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在视频平台上看剧、刷综艺成为很多人的休闲方式,但页面不停弹出的广告往往令人不胜其烦。在“买会员免广告”的宣传下,不少用户花钱购买了VIP会员卡。但记者调查发现,在付费成为VIP会员后,不少用户却还是不得不收看不同名目的多种广告。
开通会员后仍会遇到九类广告
记者调查发现,在未开通会员的状态下,多数视频平台都会在视频播放前插入60秒至90秒的广告,并在醒目位置标注“开通会员免广告”或“开通会员免此广告”。
但记者以平均每月十几元的价格分别购买了多家视频平台的会员卡后,发现从打开App到完整观看一条视频,仍会遇到平台播放的九类广告——
打开App时的启动广告、App首页置顶的滚动广告、App首页的嵌入广告、播放页面的挂页广告、随机出现的“会员专属广告”、视频内置的片头广告、剧中插入的“小剧场广告”、不定时出现的贴屏广告、暂停和缓冲页面的悬浮广告。
不少网友抱怨,这些不期而遇的广告防不胜防。网友“苏魂聆雪”吐槽,所谓“买会员免广告”,不过是“非会员看非会员的广告,VIP会员看精选的广告”。
记者调查发现,多个视频平台的付费会员规则存在权益表述模糊不清、利用技术“打擦边球”等问题,一些用户协议对平台与消费者的权利、义务规定不对等。
“开通VIP免该广告”“点击免此广告”……记者调查发现,视频网站在诱导消费者购买会员卡的同时,通过“此”“该”等限定词,与消费者玩“文字游戏”。
记者查询多家视频平台的VIP会员协议发现,与“开通会员免广告”等宣传时醒目位置的大字相比,“免除广告”的限制解释款项,却往往设置在角落或协议的后半部分,难以引起注意。
作为视频平台的资深会员,北京的王先生发现,这些年来,一方面是“不期而至”的广告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用户协议一再更改,令人无奈。
“打擦边球”宣传侵犯消费者权益
近年来,消费者与视频平台的相关纠纷不断出现。在聚投诉平台上,不少用户投诉视频平台诱导购买会员卡,却依然强行插播广告。
2018年,苏州大学法学院的一名学生因“会员跳广告”服务而购买了爱奇艺的会员卡,但后来发现相应权益并没有得到保障,故起诉爱奇艺。
苏州市中院判决:爱奇艺公司未向原告充分告知其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导致原告在观影体验等方面受到一定的损害,应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向该学生承担赔偿责任。经综合考虑,法院酌情判定爱奇艺公司赔偿原告30元。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表示,视频网站在设置广告时应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与公平交易权。他认为,平台方不应以“打擦边球”的宣传方式,引导消费者购买会员、逃避告知义务,同时又在观影过程中以技术优势插入广告,这无疑侵犯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据新华社北京7月8日电)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江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