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杯咖啡背后藏着千亿级创意
137家市级文创园区 将年轻人的创意汇集在上海
不久前,上海有两组数据发布,有点意思。一个是去年有137家园区(含20家示范园区)获市级文创园区称号,入驻文创企业2万多家,入驻企业总营收近5500亿元。还有一个是关于咖啡的,目前本市营业的咖啡馆有6709家,居全国城市之首,咖啡馆分布密度前五位的区分别是黄浦、静安、长宁、虹口、徐汇,尤其黄浦区的密度,在全球大城市中也位列前茅。“咖啡馆客户的主体是年轻人,咖啡馆多的地方年轻人也多,年轻人多的地方朝气和活力显而易见,创意也自然多了起来!”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夏雨说。
喝杯咖啡 聊个创意
沿着幽静的安化路往里走,至492号(见右图),路边会发现一片毫不起眼的台阶,拾级而上,别有洞天。穿过一片竹林,路过一方潺潺流水的池塘,仰头可见白墙上以篆体字书写着——“易园”。这是全国文创园区连锁经营领先品牌德必集团旗下的一条品牌线,取自《易经》极简与极尽变化之意。
在德必易园,人们可以享用半敞开式的公共空间的咖啡,相会于天光树影之间。建筑之间以通透回转的台阶相联,透明的玻璃鱼缸镶嵌于黑色钢筋的间隙,晃动的鱼影为整个空间增添了灵动之感,也为客户的创意提供了天马行空的物理空间。即使园区沿路的一个小小的咖啡馆里,也实现了功能叠加——人们在这里学画,畅谈,阅读……易园里,85%的企业都与文创有关。这种物理空间,对创新人才的集聚、创新企业的知识共享及合作、创新成果的转化和辐射等都极为有利。
坐上地铁一号线,来到上海新晋的网红地标——宝山“智慧湾”。进入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间咖啡馆前的巨幅海报,宋思衡的音乐会上请来霍尊做嘉宾,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将自己的工作室放在了这里,也就有这次合作。园区里还有赫赫有名的3D打印博物馆、3D打印混凝土步行桥、智能微制造展示馆、未来空间人工智能展示中心等等。在这里,除了咖啡厅之外,还有电影院、健身房甚至小龙虾……这些都是聚集年轻人的地方,创意就蕴藏在这一次次的交流沟通之中。
开放空间 再造城区
这些聚集着咖啡和年轻人的文创园区,无论是德必易园还是智慧湾,都有自己辉煌的过去。德必易园,原是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上海航天局第八○九研究所,这是一个见证新中国计算机科学研究成果的场所,计算机技术的理论基础是二进制,与“易经”相通,在从科学到文化的回归中,易园的重生成为必然。智慧湾曾是上海第三毛纺织厂的仓库用地,后来随着上海产业升级,大量厂房、仓库、集装箱堆场闲置,如今经过科房投资的改造重建,成了创意的乐园。
事实上,德必已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苏州、杭州等国内主要城市,长三角地区以及美国硅谷、意大利米兰、佛罗伦萨等全球创新之都成功开发运营了70多家文创产业园区,并即将在泰国曼谷、英国伦敦布局。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选址和改造,都围绕同一个理念,那就是追寻历史文化氛围浓厚的旧址,还原建筑的历史与文化,延续城市文脉,同时通过创意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在共享办公火热的今天,传统的园区业态也在思变,思考着如何将共享办公与园区运营相结合,实现园区运营的再升级。这些年,上海也涌现出一批园区连锁运营企业,文创产业快速集聚发展。
如果按照从“厂区”——“园区”——“社区”——“城区”的迭代升级将城市区域再造,这种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有机结合,产业升级与城市更新有机结合,创新驱动与区域转型有机结合的实践,无疑是具有生命力的。如果在上海中心城区大约400平方公里的中心区域以及一些次中心区域内,有几十个乃至上百个1-3个平方公里左右的“创新城区”,使之成为上海城市创新人群、创新企业、创新机构、创新成果和创新文化的落脚点,这种“创新城区”的星星之火,将会形成推动整个上海建设创新高地的燎原之势。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