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场疫情,很多东西发生了变化: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人际交流方式……其中,信息传播方式、电视综艺形态等也悄然改变。随着5G应用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云”飘向大众,沾满人间烟火气:综艺节目“云录制”,亿万网友“云监工”“云守护”,文博机构“云展览”,武汉“云赏樱”……我们一起追的那些“云”,是技术加持下,主流文化与流行文化的碰撞、融合,更是亿万国民的温暖守候与相互鼓劲。 ——编者
慢直播:时光漫漫见长情
没有音乐和解说词,没有前方记者,也没有主持人、嘉宾,只是用固定机位对准工地,镜头无剪辑、不快进也不切换,屏幕上永远是工人、机械忙碌的景象,这样“单调”的影像,会有人喜欢吗?
前段时间,央视频APP开通了5G慢直播,分别设2个近景、2个远景镜头,全天24小时不间断直播武汉火神山、雷神山两所医院的施工现场:平整场地、回填碎石沙土,吊装集装箱板房,安装板房骨架,铺设HDPE膜,安装医疗配套设备……
令人惊讶的是,这场看似“乏味”的慢直播竟吸引了众多网友“云监工”,太阳不落山,他们不下线,月亮不晚安,他们不入眠。甚至凌晨时分,还有超百万网友同时在线观看。
其实,作为一种直播形态,慢直播并不新鲜,此前多运用于旅游、形象宣传、生活等场景中。因慢直播是“即拍即播、无人为干预、自然态记录的长视频报道形式”,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最终获取的信息却相对有限,慢直播被许多人当作一种“解闷”手段,也被调侃为“当代网友无聊实录”。
的确,这次慢直播医院建设,也是以固定镜头对固定地点摄取画面,画面内容简洁,节奏缓慢。但简洁不是空洞,慢不是静止无趣,它有时间的流动、事件的发展。就像漫漫岁月的沧海桑田,但每个瞬息都有无数生命在张扬,只需一双发现的眼睛——慢直播呈现的原生态画面,最大限度保留事件本来面貌,客观记录下建设者与时间赛跑,用拼搏和奋斗,书写中国速度。尽管直播过程无话题设置,但影像本身就具备自我阐释的能力,工地每分每秒的变化,尽收观众眼底,其自带的真实性和连贯性,赋予观众沉浸式体验,积极回应了人们强烈的心理诉求,即希望第一时间了解、见证抗疫最新动态,甚至“身临其境”参与抗疫过程。
于是,网友们开始“云监工”“云守候”,在热闹的评论区里,发起了两班倒的打卡制度,并打破次元壁,给忙碌的机械取昵称,小型叉车叫“叉酱”,混凝土泵车叫“呕泥酱”,“挖掘机天团”按颜色叫小黄、小绿,混凝土运输及搅拌车叫“送灰宗”。后来,“云监工”的网友们互动需求愈加旺盛,他们又在社交平台成立粉丝后援团和“超话”,向医院建设者致敬,为奔忙在抗疫前线的工作人员加油、“打call”。
最终,“云监工”突破1亿人次,慢直播这种传播形态,也在大众视野高调出场,成为现象级话题。而“云监工”,既是技术加持下,主流文化与流行文化的碰撞、融合,更是亿万国民对抗疫这一事件的关注、守候与鼓劲,承载着抗击疫情的热切期望,汇聚着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媒介是人感知模式的延伸,而慢直播这种在年轻人眼里更倾向于“佛系”的传播形式,以“陪伴性、交互性、自然态、长时段为主要特点”,延伸的不仅是知觉、提升了受众的在场参与感,更延伸情感,让受众获得情感的交流、共振。
3月12日,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经过白衣天使们40多天的精心照料,新生婴儿小石榴终于出院了,第一次被爸爸妈妈搂在怀中。小石榴,是2月3日在武汉出生的新生儿。因为爸爸妈妈都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安排在了不同的医院就诊,小石榴一出生就转到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隔离。后来,小石榴两次核酸检测呈阴性,转到了普通病房,但爸爸妈妈治愈后还需回家隔离,小石榴仍不能回家。虽然少了父母的陪伴,但他从未缺失爱。
