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内涵的作品滋润心灵

2020年07月17日 11:45    来源:安徽日报    王慧慧

  近日,由中国文联组织编写的《2019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正式发布,报告首次增列网络文艺发展分报告,认为中国网络文艺在2019年经历了从高速发展到高质发展、从野蛮生长到规范成长的转型。

  由最初的星星之火,到如今的燎原之势,我国网络文艺经过二十多年的自我塑造,逐渐确立自己的成长逻辑、传播特点和审美风格。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网络视听……内容与形式日益多样的数字产品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成为全国文化消费中最有活力的领域。比如,《庆余年》《破冰行动》等网络剧的热播,让我们见证了网络剧在类型的创新、内容的多元、整体口碑的提升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表明其工业化已全面升级;短视频“带货”、“云旅游”带动热门路线等新形式的不断涌现,显示网络文艺已超越网络空间,并因此爆发更旺盛生命力。网络文艺,已是如此普遍而微观地进入我们生活。因此,看待网络文艺必须摆脱“肤浅、胡编乱造、题材单一”等固化的偏见。

  不可否认,网络文艺在兴起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呈现出灰色消极的一面。比如,由于过度强调眼球效益、经济效益,内容有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倾向,甚至历史题材作品中出现不尊重事实逻辑的胡编乱造、恶搞历史人物等内容;“富豪榜”成为网络文学论英雄的重要标准,“蹭热点”是许多网络文艺作品的创作初衷,这导致创作的目标产生异化,创作主题盲目跟风,一时间玄幻、穿越等“同质化”网络作品蜂拥而上。如此粗制滥造的网络艺术作品,必然是人文内涵、艺术价值、精神价值严重缺失的,这是对生产资源的浪费,更是对创作和受众的不负责任。

  在进入市场化运作并构建日益完善的监管体系后,我国网络文艺真正迎来飞跃。这一时期的网络文艺产品,明显呈现出向现实靠拢的创作倾向。有数据显示,2018年网络文学现实题材作品占比达65.1%,2019年再增量提质。网络作家拥抱现实生活的热情逐步升温,时下正经历翻天覆地变化的新农村成为网络文学新的书写场域。比如,今年是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以此为题材的新乡村小说有不少让人眼前一亮,它们大都是以“带头人”为主线展开讲述,从扶贫先扶志扶智、脱贫重在发挥当地优势等不同的角度,讲述乡村扶贫工作中的新人物新故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以疫情防控为主题的一系列微纪录片也迅速赢得公众关注,如《武汉莫慌,我们等你》在短短两分钟内,艺术化展现了疫情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精神力量。而网络小说《大漠航天人》则以40万字的篇幅,生动讲述了两代航天人的奋斗故事,真实再现共和国航天发展史。其成功写作过程表明,网络文学也完全可以写现实主义“硬题材”。

  网络文艺不但影响大众文化消费和公民阅读,还有着社会教化的作用,尤其对青少年网生代群体更有着价值引领和精神启迪的重要意义。互联网与文艺的融合,拉近了艺术与生活的距离,推动网络文艺不断向纵深发展。但无论创作群体和创作方式如何改变,我国文艺创作的基本原则却一脉相承,“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因此,广大网络文艺工作者同样要尊重艺术创作规律、深入思考触及精神世界,忠实记录反映时代变迁,讲究有温度、敢担当、接地气,以“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创作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的作品,推动网络文艺向精品化迈进。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用有内涵的作品滋润心灵

2020-07-17 11:45 来源:安徽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