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善作,让夜经济点亮夜京城

2019年07月19日 08:05    来源:北京日报    胡宇齐

  夜色渐浓、华灯初上,北京市民将拥有更多的生活选项。近日,本市推出13项细致措施,包括优化夜间公交服务、打造夜间消费场景、推出深夜食堂街区等,为点亮夜京城提供明确路径,为发展夜间经济加油助力。

  所谓“夜间经济”,指当日晚6点至次日早6点的消费活动。如果说在传统农业社会,人们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么现代社会,快速繁忙的生活节奏将人们作息整体推后,也推动着城市“生物钟”与消费格局的深刻变迁。“千灯夜市喧”,可以说是城市活力的直观注脚。放眼世界,许多国际大都市通过发展夜经济尝到甜头,比如伦敦以此在12年间创造了超10万个工作岗位,2017年创收263亿英镑。而我国商务部一份调查显示,60%的消费发生在晚上,发展夜间经济的潜力可见一斑。近两年,各大城市接连吹响“夜经济大开发”号角,这是适应城市发展规律的必然,也是撬动新经济增长点的举措。

  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超级都市,北京的“生物钟”似乎更晚。上班族走出灯火通明的办公楼时,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才刚刚来临:有人需要“剁手”狂欢,有人想要撸串小聚,有人期待咖啡书香,有人盼望观赏文艺演出,为繁忙的一天画上句点……多种多样的消费需求,分散于“你我他”身上,汇聚起来正是北京夜经济的规模所在,也是值得深耕的广阔“蓝海”。特别是随着消费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年上半年,服务性消费对北京总消费增长的贡献率已高达70.4%。精耕夜间经济,丰富城市生活图景,无疑将进一步加速服务业升级,提亮和谐宜居之都的成色。

  “点亮”夜京城前景诱人,挑战也显而易见。在此前发布的一份《中国城市夜生活指数排名》,前20位中南方城市占据17席,北京居第4位,冬季气候、白昼时长、夜间公交、生活氛围等皆可能成为北方城市繁荣夜经济的掣肘。越面临挑战,越需要扬长避短、查漏补缺。就目前北京城的状况而言,夜生活场所相对偏少,一数就是前门、后海、三里屯;同质化严重而花样太少,提起夜经济多半就是“深夜食堂”;还有配套粗糙出行不便,让人本来兴头正盛却总担心错过了末班公交……夜间经济不是单纯的经济议题,而是涉及到城市运行的诸多方面,必须以精细化举措做好配套、优化供给,提供更为多元个性的选择,让夜经济的火苗越烧越旺。

  夜间经济不仅仅意味着炫彩灯光,抑或三五食堂商场,而是要与城市历史文化深度融合。以伦敦为例,大大小小的博物馆近年逐渐开放夜间展览,一年一度的“博物馆之夜”尤为丰富,电影《博物馆奇妙夜》正是基于大英博物馆夜晚开放的情景。身为积淀丰厚的千年古都、时尚新锐的文化中心,北京可供挖掘的文化元素种类繁多:博物馆里感悟历史意蕴,24小时书店品味“精神食粮”,街头酒吧体味浪漫情调……经过文化之笔的点染,城市夜经济方能被赋予灵魂,呈现独一无二的靓丽景观。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精耕善作,让夜经济点亮夜京城

2019-07-19 08:05 来源:北京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