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产业 > 文化大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抓住契机,助力华语电影新出发

2019年11月26日 11:21    来源:福建日报    李珂

  原标题:抓住契机,助力华语电影新出发

  ——访福建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李晓红  

  “福建、厦门可充分发挥既有的地缘、文缘优势,为华语电影内容生产提供强大的资源,也应该成为华语电影与台港澳合作的理想汇聚地。把厦门建设成华语电影拍摄、制作、展映、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镇具有相当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谈到“金鸡”长期落户厦门,福建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厦门市电影家协会主席、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李晓红教授表示,福建可以抓住“金鸡”落户契机,充分发挥优势,让华语电影开始新出发。

  在李晓红看来,1949年之后,华语电影从两岸三地各自发展,到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融合,再到今天,已经形成高度融合。“这不仅体现在艺术电影、商业电影上,甚至在主旋律影片上,形成了很成熟的合作模式:大陆的资本或制作公司。香港、台湾的导演、监制、主演。”她说,大陆、香港、台湾电影人的精诚合作,使近几年影坛出现了一系列有思想性艺术性又有很好的市场回报的影片,例如《智取威虎山》《刺客聂隐娘》《中国合伙人》《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无名之辈》《中国机长》等。

  “金鸡”落户厦门的消息传来,台湾、香港、东南亚的朋友非常兴奋,他们纷纷表示会有更多机会到福建、厦门拍片或发展。李晓红认为,华语电影未来可以进行新的努力,例如让更多的香港、台湾和东南亚的华语电影进入广阔的大陆市场,同时在高度融合中又能让香港、台湾电影保留自己的地域文化特征。

  谈及如何让华语电影新出发,李晓红认为,福建、厦门方面,可以开展几项工作。

  “扶持华语青年影人。”李晓红建议,利用金鸡创投、华语青年影像论坛这几个中国电影家协会已有的平台,整合厦门已开始运作的几个华语青年影人扶持项目,如“未来青年影人计划”,让全球华人青年一起创作,增进情感,培养出具有国际化视野、认同中华文化的新一代青年影人。利用好金鸡百花电影节的展映平台,专门设立华语电影展映板块,甚至在厦门专门设立华语电影节,集中展映最新或修复的华语电影。

  “放映华语电影。”李晓红认为,厦门可扮演华语电影进入大陆市场的过渡城市。可以利用好厦门市的自贸区政策,在自贸区重点设立文化自贸区域,比如建设电影院,同步放映香港、台湾、澳门、东南亚华语电影,使厦门市成为华语电影放映的中心城市。对那些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影片,经过审查后再进入广大的大陆市场,让大陆人民可以同步观看到这些最新的电影,让这些华语电影可以分享大陆快速成长的电影市场。

  “还可以推进国际化的华语电影制作。”李晓红介绍,上世纪50年代的“厦语片”即厦门话影片,大约拍了400多部,成长速度非常之快,票房回报很高,并且是国际化运作的典范:厦门演员,香港制作,来自东南亚和台湾的资本与市场。在厦语片的启发与影响下,才有了后来的台语片繁荣。今天,完全可以复制厦语片的模式,联合台湾与闽南的演职人员,香港的制作团队,大陆的资本与发行,面向更广阔的市场,创造闽南语电影的新辉煌。厦语片主要以中国传统戏曲、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为创作素材,深得观众的喜爱。今天,可以继续发掘这些题材,向全世界讲好中华文化历史故事。

  “今天的福建,北(福州)有丝绸之路电影节,南(厦门)有金鸡百花电影节。”李晓红表示,这几年,福建省出台了许多非常吸引人的影视产业政策,并连续举办了十届“海峡影视季”及“台湾电影展”等境内外各种重要影视节展,去年举办首届闽台电影周,为福建与港澳台电影文化交流合作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期待能为创造华语电影新辉煌不懈努力,尽自己所能。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 金鸡啼鸣 传递电影的新时代之音      2019年11月25日
  • · 《半条被子》当选民族影展开幕影片      2019年11月20日
  • · 电影“好莱坞迷信”当破则破      2019年11月15日
  • · 全国首个艺术口述史数据库在宁发布      2019年11月14日
  • · 《为国而歌》:用音乐奏响时代篇章      2019年11月13日
  • · 《双子杀手》:李安终于放下了      2019年11月12日
  • · 《少年的你》:尊严的反思      2019年11月07日
  • · 新中国电影的“上海篇章”      2019年11月07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抓住契机,助力华语电影新出发

