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产业 > 文化大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文旅相融韵味浓 沪苏浙皖首次共同举办上海旅游节

2020年09月25日 07:06    来源:人民日报   

  1882年,上海第一盏弧光灯在南京路上亮起,皎皎如明月。

  今年9月12日晚,南京路步行街东拓路段,市民游客在温暖的灯光下,感受百余年前人们口中“奇异的自来月”。设计师将这盏路灯灯头还原成了当年弧光灯的模样。

  当晚,5位市民游客代表共同启动2020年上海旅游节。9月12日至9月27日,第三十一届上海旅游节举办,为市民游客的生活增添美好与欢乐。

  漫步街巷,感受城市味道

  夜幕低垂,沿着东拓的南京路一直走到黄浦江畔,抬头看向浦江两岸,一栋栋建筑灯火璀璨。黄浦江面,观光游轮缓缓驶过,在夜色中划出流动的光影。

  去年年底,上海启动了南京路步行街东拓工程,将步行街区域一路延伸至外滩。自本届旅游节开始,南京路与黄浦江滨江45公里岸线直接相通相连。这条500来米长的东拓路段上,矗立着和平饭店等大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漫步上海街头,一处处老建筑在岁月沉淀下越发耐人寻味。近年来,上海全力推进“建筑可阅读”,据此做好历史建筑保护活化工作。目前全市开放建筑共1039处,设置二维码共2458处。“建筑可阅读”的方式,已从最初的扫二维码呈现建筑人文历史,逐步向更多元方向发展。

  旅游节期间,市民游客最喜爱的“建筑可阅读”系列产品评选、《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有声书发布等活动陆续举办。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还发布103条各具特色的建筑微旅行线路。

  “旅游是大民生,是大产业,也是城市形象大展示。我们希望通过全域旅游,让这座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近3亿人次的城市更有温度。”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程梅红介绍。

  上海旅游节陆续推出五大主题九大活动、102项主题线路和产品,为市民和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文旅体验。惠民利民活动也不少,上海全市69家景区景点、博物馆推出门票半价优惠,吸引更多市民游客感受上海味道。

  互相呼应,长三角同享美好

  上海大厦,建成开业至今已有80多年历史。这里位置得天独厚,地处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也是黄浦江两岸45公里与苏州河两岸42公里公共空间全线贯通的交汇点。

  如今,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推出的上海旅游直播间在上海大厦18楼露台启用,成为阅读上海、推介上海、服务长三角的新窗口和新平台。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并提出一体化、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2020年8月,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指出,长三角要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

  上海旅游节迅速响应。今年旅游节首次由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共同举办,并在南通、温州、黄山设立分会场。南通推出15个景区半价、江海之声合唱艺术节、南通市全民文化节、江海美食节等活动。温州和黄山也分别推出自驾旅游节、美食推介、“非遗”夜市等活动,与上海旅游节互相呼应。

  9月12日,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下,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三省一市的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还于上海共同成立了“长三角旅游推广联盟”,鼓励市民游客“串门”。

  “希望通过联盟的带动效应,吸引更多国际游客来到黄山,让风景秀美的黄山为更多人所知。”黄山市副市长程红表示。

  跨界合作,体味诗与远方

  在上海,沿着“旅游+”融合路径,旅游业早已呈现出复合型面貌,与各行各业相融,为“人民城市”点睛。

  上海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作为2020年上海旅游节的九大活动之一,“启航之路·微听上海”红色文旅体验活动,将上海的红色记忆进行音频数据留存,打造“听得进、记得住、玩得来”的上海红色文旅产品,带大家循着“声音”记忆去探寻初心印记。

  商旅文融合也是上海旅游节的特征之一。旅游节期间,长三角20多家博物馆文创产品在上海开起了“无忧游园会”。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葫芦兄弟以及《天书奇谭》里的蛋生和狐女,化身迎宾特使与大家互动合影。

  当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举办的上海旅游节,少不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上海旅游节百余项活动均可实现“云漫游”。开幕仪式上,上海旅游节首次开设的“云旅游”平台正式上线,现场观众扫描该平台二维码,不用远行就能与“诗和远方”相遇。(记者 曹玲娟)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文旅相融韵味浓 沪苏浙皖首次共同举办上海旅游节

