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为提振消费,恢复经济,各地纷纷发放消费券,总额以百亿元计,成为民众实实在在的福利。与此同时,这一福利也被“羊毛党”盯上,他们与商家串通套取补贴,财政资金成了“唐僧肉”,政府撬动消费的初衷也打了折扣。(7月8日新华网 )
发放消费券本就是好事,一方面可以提振消费;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激活市场。但是其中的套路与乱象也不得不防,一些“羊毛党”利用监管、技术漏洞,将消费券套现、交易,获取利益,这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且直接影响着消费券的实施功效。据报道,各地已意识到消费券套现问题,并及时出台了有关弥补措施,但消费券套现乱象仍屡禁不止。
其实,从法律层面讲,通过虚假交易消费券返现的本质是非法获利。比如,依据我国刑法有关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获利行为,如果金额达到一定数量,根据不同情节可能构成盗窃罪、诈骗罪和职务侵占罪等不同罪名。也就意味着,即便利用市面上常见的虚拟定位工具,一些“羊毛党”可以绕开地域限制,做起全国生意,但终难逃违法之嫌。
谨防“羊毛党”祸害消费券需要多方位给力。一则,从技术上加以防范。比如,消费券实际发放过程中有的人是“手慢无”甚至一张也抢不到,而有的人用漏洞哄抢多张进行套现,显然费券的设计机制亟待改进。专家就建议,各地可利用区块链技术发行消费券,充分借用其难以篡改的技术特点,实时追踪每一张消费券的使用情况,保证券尽其用,就值得尝试。
二则,需要加大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据此前媒体报道,郑州发布了《关于规范使用消费券有关事项的通告》,明确将追究消费券套现者的相关法律责任;浙江绍兴,两名个体户因也因违规套现而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可以说,这些举措均值得借鉴。唯有加大不法行为人的违法成本,才能更好地净化市场环境,提升消费者消费舒适指数。
三则,商家须增强依法诚信意识。诚如前述,“羊毛党”与商家串通套取补贴,财政资金成了“唐僧肉”。商家这样的行为不仅有违商业道德,而且无异于在助纣为虐。于商家,须增强依法守信意识,强化自律,这不仅是道义所在,更是为了维护好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也唯有如此,才能遏制消费券乱象发生。
另外,也正如此前媒体指出,应当加强对申领消费券的人员、实施消费券抵扣的商家的信用监管,使钻空子“薅羊毛”乃至违法犯罪的人付出相应的信用成本。其实,这就很有必要。毕竟,要让消费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惠利各方,同样离不开各方“共治”。尤其是,对于网民而言,对于贩卖消费券的行为不仅不参与,且应举报处置,以使其得到精准打击。(杨玉龙)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江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