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开放剧场即将开放——探访重装后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即将在沪举行之际,历经400多天修缮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昨天宣布,将于5月11日重装启幕,并定位为“开放剧场”,让更多市民可以共享这一艺术空间。
宿舍用地建造剧场
话剧中心位于话剧大厦内,大厦门口安放着戏剧大师黄佐临的铜像。在2017年话剧中心修缮开工前,时任话剧中心总经理的杨绍林说:“佐临先生曾对我说,‘一辈子就希望,我们上海做话剧的,能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剧场。’他说这话的时候,我都能看到他眼睛里的泪光……直到1994年佐临先生离开我们,也没能看到这个剧场的完成。6年后,我们这个剧场才诞生。”
“诞生”也有“牺牲”——这块地,原本是用来盖演员的职工宿舍的,但是大家一致决定,先建剧场!于是,才有了话剧大厦里如今的三个剧场:艺术剧院、戏剧沙龙和D6空间。2017年12月29日,它们迎来了问世18年来的第一次大规模整修。今年5月11日,连续两年的第22届、23届佐临话剧艺术奖活动将在这里举行,并迎来修缮后的首批观众。
开放空间面向市民
“传承”和“发展”,既是话剧中心的主题,也成为这次修缮的主题。话剧大厦原有的艺术装饰风格被延续,具有特殊意义的老部件,也被完好保留。一楼剧场大堂的旋转门处有一块直径不到2米的圆形地砖,被称为话剧大厦的 “肚脐”,是每年30多万人次观众的必经之路。这块具有纪念意义的地砖被完好地保留下来(见右上图),与新的观众大厅设计有机交融,过去和未来在“旋转”之间相互辉映。
“开放”更是成为新时代新剧场的新方向。让市民可以把话剧中心当做公共文化空间,才是最紧要的。安福路绿树成荫的街道沿街,原有的二楼和三楼层面,全部打通开放给观众,专设“戏剧空间站”“小小戏剧家之家”等空间。六楼和七楼,将全新打造两个展厅。在六楼小剧场外的观众等候区,将展陈上海话剧的历史,从中国话剧的发源地上海,到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上海青年话剧团,再到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精神传承。
七楼则将作为上话一个新的艺术板块和观众见面,开幕大展将特邀本次开幕演出季海报设计者、当代艺术家周范以及他的团队,打造集多媒体、电子乐、装置、表演艺术为一体,以“环保”为理念的当代艺术展。这也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首次与当代艺术进行跨界合作,从听觉、视觉、感觉的渗透,探索剧场的艺术可能性,打造一座充满艺术体验的感官剧场。
票价减半馈飨观众
2019-2010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将以开幕演出年的概念开启全新舞台大幕——推出“人文之光”“环球舞台”“后浪新潮”“经典重绎”四个演出季;继续举办“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上海市中学生话剧节”“有种戏剧节”“上海当代戏剧节”四大戏剧节;继续推行“新文本孵化计划”扶持青年戏剧人;继续积极推动进校园、进楼宇、进社区、进商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美育活动。
13日起,开幕演出季将以“半价开票”,开幕演出年的十大剧目,有中俄合作、咏叹昆曲世家三代人悲欢离合的原创话剧《良辰美景》,布莱希特经典历史剧《伽利略》,“劳伦斯·奥利弗奖”最佳新创话剧奖获奖作品《天窗》,获“易卜生奖”的挪威国宝级大师约恩·福瑟代表作《一个夏日》以及上话携手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共同演绎的经典历史剧《亨利五世》等等,均以对折价出售。
(记者 朱光 )
相关链接
1995年1月23日,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和上海青年话剧团合并组建为上海唯一的国有话剧院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2009年11月成立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有限公司。今天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正培根铸魂,为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而奋力前行。
20多年来,“上话制造”累积了一系列常演不衰的经典保留作品,如彰显人性激荡豪情的大型历史话剧《商鞅》,以小窥大、耐人寻味的黑色怪诞喜剧《秀才与刽子手》,反映改革开放成果、用温润心灵讲述家的意义的原创话剧《大哥》,刻画上海女性审视海派文化的改编话剧《长恨歌》,通过市井生活映衬大时代沉浮的海派经典话剧《上海屋檐下》,彰显一代文人气节与风骨的大型历史原创话剧《大清相国》等。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上话集中力量创排大型原创话剧《追梦云天》,将于4月26日作为2019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开幕演出在美琪大戏院上演。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