2020-09-25 07:06 来源:人民日报

  1882年,上海第一盏弧光灯在南京路上亮起,皎皎如明月。

  今年9月12日晚,南京路步行街东拓路段,市民游客在温暖的灯光下,感受百余年前人们口中“奇异的自来月”。设计师将这盏路灯灯头还原成了当年弧光灯的模样。

  当晚,5位市民游客代表共同启动2020年上海旅游节。9月12日至9月27日,第三十一届上海旅游节举办,为市民游客的生活增添美好与欢乐。

  漫步街巷,感受城市味道

  夜幕低垂,沿着东拓的南京路一直走到黄浦江畔,抬头看向浦江两岸,一栋栋建筑灯火璀璨。黄浦江面,观光游轮缓缓驶过,在夜色中划出流动的光影。

  去年年底,上海启动了南京路步行街东拓工程,将步行街区域一路延伸至外滩。自本届旅游节开始,南京路与黄浦江滨江45公里岸线直接相通相连。这条500来米长的东拓路段上,矗立着和平饭店等大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漫步上海街头,一处处老建筑在岁月沉淀下越发耐人寻味。近年来,上海全力推进“建筑可阅读”,据此做好历史建筑保护活化工作。目前全市开放建筑共1039处,设置二维码共2458处。“建筑可阅读”的方式,已从最初的扫二维码呈现建筑人文历史,逐步向更多元方向发展。

  旅游节期间,市民游客最喜爱的“建筑可阅读”系列产品评选、《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有声书发布等活动陆续举办。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还发布103条各具特色的建筑微旅行线路。

  “旅游是大民生,是大产业,也是城市形象大展示。我们希望通过全域旅游,让这座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近3亿人次的城市更有温度。”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程梅红介绍。

  上海旅游节陆续推出五大主题九大活动、102项主题线路和产品,为市民和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文旅体验。惠民利民活动也不少,上海全市69家景区景点、博物馆推出门票半价优惠,吸引更多市民游客感受上海味道。

  互相呼应,长三角同享美好

  上海大厦,建成开业至今已有80多年历史。这里位置得天独厚,地处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也是黄浦江两岸45公里与苏州河两岸42公里公共空间全线贯通的交汇点。

  如今,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推出的上海旅游直播间在上海大厦18楼露台启用,成为阅读上海、推介上海、服务长三角的新窗口和新平台。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并提出一体化、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2020年8月,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指出,长三角要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

  上海旅游节迅速响应。今年旅游节首次由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共同举办,并在南通、温州、黄山设立分会场。南通推出15个景区半价、江海之声合唱艺术节、南通市全民文化节、江海美食节等活动。温州和黄山也分别推出自驾旅游节、美食推介、“非遗”夜市等活动,与上海旅游节互相呼应。

  9月12日,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下,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三省一市的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还于上海共同成立了“长三角旅游推广联盟”,鼓励市民游客“串门”。

  “希望通过联盟的带动效应,吸引更多国际游客来到黄山,让风景秀美的黄山为更多人所知。”黄山市副市长程红表示。

  跨界合作,体味诗与远方

  在上海,沿着“旅游+”融合路径,旅游业早已呈现出复合型面貌,与各行各业相融,为“人民城市”点睛。

  上海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作为2020年上海旅游节的九大活动之一,“启航之路·微听上海”红色文旅体验活动,将上海的红色记忆进行音频数据留存,打造“听得进、记得住、玩得来”的上海红色文旅产品,带大家循着“声音”记忆去探寻初心印记。

  商旅文融合也是上海旅游节的特征之一。旅游节期间,长三角20多家博物馆文创产品在上海开起了“无忧游园会”。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葫芦兄弟以及《天书奇谭》里的蛋生和狐女,化身迎宾特使与大家互动合影。

  当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举办的上海旅游节,少不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上海旅游节百余项活动均可实现“云漫游”。开幕仪式上,上海旅游节首次开设的“云旅游”平台正式上线,现场观众扫描该平台二维码,不用远行就能与“诗和远方”相遇。(记者 曹玲娟)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