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名拥有几万粉丝却自称“大V”的艺人,公然用手机直播大闹护士台的场面。众人无可奈何之时,护士急中生智请出该院一位粉丝数440万的“大V”医生,警方也闻讯赶来,闹事者最终认错道歉。
重量级“大V”现身镇场,闹事“小V”跑路,颇有点快意恩仇的意味。因此,舆论场上一片叫好,直呼“真神制服小妖”。然而,我们却不得不警惕这部闹剧的内在逻辑——“流量为王”。有人无事生非大闹医院,底气来源于粉丝量;其后,二人认错,压力也来自于对方粉丝量。无论是事件缘起还是结局,是非黑白似乎被流量多寡所模糊,许多人关注的都是真“大V”胜、假“大V”败。但事件的是非曲直和粉丝多寡有何关联?若院方没有这位“大V”医生又待如何?
互联网时代,流量意味着注意力、话语权、影响力。但“加V”不是张狂的资本,不是谁的粉丝多、谁的直播间火,谁就高人一等、置身法外。不论何时何地,不管线上线下,框定一个人行为边界,最根本的始终是法律规则。直播大闹医院,明显有违《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警方及时赶到进行教育,也始终基于法治逻辑。换言之,流量PK更像是爽剧中的套路,讲法依法才是正确打开方式。也只有沿着这个逻辑行事,不被流量裹挟,才能防止一些人“恃粉撒泼”。
互联网有记忆也有底线。“大V”也好、网红也罢,所倚赖的归根到底还是大众的关注和认可。某些人一度靠博眼球、迎合“审丑”趣味收割了一波人气,但随着直播的大量普及,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广大受众的逐步成熟,那些出位言论、出格行为早已失去市场。因为一点点关注度就作天作地、无法无天,不仅很可能戴上警察送的“银手镯”,更会在网络世界身败名裂、失去一切。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江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