通过主流媒体的直播,小石榴的成长日常被一一记录:安静的病房内,医护人员给小石榴喂奶、拍嗝、翻身、换尿布;旁边放着手摇玩具,小石榴忽地破涕,小拇指轻摸被单,又或勾脚、挥拳……渐渐的,小石榴一天天长高、长大,保温箱都嫌小了。直播视频,缓解了小石榴爸爸妈妈的相思之苦,也吸引了无数“云爸妈”“云哥姐”隔空关注、应援。其“云守护小石榴”的微博超话,阅读量突破3.3亿人次,3.5万人参与了讨论。
“看着你一点点长大,有说不出的温暖,也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习惯了每天看着护士妈妈悉心呵护,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就这样默默地陪伴你长大”……借助各类平台,万千网友同“屏”共振,组建临时“大家庭”,分享医护人员带来的感动,讨论小石榴成长的点点滴滴。许多“云爸妈”“云哥姐”还不甘默默守护,“爱就要大声说出来”,他们身体力行,每天录睡前故事、弹琴、画画等,给小石榴送去祝福。如今小石榴出院了,他们纷纷留言,希望小石榴爸妈能多发照片,让大家继续一起陪伴小石榴的成长。
“直播造医院”第一时间聚焦抗疫最前线,“云守护小石榴”让万千国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互相温暖。而除了“最火”“最暖”的这两场慢直播,这段特殊的时期,“红十字会捐赠物资转运全记录”“武汉天河机场实况”“‘方舱医院’抢建现场”“带你漫步武汉东湖樱花园”等慢直播也是圈粉众多。
当然,慢直播迎来大爆发,并引发现象级观看,与前段时间疫情笼罩直接相关:人们各自宅在家里,时光慢了,活动空间窄了,文娱活动少了,而慢直播的传播形态,正好契合了这些外在因素。但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在传媒业态日新月异、信息交互激战正酣的当下,“快狠准”或许并不是唯一的金科玉律。特定的时期,特定的事件,特定的受众,需要特定的传播方式。慢直播删繁就简,简洁质朴,最大程度呈现现实原态,而现实永远是火热的,也是最精彩的,在漫漫时光中,感受长情与温暖。
“云模式”下的综艺众生相
前段时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开启了“宅家”模式,城市乡村各行各业都“按下了暂停键”。这无疑给以周为制作周期保持节目固定更新的电视综艺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在节目录制条件受限的情况下依然保证丰富、有趣的内容输出?各大电视台迅速调整战略,为综艺节目注入“云力量”,于是,“云综艺”应运而生。
日常的视角、鲜活的表达,“云录制”与生活观察类综艺节目“一拍即合”
疫情发生后,湖南卫视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采用Vlog+视频连线的模式完成了《嘿!你在干嘛呢》这档“云综艺”的录制:主持人以Vlog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居家日常,并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和艺人朋友互动,分享疫情下虽然足不出户,但丰富、有趣的生活。这档节目给宅在家里的人们一种邻居般的陪伴和安慰,一上线就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之后,湖南卫视又对另一档在播的生活观察类综艺《我家那闺女》启动“云录制”。不同于音乐竞技类节目对声、光、舞美及比赛节奏的严格要求,生活观察类节目需要日常的视角、鲜活朴实的表达、接地气的互动,并且能在平凡生活中挖掘闪光点,引起观众的共鸣,而“云录制”模式原生态、纯记录、去奢华的特点与生活观察类节目的宗旨完美贴合。所以,疫情之下,一些生活观察类的“云综艺”节目取得了比较好的收视效果。
