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产业 > 文化大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成都书店为何吸引人?不仅“颜如玉”还是“黄金屋”

2020年08月14日 11:55    来源:成都日报    李雪艳

  说到成都,除美食与购物之外,越来越多的“高颜值网红书店”也崭露头角,成为市民和游客尤其是年轻人的“心头好”。被誉为“一本从天上掉落的书”的兴隆湖书店正在建设中;言几又的成都卓锦曼购店、麓湖麓坊中心店也即将与读者见面;Kids Winshare儿童书店仁和新城店即将在10月开业……成都越有颜值的书店在开业时就越能迅速“圈”到粉,然而之后又是如何留住粉的呢?成都书店的“网红”之路可不只颜值。

  颜如玉

  展现生活美学

  引来众多市民游客“打卡”

  2014年,方所进驻成都,其高颜值的外表,展览、文创、咖啡等文化空间的集合,一举打破人们对书店的刻板印象,也让该店自开业以来就受到各方瞩目。落户成都第六年,方所已成为成都的一张文化名片。像方所一样,越来越多的成都书店采用复合式运营,店内文化策展空间、文创产品空间、阶梯演讲区、儿童专属区域、书店音乐会等极大地丰富了书店形态,也让成都的生活美学在书店中显现,让人不只是逛书店,更愿意泡书店。

  去年年底开业的新山书屋以“书店+餐饮”的模式互相交流,让读者来这里,体验到有个性有创意的生活美学。今年1月,方所旗下首个自营主题型社区书店方庭,全国首店落座金牛区华侨城欢乐谷,旨在打造以音乐与文学为核心圈层、社群和垂直领域的主题型社区文化公共空间。人气旺盛的几何书店猛追湾店坐落在新建成的猛追湾市民休闲区,紧邻传统美食小街香香巷,既有老成都的文化传承,又有城市中心的烟火气息。书店拱形岩洞的设计引来众多市民游客“打卡”,店内古色古香的八仙桌、太师椅,也让读者能惬意地阅读一本好书、享受一杯热茶。

  2020年5月,疫情以来开业的全国最大实体书店文轩BOOKS招商店开业时,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大利介绍:“新华文轩旗下全新品牌的首店文轩BOOKS九方店去年全年的销售额达到3500万元,其中50%来自书籍销售。如果一家书店只靠颜值,终会让读者审美疲劳。这家新店中,我们在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加入餐饮、亲子等更多生活元素。读者来这里,不仅仅是阅读,也可以找到多种在书店的生活方式。”陈大利介绍。

  黄金屋

  更多消费场景

  让读者从逛书店到泡书店

  上个月,团市委打造的青年社交场景,就将书店作为落地青年社交活动的场景之一。一场在三联韬奋书店的文化讲座,成为附近青年产生共鸣的新途径。书店的消费场景,在阅读的土壤中,外延不断扩大,充实着更多人的生活。

  把图书馆“搬”进书店,从买书到借书,彻底拆掉阅读门槛。2018年,成都图书馆首批20个“城市阅读空间”公布,由书店向读者提供不低于20平方米、不少于10个座位的场所,图书馆则根据书店不同读者群的特点,提供2000册图书并统一管理,结合读者群特点,每年开展公益阅读活动不低于20场。今年,“城市阅读美空间”正式亮相。相较于原有“城市阅读空间”,这批“城市阅读美空间”更加注重“空间美学设计”,极大地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感和舒适感。“城市阅读美空间”不仅可以和成都市所有公共图书馆之间通借通还,市民还能通过成都市社保卡和电子社保卡借还书。

  24小时书店是爱书人的“深夜食堂”,夜间消费也成为越来越多书店着力的方向。从成都第一家24小时书店——轩客会格调书店到宽窄巷子的三联韬奋书店,深夜中的灯光照亮了读书人的夜晚。搬到三圣乡的琦竻24小时不打烊书店,在阅读的基础上融合民宿。日式风格的建筑清新自然,更适合安静地阅读。疫情以来,很多书店面临困境,成都本土书店言几又积极探索“夜读”夜经济,将读书文化活动放在夜间广泛展开,着力将“下班后阅读”打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 广州开发区刮起数字经济“旋风”      2020年08月14日
  • · 当经典遇上弹幕      2020年08月14日
  • · 雍正父子“发明”的机械风扇      2020年08月14日
  • · 匠人匠心打动世界      2020年08月14日
  • · 复兴村的“文化味”      2020年08月14日
  • · 武汉全城发起错峰“免票游”      2020年08月14日
  • · 音乐是个谜,我们都在寻找答案      2020年08月14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成都书店为何吸引人?不仅“颜如玉”还是“黄金屋”

