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石油工人的豪迈之歌
1964年2月9日,毛泽东在接见外宾时,向他们披露了大庆石油会战的情况:“他们用较少的投资、比较短的时间,全部自己制造的设备,在三年中找到了一个大油田,建成了年产600吨的油田和建设了一个大的炼油厂,而且比苏联先进。”13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春节座谈会上,毛泽东又号召“学习石油部大庆油田的经验。”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大庆油田的勘探与开发都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工业学大庆”口号在全国传播开来后,急需一批反映石油会战的文艺作品。
春节后不久的3月中旬,时任沈阳音乐学院院长的李劫夫突然接到中国音协的通知,请他务必在3月20日到大庆油田报道。李劫夫是国内有名的作曲家,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写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解放战争时期写的《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特别是1963年新创的《我们走在大路上》都很有影响。由于长期艰苦的革命条件和过度的劳累,使他五十出头就患上了多种疾病,多少年来一直和各种药物打交道。为了照顾他,院党委决定让刚过30岁的青年教师秦咏诚同去。
到大庆后,秦咏诚、李劫夫和《歌唱祖国》的作者王莘被安排在1205钻井队,也就是“王铁人”(王进喜)担任队长的钻井队,在那里呆了3天,和“铁人”一起去井场,一起吃饭,一起开会。1960年,“铁人”的钻井队从玉门油田转战大庆,当时全国成千上万的石油工人聚集在这里,一切还没有走上正轨,吃饭没有碗,没有盆,只好用马槽子洗干净盛饭,没有吊车卸钻机,只好人拉肩扛把钻机运到井位。
在高高的钻塔前,秦咏诚看到由于钻头质量不过关,钻探一米就得换一个10米长的新钻头,不但劳累,而且费时间。虽然已经到了春天,但北方的天气还没有暖意,他和李劫夫也想参加一下劳动,俩人抬了一下钻杆,居然抬不动,戴着棉手套,手却已经冻僵了。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1205钻井队用5天时间打出了大庆1200米的第一口优质井,创造了一个奇迹。回到招待所,秦咏诚久久回想着井场上见到的一幕幕:简陋的设备、恶劣的气候条件、艰苦的劳动、高昂的情绪、冲天的干劲儿,一切的不可能在这里成为可能,石油工人背井离乡就是为了给新中国创造一个传奇,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石油王国。第二天大庆党委宣传部拿来一些歌词,希望作曲家们为石油工人谱曲。其中一首歌词一下子就吸引住了秦咏诚,这就是薛柱国写的《我为祖国献石油》。
薛柱国,1936年出生,1951年15岁时参军,1956年20岁时转业到玉门油田,1961年转战大庆,一直从事文艺工作。多年的石油生活和长期的艺术积累,使他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就是要为石油工人写出一首自己满意的歌。薛柱国的同事回忆他们当年共同搞创作的情景:“那阵子,睁开眼,大伙儿就在一起讨论,每天都是在半夜12点钟吃夜班饭,之后睡一小会儿,起来接着搞创作。”“创作素材,是跑到工地去找。工地上有黑板,黑板上是工人们随意写下的‘歌词’。那些‘歌词’,都是工人们彼此说话、喊号子,像信天游一样随意唱出来的。”
1964年3月,中国作家慰问团来大庆,工人和艺术家们同台演出,演唱了薛国柱创作的《铁人是我的好师傅》等歌曲,受到了时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康世恩的高度评价。演出结束后,当时著名的词作家希扬向薛柱国要歌词“学习学习”,薛国柱当天夜里写了三首,其中就有《我为祖国献石油》:“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头顶天山鹅毛雪,面对戈壁大风沙,嘉陵江边迎朝阳,昆仑山下送晚霞。天不怕,地不怕,风雪雷电任随它,我为祖国献石油,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红旗飘飘映彩霞,英雄扬鞭催战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茫茫草原立井架,云雾深处把井打,地下原油见青天,祖国盛开石油花,天不怕,地不怕,放眼世界雄心大,我为祖国献石油,祖国有石油,我的心里乐开了花。”秦咏诚看到这首歌词,脑海里出现了“王铁人”钻井队从玉门油田北上的情景,他们离妻别子,转战南北,不就是要为祖国献石油吗?他选定这首歌词,曲子应是列车勇往直前的快速节奏,旋律应是石油工人豪迈有力的情感抒发,秦咏诚越想越激动,若干个音符已经在脑海里跳动,有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这天下午,在招待所的饭堂里,秦咏诚用20分钟就把这首歌的曲谱成了。
《我为祖国献石油》刊载于1964年《诗刊》4月号,同年6月4日,刊载于《光明日报》。1964年“五一节”,《我为祖国献石油》在长影乐团首次公开演唱,演唱者为演唱过《怀念战友》《蝴蝶泉边》《草原晨曲》等电影插曲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世荣。在大庆时,他和工人们座谈,同秦咏诚探讨歌曲的每一个乐句,演唱受到了热烈欢迎,以至演唱几次都下不来台。
这首歌唱出了石油工人“天不怕,地不怕”,“把贫油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的英雄气概和“我为祖国献石油”“哪里有石油,那里就是我的家”的家国情怀,以后的几十年里,百万石油工人唱着这首歌,勘探和开发了新疆、大庆、辽河、胜利、塔里木等油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人们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情景:一家两代人,都是唱着这首歌成长起来并最终成为一名光荣的石油工人。《我为祖国献石油》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一首歌曲,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所大学校,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还是天南海北石油工人相互确认的最简洁、最美丽的语言。
《我为祖国献石油》也为年青一代所喜爱。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刘秉义曾回忆:上世纪80年代后期,正值港台歌曲盛行时,他在一次为大学生的演唱会上唱起了《我为祖国献石油》,原以为台下的学子们会不感兴趣,但完全出乎意料,音乐一响,全场学生情绪激昂,将整个晚会推向了高潮。刘秉义深刻地感到这首歌能够震撼几代人,它反映的是一种精神,已经超越了时代的局限。它虽然唱的是石油工人的壮志情怀,但同时也唱出了中华民族最深刻的精神内涵,所以能打动几代人的心灵。
30年前的1989年,全国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40周年“唤起我美好回忆的那些歌”的评选活动。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办的颁奖晚会上,当国家领导人把大红获奖证书颁发给薛柱国时,大厅里一片掌声。30年后的2019年,《我为祖国献石油》又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但这时薛柱国和秦咏诚都已经去世。
薛柱国一生创作了几百首歌词,但遗憾的是没有一部自己的歌曲集。在他去世8年后,他的女儿薛蔚收录了他328部优秀作品,出版的歌曲集就叫《我为祖国献石油》,他的另一部作品《踏着铁人脚步走》已经成为大庆市市歌。秦咏诚创作了这首歌曲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由于在大庆体验过生活,所以后来担任电影《创业》的作曲。电影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电影插曲《满怀深情望北京》也深为人们所喜爱。他被石油工人称为“石油作曲家”,他也曾深情地说:“我和《我为祖国献石油》这首歌有生命之约,和油田有一生之缘。”他还创作了一首著名歌曲,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各类晚会和群众性的演唱活动中,几乎都回响着它的旋律——《我和我的祖国》。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老区建设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