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左宗棠在江宁任两江总督

2020年07月10日 18:23    来源:金陵晚报   

  左宗棠(1812一1885),汉族,字季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请政治家、军事家,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等人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左宗棠政绩颇丰,与江宁(今南京)也有一段不解之缘。

  左宗棠与新疆“左公柳”

  唐代诗人王之涣有一首《凉州词》很有名气:“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之气氛过于伤感。左宗棠在1874年转战二年,收复新疆后,乃责成部下刘锦棠在沿途种上柳树。柳树成活率高,成长快。因为是左宗棠下的种树命令,人们皆称这些柳树为左公柳。转眼左宗棠看到绿柳成荫,改变了沿途的荒凉景象,颇为欣慰。他就反王之涣的诗其意而另作一诗,令人感动:“大将西征人未还,湘湖子弟满天山。遍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1865年,中亚细亚的浩罕国觊觎中国的新疆地区,派遣军事统帅阿古柏入侵南疆,后又成立了伪政权。阿古柏和沙俄、英国相勾结,给予这些国家许多特权,残酷镇压、剥削新疆人民,于是群起反抗。1871年7月,沙俄又武装强占伊犁企图霸占整个新疆。当时清朝廷中轻视边防者有之,对沙俄、英国患恐惧症者有之。而左宗棠、王文韶等大臣力主全面抗击。左宗棠坚持国家领土“尺寸不可让人”!左力排众议,朝廷终于采纳了他的主张。左宗棠克服重重困难,率师一举收复了新疆地区。在收复了新疆后,左力图“为新疆划久安长治之策”。在经济上,他着力于减轻赋税、修筑道路、兴修水利、推广蚕丝等。在政治上提出“设行省,改郡县”,先后五次奏请在新疆建省,以巩固国家统一。左力主新疆置省得到朝廷批准,这样削弱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实现了新疆与全国其他各省行政制度的统一,大大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于保卫西北边防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在新疆处处仍可以见到“烟笼十里”的“左公柳”。

  左宗棠主张海防和塞防并重

  位于今南京长江路292号的总统府所在地,一百多年前是清朝两江总督署衙门。大名鼎鼎的左宗棠当年在这里做两江总督时,上任不久就热心为陶澍、林则徐合建了一座祠堂。左为他们建祠堂是为了报答陶、林两人的知遇之恩。1845年,林则徐由新疆获释东归到达江宁陶府。这时在陶府执教的左宗棠被引荐与林则徐结识,并作了一次促膝长谈。“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一次谈话决定了左宗棠后半世的生涯。从此他投笔从戎参政,踏上了威震政界、权威显赫之途。林则徐称左宗棠是“非凡之才”“绝世奇才”,临终还命人代写遗书,向朝廷一再推荐左宗棠“人才难得,可以重用”。

  1871年沙俄武装强占中国伊犁,1874年日本入侵中国台湾。在这种局势下清廷内部爆发“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而左宗棠却认为“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尺寸不可让人”。左宗棠主张海防和塞防并重。在海防上他尤其重视以新式战船取代老式战船。以顺应保卫台湾等岛屿及海防近代化的需要。他一贯主张在海防建设中须统一指挥权,由此促成了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的建立。1884年,中法战争打响,左宗棠主动请缨出征。当时法军已攻陷台湾基隆,并封锁海面。中国船只无法运送军火、军力,接济台湾。左宗棠用重金包租外国的商轮,硬是将军队及大量的枪械弹药送上了台湾岛,左宗棠指挥这场战斗,取得了胜利,保住了台湾,得到岛内百姓的赞扬。1885年法军攻打越南,左宗棠起用了七旬老将冯子材为前敌主帅,取得了镇南关大捷。1885年光绪十一年7月29日病重的左宗棠,连上两折其一请求专设海防大臣;其二是请求将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不久清政府成立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同时宣布成立台湾省,由时任福建巡抚的刘铭传出任台湾巡抚。1887年台湾设布政司由邵友濂出任布政使。左宗棠心系台湾的愿望终于实现。

  左宗棠江宁治水功不可没

  光绪七年(1881)左宗棠在江宁接任两江总督一职,虽然任职只有两年多,却为江宁做了许多好事。他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说:“此次莅任江南惭无报称,惟农田水利一事躬亲相度。”因此他一上任便设立水利局,并巡视各地察看水道,了解灾情,统筹规划。在江宁府辖区修建赤山湖、朱家山河、通济闸等一些大型水利工程。据《南京水利志》等书所记载,光绪八年(1882)十月,左宗棠在亲自踏勘后决心整治这些水利设施。由于缺少经费,百姓又穷困,他毅然调动驻防的湘军和淮军共五千余人,承担疏浚河道,排挖土方等任务。赤山湖水道历时一年四个月,终于将淤塞的河道疏通。“计长二十里有余,圩堤加高培宽,捶筑坚固,沿埂栽种桑秧以护堤而兴利; 其下游之三汊族业……秦淮河道,以畅共流……”在此同时,又对长江北岸的朱家山等水道,进行分洪、开挖、疏浚。这项工程自明朝中期就准备修,直到晚清终因权势之争,工程艰巨,成为纸上谈兵。左宗棠经过调查,决定开挖朱家山河,这是浦口地区为滁河开凿的一条通达长江的分洪工程,“山石高数十丈,横亘十余里”。左宗棠一面奏准朝廷动用盐票积款十七万多两白银,为工程费用,同时调派十一个营的兵力用于河工。不到两年终于打通朱家山河道。对暴雨季节引水泄洪起到了关健作用。

  其间,他还对江宁府城(即原明朝南京城)通济闸进行了构筑。从明朝开始内秦淮河日见淤积,河身变窄,水流不畅,水患频发。春夏水涨,泛滥成灾。秋冬水涸,舟楫不通。左宗棠在通济门外中和桥下筑建石闸,秋冬季闭闸蓄水,东西两水关的闸板相机启闭。开东关灌以清流,开西关以泄洪浊水,让内秦淮河水逐渐变清。工程竣工之日,左宗棠还在《新建通济门外石闸碑记》 中写道:“桩深至二尺余,鳞次密排,始能筑石。又多兼天雨不时,诸将士日事经营于烈风淫雨之中,劳瘁周一寒暑,至九年十二月而闸正始成。命曰:通济闸。”对左宗棠在江宁除水患一事《秦淮感旧集》 有记述:“左太保(指左宗棠)驻节金陵时,曾通青溪秦淮之利。上元秦伯虞称为数百年封疆大吏所徬徨瞻顾,屡举屡辍,有志而未逮(及)者,公则毅然为之。排浮言,考故道于费无所惜,于力无所靳(吝啬)。规复秦淮之景者曾太傅,规复秦淮之水道者左太保也。”(辛明水)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江涛 )

晚清名臣左宗棠在江宁任两江总督

2020-07-10 18:23 来源:金陵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