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产业 > 文化大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西安旅游消费方式在悄然改变

2020年01月09日 08:26    来源:光明日报   

  【经济界面】

  这两天,刚刚带着十几名游客走完西安的导游刘力还未来得及休息,就又接到了新的任务。“春节假期快到了,我们很快要忙起来了。”他说道。今年40岁的刘力已经在陕西从事导游工作近20年了,回想起最近几次带团的经历,他不禁对这些年游客的变化充满了感慨。

  “西安旅游这两年越来越火,团里多了不少年轻游客。他们有的是奔着网红景点、网红小吃而来,但更多的还是被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底蕴所吸引。”在刘力看来,来这里的游客选择跟团、请导游,就是为了能听导游讲解更多历史文化知识,这无疑对导游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刘力记得,他刚开始工作时,外地游客并不算多,游览路线一路沿着城市的著名景点行进,大雁塔、钟鼓楼、兵马俑、西安城墙……那时,他在旅途中尽可能帮游客节省开销。今天,游客们的消费能力和品味都在提高,想法和需求五花八门,消费重点也逐渐转向文化产品,比如游览各类博物馆、观看实景演出、购买文创产品、夜游古城等。

  “旅行社安排的线路近两年有过多次调整升级,比如下马陵和董仲舒墓,很多喜欢历史典故的游客会喜欢;诗经里小镇特别适合喜欢文艺气息的人们;受欢迎的项目还有华清宫的实景演出和大唐不夜城。”刘力说道。

  现在导游会给游客留出更多自由时间,让游客可以逛逛小吃街、永兴坊,到古城墙夜晚骑行,收获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旅程。“从过去拍张照片到现在拍个‘抖音’,人们的旅行习惯也在悄然改变。”刘力说。

  作为土生土长的陕西人,刘力对家乡有很深的感情,多年来坚持在导游行业一线的他,不仅对景观背后的历史文化了然于胸,也一直在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说起未来,刘力表示,随着国际游客越来越多,他准备加强英语学习,“我希望将这些故事讲给更多的外国游客听,让世界上更多人了解中国的大好河山和历史文化”。

  (记者 鲁元珍)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 快来雪地里沐浴冬趣      2020年01月06日
  • · 萌“滚滚”过元旦      2020年01月02日
  • · “最北村庄”里的“外来客”      2019年12月31日
  • · 红色旅游 越游越“红”      2019年12月16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西安旅游消费方式在悄然改变

    2020-01-09 08:26 来源:光明日报

      【经济界面】

      这两天,刚刚带着十几名游客走完西安的导游刘力还未来得及休息,就又接到了新的任务。“春节假期快到了,我们很快要忙起来了。”他说道。今年40岁的刘力已经在陕西从事导游工作近20年了,回想起最近几次带团的经历,他不禁对这些年游客的变化充满了感慨。

      “西安旅游这两年越来越火,团里多了不少年轻游客。他们有的是奔着网红景点、网红小吃而来,但更多的还是被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底蕴所吸引。”在刘力看来,来这里的游客选择跟团、请导游,就是为了能听导游讲解更多历史文化知识,这无疑对导游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刘力记得,他刚开始工作时,外地游客并不算多,游览路线一路沿着城市的著名景点行进,大雁塔、钟鼓楼、兵马俑、西安城墙……那时,他在旅途中尽可能帮游客节省开销。今天,游客们的消费能力和品味都在提高,想法和需求五花八门,消费重点也逐渐转向文化产品,比如游览各类博物馆、观看实景演出、购买文创产品、夜游古城等。

      “旅行社安排的线路近两年有过多次调整升级,比如下马陵和董仲舒墓,很多喜欢历史典故的游客会喜欢;诗经里小镇特别适合喜欢文艺气息的人们;受欢迎的项目还有华清宫的实景演出和大唐不夜城。”刘力说道。

      现在导游会给游客留出更多自由时间,让游客可以逛逛小吃街、永兴坊,到古城墙夜晚骑行,收获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旅程。“从过去拍张照片到现在拍个‘抖音’,人们的旅行习惯也在悄然改变。”刘力说。

      作为土生土长的陕西人,刘力对家乡有很深的感情,多年来坚持在导游行业一线的他,不仅对景观背后的历史文化了然于胸,也一直在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说起未来,刘力表示,随着国际游客越来越多,他准备加强英语学习,“我希望将这些故事讲给更多的外国游客听,让世界上更多人了解中国的大好河山和历史文化”。

      (记者 鲁元珍)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