏经寺”读书礼佛。他当时身患疥癣,久治不愈,在此温泉沐浴后,皮肤光洁白润,便将此泉命名“太子泉”,并挥毫写下“天下第一汤”。从此,香泉名扬天下。

  香泉为苍山环绕,放眼望去,满山满坡葳蕤葱郁,山岚萦绕,微风徐徐。龙脉下,白色鹭影点缀在苍山绿水间。一场新雨过后,空山秋水更显灵动、清新和旷远。山青青,水碧碧,袅袅秋风,木叶渐落。这里森林覆盖率超过80%,置身观音古寺,佛家文化芳香四溢;漫步香泉湖畔,水波不兴,掬一捧湖水,清凉在手,缕缕乡愁顿生。

  坐落于香泉湖畔的安徽省青少年赛艇训练基地,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吸引南京、上海等长三角市民前来观看皮划艇锦标赛、赛龙舟挑战赛。梨花观赏节、香泉湖诗歌节、香泉文化旅游节、温泉灯光节等主题鲜明的节庆活动,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来探幽寻胜。

  登山健身,观湖养性。“剃个头、洗把澡、羊肉面、锅贴饺”这具有民俗特色的香泉“四宝”让民众品尝特色美食小吃,体味别样民俗。

  和县毗邻长三角,为打造长三角后花园,还将在北部山区兴建现代农业生态园,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林果、花卉及初加工等产业,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实现文旅、农旅深度融合,吸引长三角地区居民体验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农村生活。与此同时,该县还打造地脉主题公园,修复矿山生态、矿坑生态,并与文化、旅游、养老等产业相融合。

  据和县县委书记陈永红介绍,和县打造滨江生态产业新城,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美丽新和州,唱响“山水和州、江北新城”新名片,为马鞍山市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作出和县贡献。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