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产业 > 文化大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3200年前 古蜀人就刻出了“龙凤呈祥”

2020年07月29日 10:27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广汉联合遗址考古成果发布——3200年前 古蜀人就刻出了“龙凤呈祥”

  龙和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吉祥喜庆的象征。那3000多年前的龙和凤长啥模样?

  7月28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广汉联合遗址考古成果。在这片三星堆东北侧小型聚落中,发现了距今约3200年前的“龙凤呈祥”图案:凤鸟振翅欲飞,蛟龙环游其间。它们与殷墟妇好墓的龙凤组合玉器一起,证明早在3000多年前龙凤已成为吉祥物。□本报记者 吴晓铃

  意义非凡 是国内最早的龙凤组合文物

  省考古院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该院在对天府大道北延线(德阳段)的考古调查中,发现了多处考古遗址。考虑到其中5处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遗址,与三星堆遗址同处在广汉鸭子河流域,相互间应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因此,从2019年秋季开始,省考古院陆续启动对这5处遗址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位于广汉联合村的联合遗址,便是其中之一。

  这处遗址距三星堆遗址约8公里,考古人员在此发现了距今约5000年、至明清时期持续不断的文化遗存,出土了大量陶石器、铜钱等文物。其中,一件距今约3200年、阴刻了龙凤纹的陶盖,引起考古人员的注意。

  联合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辛中华介绍,这件陶盖发现时已经碎成数块。当考古人员将它拼接后,惊喜发现——陶盖顶部中央,一只有羽冠的鸟昂首而立;盖顶边缘,清晰可见一条游龙盘旋在鸟的周围,嘴里似乎喷出一道火焰,整体造型动感十足。尤其让人称道的是,龙的龙角、龙须、龙爪俱全,造型非常接近中华文明中龙成熟阶段的形象,它和凤搭配的图案,清晰诠释了中华文明中“龙凤呈祥”的寓意。

  此次联合遗址出土的陶盖上的龙凤组合纹饰,是目前国内出现龙凤组合的最早文物之一,与妇好墓出土的龙凤组合玉器年代相近。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出土文物中,龙和凤一起出现的文物年代最早在晚商时期。著名考古学者王仁湘介绍,凤和龙这两种形象,诞生之初独立出现,直到商代才出现“龙凤配”形制的玉器。1976年,在殷墟妇好墓中,便发现了凤鸟龙形冠及龙凤并行的玉饰。

  揭开面纱 三星堆王国京畿地区生活丰富

  对考古人员而言,这片聚落更重要的价值,还在于揭开了三星堆王国京畿地区的神秘面纱。

  三星堆遗址工作站副站长冉宏林介绍,自1986年发现三星堆祭祀坑以来,人们通过造型奇特的青铜器,对三星堆作为古蜀国都城有了大概了解。古蜀国都城周边地区人们生活形态方面,由于此前只有零星的发现,相关研究并不充分。此次新发现的广汉联合遗址,提供了三星堆之外、从距今5000年前至距今3200年前最完整的一个文化序列标本,对了解古蜀时期三星堆都城周边区域聚落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目前只发掘了4500平方米,却收获颇丰。考古人员发现,新石器时期的遗存包含了早于宝墩文化的因素,陶器以泥质陶为主,夹砂陶也有一定数量。这些陶器均为平底器而非圈足器,与什邡桂圆桥遗址和新津宝墩文化差异较大,与岷江上游营盘山遗址、姜维城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有更大相似度,为研究成都平原新的文化格局及人群构成提供了丰富材料。

  遗址同样发现了丰富的三星堆一期遗存。镂空圈足豆等器物,大多装饰了粗绳纹、平行线划纹等纹饰,与三星堆文化的发展序列紧密衔接。此次考古还发现了一件拳头大小、呆萌可爱的泥塑陶猪。可见,古蜀先民的审美水平不容小觑。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江涛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3200年前 古蜀人就刻出了“龙凤呈祥”

2020-07-29 10:27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广汉联合遗址考古成果发布——3200年前 古蜀人就刻出了“龙凤呈祥”

  龙和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吉祥喜庆的象征。那3000多年前的龙和凤长啥模样?

  7月28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广汉联合遗址考古成果。在这片三星堆东北侧小型聚落中,发现了距今约3200年前的“龙凤呈祥”图案:凤鸟振翅欲飞,蛟龙环游其间。它们与殷墟妇好墓的龙凤组合玉器一起,证明早在3000多年前龙凤已成为吉祥物。□本报记者 吴晓铃

  意义非凡 是国内最早的龙凤组合文物

  省考古院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该院在对天府大道北延线(德阳段)的考古调查中,发现了多处考古遗址。考虑到其中5处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遗址,与三星堆遗址同处在广汉鸭子河流域,相互间应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因此,从2019年秋季开始,省考古院陆续启动对这5处遗址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位于广汉联合村的联合遗址,便是其中之一。

  这处遗址距三星堆遗址约8公里,考古人员在此发现了距今约5000年、至明清时期持续不断的文化遗存,出土了大量陶石器、铜钱等文物。其中,一件距今约3200年、阴刻了龙凤纹的陶盖,引起考古人员的注意。

  联合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辛中华介绍,这件陶盖发现时已经碎成数块。当考古人员将它拼接后,惊喜发现——陶盖顶部中央,一只有羽冠的鸟昂首而立;盖顶边缘,清晰可见一条游龙盘旋在鸟的周围,嘴里似乎喷出一道火焰,整体造型动感十足。尤其让人称道的是,龙的龙角、龙须、龙爪俱全,造型非常接近中华文明中龙成熟阶段的形象,它和凤搭配的图案,清晰诠释了中华文明中“龙凤呈祥”的寓意。

  此次联合遗址出土的陶盖上的龙凤组合纹饰,是目前国内出现龙凤组合的最早文物之一,与妇好墓出土的龙凤组合玉器年代相近。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出土文物中,龙和凤一起出现的文物年代最早在晚商时期。著名考古学者王仁湘介绍,凤和龙这两种形象,诞生之初独立出现,直到商代才出现“龙凤配”形制的玉器。1976年,在殷墟妇好墓中,便发现了凤鸟龙形冠及龙凤并行的玉饰。

  揭开面纱 三星堆王国京畿地区生活丰富

  对考古人员而言,这片聚落更重要的价值,还在于揭开了三星堆王国京畿地区的神秘面纱。

  三星堆遗址工作站副站长冉宏林介绍,自1986年发现三星堆祭祀坑以来,人们通过造型奇特的青铜器,对三星堆作为古蜀国都城有了大概了解。古蜀国都城周边地区人们生活形态方面,由于此前只有零星的发现,相关研究并不充分。此次新发现的广汉联合遗址,提供了三星堆之外、从距今5000年前至距今3200年前最完整的一个文化序列标本,对了解古蜀时期三星堆都城周边区域聚落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目前只发掘了4500平方米,却收获颇丰。考古人员发现,新石器时期的遗存包含了早于宝墩文化的因素,陶器以泥质陶为主,夹砂陶也有一定数量。这些陶器均为平底器而非圈足器,与什邡桂圆桥遗址和新津宝墩文化差异较大,与岷江上游营盘山遗址、姜维城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有更大相似度,为研究成都平原新的文化格局及人群构成提供了丰富材料。

  遗址同样发现了丰富的三星堆一期遗存。镂空圈足豆等器物,大多装饰了粗绳纹、平行线划纹等纹饰,与三星堆文化的发展序列紧密衔接。此次考古还发现了一件拳头大小、呆萌可爱的泥塑陶猪。可见,古蜀先民的审美水平不容小觑。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江涛 )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