    2019-11-26 11:21 来源:福建日报

      原标题:抓住契机,助力华语电影新出发

      ——访福建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李晓红  

      “福建、厦门可充分发挥既有的地缘、文缘优势,为华语电影内容生产提供强大的资源,也应该成为华语电影与台港澳合作的理想汇聚地。把厦门建设成华语电影拍摄、制作、展映、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镇具有相当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谈到“金鸡”长期落户厦门,福建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厦门市电影家协会主席、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李晓红教授表示,福建可以抓住“金鸡”落户契机,充分发挥优势,让华语电影开始新出发。

      在李晓红看来,1949年之后,华语电影从两岸三地各自发展,到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融合,再到今天,已经形成高度融合。“这不仅体现在艺术电影、商业电影上,甚至在主旋律影片上,形成了很成熟的合作模式:大陆的资本或制作公司。香港、台湾的导演、监制、主演。”她说,大陆、香港、台湾电影人的精诚合作,使近几年影坛出现了一系列有思想性艺术性又有很好的市场回报的影片,例如《智取威虎山》《刺客聂隐娘》《中国合伙人》《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无名之辈》《中国机长》等。

      “金鸡”落户厦门的消息传来,台湾、香港、东南亚的朋友非常兴奋,他们纷纷表示会有更多机会到福建、厦门拍片或发展。李晓红认为,华语电影未来可以进行新的努力,例如让更多的香港、台湾和东南亚的华语电影进入广阔的大陆市场,同时在高度融合中又能让香港、台湾电影保留自己的地域文化特征。

      谈及如何让华语电影新出发,李晓红认为,福建、厦门方面,可以开展几项工作。

      “扶持华语青年影人。”李晓红建议,利用金鸡创投、华语青年影像论坛这几个中国电影家协会已有的平台,整合厦门已开始运作的几个华语青年影人扶持项目,如“未来青年影人计划”,让全球华人青年一起创作,增进情感,培养出具有国际化视野、认同中华文化的新一代青年影人。利用好金鸡百花电影节的展映平台,专门设立华语电影展映板块,甚至在厦门专门设立华语电影节,集中展映最新或修复的华语电影。

      “放映华语电影。”李晓红认为,厦门可扮演华语电影进入大陆市场的过渡城市。可以利用好厦门市的自贸区政策,在自贸区重点设立文化自贸区域,比如建设电影院,同步放映香港、台湾、澳门、东南亚华语电影,使厦门市成为华语电影放映的中心城市。对那些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影片,经过审查后再进入广大的大陆市场,让大陆人民可以同步观看到这些最新的电影,让这些华语电影可以分享大陆快速成长的电影市场。

      “还可以推进国际化的华语电影制作。”李晓红介绍,上世纪50年代的“厦语片”即厦门话影片,大约拍了400多部,成长速度非常之快,票房回报很高,并且是国际化运作的典范:厦门演员,香港制作,来自东南亚和台湾的资本与市场。在厦语片的启发与影响下,才有了后来的台语片繁荣。今天,完全可以复制厦语片的模式,联合台湾与闽南的演职人员,香港的制作团队,大陆的资本与发行,面向更广阔的市场,创造闽南语电影的新辉煌。厦语片主要以中国传统戏曲、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为创作素材,深得观众的喜爱。今天,可以继续发掘这些题材,向全世界讲好中华文化历史故事。

      “今天的福建,北(福州)有丝绸之路电影节,南(厦门)有金鸡百花电影节。”李晓红表示,这几年,福建省出台了许多非常吸引人的影视产业政策,并连续举办了十届“海峡影视季”及“台湾电影展”等境内外各种重要影视节展,去年举办首届闽台电影周,为福建与港澳台电影文化交流合作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期待能为创造华语电影新辉煌不懈努力,尽自己所能。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