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产业 > 文化大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节后如何延续假日经济活力

2020年10月15日 07:11    来源:光明日报    李咏瑾

  【新闻随笔】

  刚刚过去的“双节”黄金周,被认为是一场因疫情而迟到了9个月的全民盛事:超6亿人次出游、国内旅游收入超过4000亿元、“国庆档”电影总票房居历史第二……这一连串数据所展现出的活力,凝结着举国上下共同抗疫、共克时艰的不懈努力,传递出14亿国人共同坚守的“中国自信”。

  与往年“十一”黄金周相比,今年的双节同庆假期呈现出更为鲜明的独特属性。本次假期经济,“补偿性”出游的消费不容忽视,而如何延续这种活力,深挖全产业链快速升级值得深思。上半年受到抑制的公众出游需求,因8天的超长假期而迎来一波井喷式爆发,这背后当然离不开交通、住宿、餐饮、影视等庞大的消费体系合力支撑,更是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优势及巨大居民需求潜力的直接体现。

  如何延续假日经济的活跃度?笔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商业模式,扩大新业态、注入新活力,以“万物可融、多方互联”的思维,促进线上线下有效结合。积极推动全产业链升级转型,多层次突破文旅体验的空间限制,吸引消费者从“一次出行”变成“长期关注”,化“激情”为“恒温”,才能持续保持居民文旅消费的活力。

  本次黄金周中,今年上半年因疫情受阻的返乡游、情怀游成为众多消费者的主要选择,其中,奔赴武汉感受“英雄城市”的魅力最具代表性。除此之外,徜徉于东北大地感受丰收喜悦,身处山清水秀的乡村感受脱贫攻坚壮举,在全国各大城市联动上演的灯光秀中,“祖国万岁”等字幕让人热泪盈眶……今天的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早已不满足于“游山玩水”,挖掘旅游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适时将其打造为富有知名度的文旅创新品牌,既是公众扩展出行选择的现实需求,也有利于加强文化传承。

  不同于往年的是,这个黄金周期间,疫情防控依然扎实推进,巨量人口的安全有序流动,凸显了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远没有结束。据专家推断,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疫情可能还会出现一波反弹,这无疑会给刚刚升温的旅游行业带来严峻挑战。对于相关职能部门来说,要继续压实卫生管理和服务保障责任,继续收紧防疫之弦;对于个人来说,在出行中仍有必要牢记并做到勤洗手、戴口罩和保持距离这三条基本要求。而若要从源头上缓解人群密集出行的问题,积极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通过错时休假、错峰出行的方式,延续假日经济的活力,不失为一个积极有效的选择。

  (作者:李咏瑾,系媒体评论员)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节后如何延续假日经济活力

2020-10-15 07:11 来源:光明日报

  【新闻随笔】

  刚刚过去的“双节”黄金周,被认为是一场因疫情而迟到了9个月的全民盛事:超6亿人次出游、国内旅游收入超过4000亿元、“国庆档”电影总票房居历史第二……这一连串数据所展现出的活力,凝结着举国上下共同抗疫、共克时艰的不懈努力,传递出14亿国人共同坚守的“中国自信”。

  与往年“十一”黄金周相比,今年的双节同庆假期呈现出更为鲜明的独特属性。本次假期经济,“补偿性”出游的消费不容忽视,而如何延续这种活力,深挖全产业链快速升级值得深思。上半年受到抑制的公众出游需求,因8天的超长假期而迎来一波井喷式爆发,这背后当然离不开交通、住宿、餐饮、影视等庞大的消费体系合力支撑,更是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优势及巨大居民需求潜力的直接体现。

  如何延续假日经济的活跃度?笔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商业模式,扩大新业态、注入新活力,以“万物可融、多方互联”的思维,促进线上线下有效结合。积极推动全产业链升级转型,多层次突破文旅体验的空间限制,吸引消费者从“一次出行”变成“长期关注”,化“激情”为“恒温”,才能持续保持居民文旅消费的活力。

  本次黄金周中,今年上半年因疫情受阻的返乡游、情怀游成为众多消费者的主要选择,其中,奔赴武汉感受“英雄城市”的魅力最具代表性。除此之外,徜徉于东北大地感受丰收喜悦,身处山清水秀的乡村感受脱贫攻坚壮举,在全国各大城市联动上演的灯光秀中,“祖国万岁”等字幕让人热泪盈眶……今天的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早已不满足于“游山玩水”,挖掘旅游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适时将其打造为富有知名度的文旅创新品牌,既是公众扩展出行选择的现实需求,也有利于加强文化传承。

  不同于往年的是,这个黄金周期间,疫情防控依然扎实推进,巨量人口的安全有序流动,凸显了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远没有结束。据专家推断,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疫情可能还会出现一波反弹,这无疑会给刚刚升温的旅游行业带来严峻挑战。对于相关职能部门来说,要继续压实卫生管理和服务保障责任,继续收紧防疫之弦;对于个人来说,在出行中仍有必要牢记并做到勤洗手、戴口罩和保持距离这三条基本要求。而若要从源头上缓解人群密集出行的问题,积极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通过错时休假、错峰出行的方式,延续假日经济的活力,不失为一个积极有效的选择。

  (作者:李咏瑾,系媒体评论员)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