除了《我家那闺女》这类生活观察类综艺,在当下综艺市场上最为火热的节目类型还有以《歌手》为代表的竞技类综艺,以《王牌对王牌》为代表的纯娱乐导向的参与型互动类综艺等。而“云综艺”作为一种在非常时期诞生的新型电视节目制作手段颇具开创性和实验性,也收获了较好的口碑。但“云综艺”从案例升华为成功经验,推而广之,或许还需各节目制作机构继续发挥创新精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受众不断细分、越来越追求分众传播的媒介生态下,既秉承时代的共性,也彰显自身的个性。
删繁就简,竞技类综艺在“云模式”下弱化了竞技内核,增添了情感温度
由于在春节前只有两期的节目库存,《歌手·当打之年》(以下简称《歌手》)自第三期起,也开启了“云录制”模式:竞演嘉宾在各自所在地连线完成演唱,而500名现场听审也改为通过网络直播通道观看竞演。“云录制”模式给节目带来了不一样的质地:竞演嘉宾在各自的录音棚、排练室、小舞台,甚至是卧室里演唱,或许是身处熟悉的空间,嘉宾们的表现相较在舞台上面对500名观众时更加松弛,而分开录制也淡化了竞技舞台的紧张氛围;对于观众而言,温馨小巧的环境也在特殊时期营造出一种居家的陪伴感。
一向以顶尖的音响设备,华丽的舞台效果、紧张的竞演赛制和颇具感染力的观众互动带给人们沉浸式视听感受的《歌手》,在改变录制模式之后节目风格也变得温和、朴素了。褪去华丽外衣的《歌手》似乎将人们的注意力再次带回到音乐本身;观众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音乐的编曲和歌手的声音表达上。但笔者看来,当舞台上的竞技元素被不断弱化的时候,节目的内核也随之改变。尽管“云录制”后的《歌手》依然维持了不错的收视率,但这些数据并不能证明“云模式”能够取代原本的录制模式。随着疫情逐渐好转,各行各业都迎来复工潮,而最新一期《歌手》的收视率就在复工伊始出现了断崖式下跌,这无疑给对“云综艺”怀有极大期待的人浇了一盆凉水。
归根结底,《歌手》的定位是竞技类综艺,观众对它的期待中就包含着赛程的紧张感和舞台冲击力,而技术问题正是“云模式”难以在竞技类综艺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第一道障碍。只有当所有歌手在同样的舞台,使用同样的设备,听审团在同样的声场下观赏竞演才能最大程度保证比赛的公平。非专业的表演环境和质量参差不齐的设备使得节目呈现出的视听效果大打折扣,灯光效果的缺失也消减了舞台的“可玩性”,使节目少了许多看点和亮点;而网络信号不稳定则会从根本上影响在线听审团的判断……
“云模式”之下的《歌手》更像一场文艺汇演,其散发出来的温和、人情味和陪伴感恰好满足了人们在疫情焦虑中的特殊精神需求。所以,前期节目收视率的上升在意料之中。同样,当人们的生活步调逐步恢复正常之后,收视率的下跌也在情理之中。可以预见,“云模式”的一时火爆未必是常态,也难以普遍、长期推而广之。
因节目而异,“云模式”与综艺类型的兼容尚待观察
除了生活观察类节目、竞技类节目,参与互动类节目也是当下综艺市场的主要品种。“云录制”对于节目形式的适用有着很大的局限,尤其是对于参与型互动类节目来说,以《王牌对王牌》为例,游戏环节对节目的趣味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节目大部分“笑果”都来自“王牌传声筒”“对答如流”等游戏环节,而收获最多感动的重头戏则来自“经典剧组重聚”这一特别环节。由于“云录制”的技术手段只能保证平面化的线上参与和互动,嘉宾无法更深入地投入到节目中,各种经典有趣的环节也无法正常进行。所以,原本定档于1月底的《王牌对王牌》不得不延期到2月底,以保证后续节目库存的续航。而在全面复工之后,节目组也忙不迭地重启现场录制。
“云录制”作为一种非常时期的特殊手段,改变的是内容的生产方式,而“云综艺”本身若想要开创一个新的综艺时代还需要明确节目方向,优化核心内容,并解决节目形式与技术的兼容问题。当聊天、做饭、健身、分享心得等明星宅家活动不约而同地成为数档“云综艺”节目的共同主题时,我们已经感觉到,在形式的局限下,节目内容将难以避免地走向同质化。而当“云综艺”的新鲜感过去之后,伴随这些问题而来的便是观众新一轮的意兴阑珊和审美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