    2020-08-14 11:55 来源:成都日报

      说到成都,除美食与购物之外,越来越多的“高颜值网红书店”也崭露头角,成为市民和游客尤其是年轻人的“心头好”。被誉为“一本从天上掉落的书”的兴隆湖书店正在建设中;言几又的成都卓锦曼购店、麓湖麓坊中心店也即将与读者见面;Kids Winshare儿童书店仁和新城店即将在10月开业……成都越有颜值的书店在开业时就越能迅速“圈”到粉,然而之后又是如何留住粉的呢?成都书店的“网红”之路可不只颜值。

      颜如玉

      展现生活美学

      引来众多市民游客“打卡”

      2014年,方所进驻成都,其高颜值的外表,展览、文创、咖啡等文化空间的集合,一举打破人们对书店的刻板印象,也让该店自开业以来就受到各方瞩目。落户成都第六年,方所已成为成都的一张文化名片。像方所一样,越来越多的成都书店采用复合式运营,店内文化策展空间、文创产品空间、阶梯演讲区、儿童专属区域、书店音乐会等极大地丰富了书店形态,也让成都的生活美学在书店中显现,让人不只是逛书店,更愿意泡书店。

      去年年底开业的新山书屋以“书店+餐饮”的模式互相交流,让读者来这里,体验到有个性有创意的生活美学。今年1月,方所旗下首个自营主题型社区书店方庭,全国首店落座金牛区华侨城欢乐谷,旨在打造以音乐与文学为核心圈层、社群和垂直领域的主题型社区文化公共空间。人气旺盛的几何书店猛追湾店坐落在新建成的猛追湾市民休闲区,紧邻传统美食小街香香巷,既有老成都的文化传承,又有城市中心的烟火气息。书店拱形岩洞的设计引来众多市民游客“打卡”,店内古色古香的八仙桌、太师椅,也让读者能惬意地阅读一本好书、享受一杯热茶。

      2020年5月,疫情以来开业的全国最大实体书店文轩BOOKS招商店开业时,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大利介绍:“新华文轩旗下全新品牌的首店文轩BOOKS九方店去年全年的销售额达到3500万元,其中50%来自书籍销售。如果一家书店只靠颜值,终会让读者审美疲劳。这家新店中,我们在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加入餐饮、亲子等更多生活元素。读者来这里,不仅仅是阅读,也可以找到多种在书店的生活方式。”陈大利介绍。

      黄金屋

      更多消费场景

      让读者从逛书店到泡书店

      上个月,团市委打造的青年社交场景,就将书店作为落地青年社交活动的场景之一。一场在三联韬奋书店的文化讲座,成为附近青年产生共鸣的新途径。书店的消费场景,在阅读的土壤中,外延不断扩大,充实着更多人的生活。

      把图书馆“搬”进书店,从买书到借书,彻底拆掉阅读门槛。2018年,成都图书馆首批20个“城市阅读空间”公布,由书店向读者提供不低于20平方米、不少于10个座位的场所,图书馆则根据书店不同读者群的特点,提供2000册图书并统一管理,结合读者群特点,每年开展公益阅读活动不低于20场。今年,“城市阅读美空间”正式亮相。相较于原有“城市阅读空间”,这批“城市阅读美空间”更加注重“空间美学设计”,极大地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感和舒适感。“城市阅读美空间”不仅可以和成都市所有公共图书馆之间通借通还,市民还能通过成都市社保卡和电子社保卡借还书。

      24小时书店是爱书人的“深夜食堂”,夜间消费也成为越来越多书店着力的方向。从成都第一家24小时书店——轩客会格调书店到宽窄巷子的三联韬奋书店,深夜中的灯光照亮了读书人的夜晚。搬到三圣乡的琦竻24小时不打烊书店,在阅读的基础上融合民宿。日式风格的建筑清新自然,更适合安静地阅读。疫情以来,很多书店面临困境,成都本土书店言几又积极探索“夜读”夜经济,将读书文化活动放在夜间广泛展开,着力将“下班后阅读”打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