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逐渐步入了审美经济时代,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我国许多省市尤其是大城市纷纷将该产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扶持。当前,兰州市文化产业迅速发展,但同时存在产业分散,龙头企业少、带动作用弱,文化产业统计落后等问题,严重影响兰州城市圈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亟待大力解决。
一、兰州城市圈文化产业发展质量有待提高
兰州城市圈包括兰州市、西宁市、银川市3个省会城市和白银市、定西市、临夏市、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6个地级市,共9个城市。各城市之间文化产业既有比较紧密的分工合作,又有激烈的相互竞争。各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呈现出经济条件差异较大,规模普遍较小,创意人才缺乏,文创产业发展混乱、分散、无序,产业园区技术性含量不高,特色不突出,已有品牌价值挖掘不够,文化产业统计口径混乱和缺乏连续的统计数据等一系列问题。
作为中心城市的兰州,是西北重镇和甘肃唯一的大城市,常住人口逾370万,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良好的品牌基础,拥有较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文化企业和人才聚集的优势,文化产业增长速度连续多年保持在17%以上,具有巨大发展潜力。但兰州文化产业发展质量仍有待提升,比如,其设计研发、影视、动漫、计算机信息、软件等核心产业尚未形成规模,难以将丰富的文化资源、原创资源转化为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外围一些国内知名的优质产业,如新闻出版、舞蹈展演等后继乏力,受制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体制机制束缚,产出能力严重不足;延伸产业的旅游业,外在建设发展迅速,内在文化产品及体验明显缺乏,难以可持续发展。这些瓶颈都亟待解决,实现重点突破。
二、兰州城市圈发展文化产业应走集群化道路
兰州城市圈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工合作,走集群化发展道路。美、英、韩等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在于:政府积极推动、培养优秀人才、拓宽投资渠道、保护知识产权、打造领军企业。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合作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经验在于:合理布局园区、配套优惠政策、注重吸引人才、寻求区域合作等。
兰州城市圈集群化发展文化产业应秉持以下几个基本理念:应该减少各地盲目建设园区,提高技术性含量,节约资源,突出特色,差异化发展;充分挖掘享有广泛影响的文化产业品牌的价值,形成有效的产业扩散和分工;改造和提升传统文化市场;整合利用民间艺术与工艺,形成规模产业;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分工协作、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通过促进兰州城市圈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在全国乃至世界市场占据有利地位。同时,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方式改变,实现绿色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三、兰州城市圈集群化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取向
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需要政府精心培育。尊重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做好空间规划,政策应当遵循“扶优抚特”原则,在规划用地、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融资担保等方面做出一致性安排,以期吸引更多文化创意项目和投资落地于文化、人口密集区域。
实施项目带动、品牌带动战略。发展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综合效益好的项目作为示范和支撑。坚持集中布局、集约发展、集群带动,发挥先导性、战略性、支撑性作用,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鼓励研发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技术手段先进的前景广阔的产品,精心培育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兰州创意”品牌。
以文化旅游景区为切入点,植入文创产品和服务。加大文化旅游商品的挖掘、研发、策划、包装、展销力度,发挥兰州区位优势和富集多元的文化资源,鼓励文学、美术、音乐、舞蹈、影视、动漫、展演等各种文化创意产品讲好兰州故事。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新业态的发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引导省市两级传媒企业资源整合,推动传统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瞄准西北和中西亚市场,扩大兰州广播影视和现代传媒业在全国的影响力,打造西北地区广电传媒产业示范区。
制定优惠政策和设立发展基金,提供资金保障。对符合条件的文化创意企业实行减税、免税、贷款担保、贴息等多种政策和专项扶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重点扶持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项目;拓宽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的融资渠道,支持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发展,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战略合作机制,支持文化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产业。
积极寻求城市间合作、加入国际文创城市联盟,在更广阔的市场参与竞争与合作。充分发挥兰州市对周边的文化集聚力和扩散力,加强分工合作、规模化经营,共同塑造“兰州创意”品牌,实现互利共赢。树立全球意识,立足于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成立城市文化产业国际推广顾问团,参与国际文化产业链分工,寻求高端和高附加值,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质量。
另外,还需要统筹文化与旅游协调发展,推动文旅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文化产业服务平台、搞好文化产业信息沟通和数据监测分析。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