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男神王津:“修复时间”的“魔法师”

2020年09月02日 15:56    来源:华西都市报   

  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让文物修复师这个有点冷门的职业成为大家顶礼膜拜的对象。儒雅睿智的钟表修复师王津喜提“故宫男神”称号,吸引越来越多的网友想去故宫拜师学艺。

  8月30日,国家级非遗项目古钟表修复技艺第三代传承人王津在成都参加活动,分享故宫修钟表的那些事儿。当他展出了一小段宫廷钟表修复完成之后的视频,清脆悦耳的报时声音、潺潺流水的仿真造型,让全场观众情不自禁地鼓掌,向大国工匠致敬。

  

  择一事,“钟”一生

  古钟表是西洋舶来品,明代传教士利玛窦将钟表带入中国宫廷,到了清代,皇宫里设立做钟处,康熙皇帝还从国内外召集优秀的工匠制作、修复钟表。流传至今,古钟表修复技艺是清宫唯一一项流传且未间断的传统工艺。

  1977年,王津来到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从事文物钟表修复与保护工作,与此同时,故宫第一代钟表修复师徐文磷儿子、第二代钟表修复师徐芳洲正式退休。站在徐芳洲先生的工作台前,摸索着使用对方留下的工具,王津静下心来,对抗时间在钟表上留下的痕迹,成为一个“修复时间”的“魔法师”。

  师从钟表修复师马玉良副研究员,经过多年的苦心钻研,王津形成了精道的修复技法。

  择一事,“钟”一生。王津在多个演讲中这样概括自己的职业生涯。工艺繁复的钟表,钟爱一生的职业,同时,用坚持、匠心和技艺与时光抗衡。

  用43年的岁月,坚持做一件事——修复钟表,传承技艺,王津的工作是与时间为友,静下心后,慢慢就不觉得枯燥了。“透过文物,你可以看见前人的匠心精神,也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兴衰更迭。”

  

  因为纪录片突然变“网红”

  故宫盛产“网红”,前有“网红院长”单霁翔,后有“故宫男神”王津。谈及走红网络收割大批铁粉,王津笑言,我是“被网红”。

  从事钟表修复工作39年之后,2017年,因为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儒雅睿智的王津突然变成“网红”,出门不仅经常会被人认出,还收到了录制综艺节目的邀约。

  亮相成都的活动现场,无论是钟表修复前后的对比图焕然一新,还是修复好的钟表随着齿轮严丝合缝地走动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都让观众惊叹不已。讲座结束之后,不少观众找到王津请求合影签名。

  不过,王津对自己的“走红”非常淡然:“谢谢大家的喜爱,故宫的文物比我更加吸引人,吸引大家的是我手里的钟表,那是几代人修复的成果。”

  著名编剧、策划人、影评人史航形容王津看着钟表跳动的笑容:那是一个人看着丰收的稻田的喜悦。

  

  修一件古钟耗时多达一年

  43年来,王津修复的各类文物钟表多达300多件,其中修复过最为复杂的数十件馆藏钟表一级文物。为了传承这项传统技艺,他还主持完成了多项课题任务,悉心收徒弟、传帮带。

  王津笑言,43年间,他一共收了4个徒弟,其中3个是纪录片热播之后收进来的。在此之前,他们总是招不到合适的年轻人,有时候对方通过了选拔却没来上班,打电话过去询问原因,对方倒也坦诚:“在故宫修表,不是跟超市门口修表一样吗?”

  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让这位曾经低调的大国工匠为人所熟知,也有很多年轻人明白,在故宫修钟表和在超市门口修钟表还真不一样。于是,更多年轻人开始对古钟表修复有了兴趣,想要拜师求艺。

  在王津看来,钟表修复比较枯燥,要想修好一件馆藏古钟,耗时少则两个月,多则一年,只有真正喜爱这项事业的人,才可能耐得住寂寞。“首先要热爱这份工作,其次就是要心细。”

  “我们特别想做得精益求精,把文物恢复到最好的状态,清理到最干净,让它延年益寿,再过200年还能看到它。”这是王津对自己的职业要求,打碎的齿轮要一点点组装,锈住的零件要用煤油一点点浸泡,把每一道工序、每一次修复都做到极致。让时光留下痕迹的钟表重新绽放光彩,王津和他的徒弟们用时光对抗时光,用极致、坚守致敬前辈的工匠精神。

  记者 曾洁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江涛 )

故宫男神王津:“修复时间”的“魔法师”

2020-09-02 15:56 来源:华西都市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