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表达方式 讲好非遗故事

2019年12月17日 09:49    来源:山西日报    陈力方

  12月10日,第四届山西文博会落下大幕,被称作山西“三宝”的珐华器、推光漆、澄泥砚,红极一时,其历史传承和传统工艺再度受到人们关注。众所周知,山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据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近日公布的数字显示,山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68个,位居全国第三,其中,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绛州澄泥砚制作技艺均榜上有名。非遗最重要的是活态传承,促进传承不可或缺的是传播,而如何创新表达方式,讲好非遗故事,以传播促传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今年是我国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15周年,纵观这十余年来,非遗这个名字从无到有,从有到被人们耳熟能详,方方面面做出的努力有目共睹:比如,非遗进景区、非遗进校园、非遗上展会、成立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建立非遗数字博物馆、对非遗进行生产性保护等等,可以说,非遗已经融入到了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国家战略中来,形成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经验。

  尽管如此,对于非遗的认知仍有许多误区,对于非遗的传播,仍有许多力所不逮的地方,以致人们对身边的非遗浮光掠影,不谙精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比如,有的人一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非物质”三个字不甚了了,以中国古琴为例,有人一直认为古琴是非遗,其实并不准确,正如已故国内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先生所言:“只有古琴的发明、制作、弹奏技巧、曲调谱写、演奏仪式、传承体系、思想内涵等等,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诚如斯言,我们山西人熟悉的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才是它的精妙之处,讲它的故事就要从这个技艺和它的文化内涵上做文章。然而,消费了那么多推光漆器,又有多少人对这个技艺能说出个大概呢?

  归根结底,关于非遗的故事,我们讲得还不够出彩,尤其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还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最近频频上热搜,被央视点赞并在海外爆红的九零后女孩李子柒,就如何讲好一个故事,给我们做了一个符合这个时代审美的样本。她自酿酱油,从撒下一粒豆种开始讲起;她绣蜀绣,从染布开始;她搭秋千,从锯一根木头开始。劳作,记录,不急不躁,用充满中国风的视频呈现每一种物品从无到有的过程。她的微博粉丝超过2000万,在某海外视频平台的粉丝超过700万,共青团中央官微说,因为她,数百万外国人爱上中国;央视官微说,她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中国故事。

  宝藏女孩李子柒很难被模仿,但是她讲故事的方法,却带给人全新的启发。联想到我们的推光漆器,人们也许愿意从一棵漆树听起,从自然、匠心、简约的生活理念出发,还原中国人的风物格调。总之,一件物品,不一定总要呈现它的高光时刻,我们不妨换一种视角来讲述,它的诞生,它在双手摩挲下的原始质感,它进入日常生活的使用与观赏。

  事实上,在视频当道的当下,许多尝试已经在进行。在今年“双十一”期间,某电商平台开设了手艺直播频道,100多场直播使身负绝活的手艺人借助视频火了一把,其中不乏有非遗项目。在不久前闭幕的第四届山西文博会上,VR技术可以将一尊塑像360度逼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数字化影棚可以将人置身于花雨缤纷的桃花树下,这些沉浸式的体验无不可以在非遗的传播上助一臂之力。

  山西作为非遗大省,需要我们创新表达方式,讲好非遗故事,让三晋大地的非遗以生动鲜活的面孔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在传播中得以更好地传承,在传承中涵养文化自信。如此,功莫大焉。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创新表达方式 讲好非遗故事

2019-12-17 09:49 来源:山西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