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节假期的冰封,再到清明、五一、端午假期的逐步回暖,国内旅游市场正在有序恢复。然而,疫情还未结束,旅行社仍处于寒冬期。齐鲁晚报记者调查济南多家旅行社发现,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业务减量、人员流失甚至即将关门的考验。送外卖、直播带货、跨界卖房、私人定制……他们说,现在先要“活下去”。
山东的情况可以说和其他省市大同小异。如今只有省内游可以开展,而省内游单价低,交易额根本上不去。但是,旅游收入不仅仅是旅行社现成抓的这一块,凡是游客有需求的,都可以成为收入。旅行社的优势在于利用规模化、外部性社会发展为旅行社的发展带来市场需求与成本降低。
因此,旅行社自救与其另辟蹊径不如把优势用活用透。山东嘉华旅游董事长张明表示,他们正在探索“旅游+生活”的旅游新零售模式,把旅行社作为流量入口,把旅行社由客流圈变成生活圈。
这才是正确的思路。但是,这个“生活”必须是与旅游有关的“生活”,旅行社的优势才能发挥出来。比如,在目前人们只能省内近郊游、城市周边游、乡村生态游的情况下,由于很多游客属于重游性质,游客个性化、品质化、体验化旅游的要求就凸显出来。这时候,旅行社见多识广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由于旅行社更了解游客需求,也见过外地景点的更多创意,旅行社就可和当地的这些景点进行合作,帮助他们创新新产品。由于因此搭上了与本地景点的业务联系,中小旅行社就可以挂靠大型旅行社,成为大中型旅行社在本地的分销商加盟店,依托大旅行社的品牌、产品和管理,做好当地的“地接”,可以获得更多客源,业务和收入,也加大了抗风险的能力。
即使是“地接”这样套路化的工作,同样可以挖掘需求而增强竞争力。比如,笔者参加周边游,只认当地一家小旅行社。这家旅行社对摄影工作者、医生、教师给予吃住行免费,但每次只各有一个名额。摄影工作者顺便为游客留下精美的照片,医生和教师则在旅游过程中和游客交流健康和教育话题,医生更是能在发生意外时起到关键作用。虽然同样线路,这家旅行社的费用相对高一点,但是每次很快都报名满员。这就是把客流圈变成生活圈。
所以,旅行社自救也罢,图谋发展也罢,从根本上说,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精准把握“旅游+生活”的需求侧,才能行稳致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江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